图文/杨述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是辽宁人,出生于营口并在此度过小学时光,之后为了上初中回到本溪与父母团聚。辽宁各地的方言独具特色,虽然听上去有些难以理解,但它们却富有魅力。我的口音从小便带有海蛎子的味道,到了本溪又沾染了一些大碴子的腔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各地的方言犹如各地独特的印记,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也反映出当地的生活气息。谈及饮食,营口的方言别有一番风味。“好不好歹”并非衡量食物是否美味,而是形容食物的新鲜程度。而在本溪的餐桌上,人们常说的谁谁“走了”,并非指死亡,而是表示用餐完毕后离开。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不懂地方方言又愿意咬文嚼字的人,朋友一不注意说出“你走了”,她便埋怨这个朋友“你怎么说话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辽宁方言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它们犹如生活的调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这些方言虽然有时难以理解,但正是这些独特的声音,构成了我们生活的韵味,让人感到亲切而有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