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再会步履匆忙地赶路,而是走走停停不断地回望。重回准格尔旗第一中学,重拾往日时光,我时常念念想想。这次到沙圪堵参加周凤霞姑娘的婚礼,同行的有侯香菊、武海斌二位同学,武海斌与学校的韩飞老师联系了一下,由他带领我们在校园里粗略参观了一番。学校正门门头换成了“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学校”,校园不像是中学,其现代化程度更像是大学校园。过去的“室”都已改为“楼”,两座教学主楼、综合实验楼、四座公寓楼、现代化体艺楼、礼堂大楼等。第二座教学楼前是80班全体师生于2017年7月赠与母校的汉白玉日晷,底座的正前方刻有“时不我待 惜时如金”八个大字,字体隽永笔力遒劲。室内外体育设施完善。学生公寓楼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孔子雕塑在树木的掩映之下,更为古朴庄严。校园内的角角落落折射出来的文化底蕴,是准旗一中独特的人文积淀,学子们也在母校的人文环境滋养下成长!毕业快40年了,我们已由青丝变白发,而母校则青春焕发,正在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我们环绕校园一圈,道路两侧草木如茵,绿化率应该达到了50%,边角处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个小花园。校园的内部道路都有名称,每个名称也有它的来历。比如“元培路”,2004年开始准旗一中与北大附中正式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与全国一流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办了“元培班”,后来就有了“元培路”。现在合作办学的学校还有中央民大附中、成都七中、北京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自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地搬到薛家湾之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转移,世纪中学拥有了更多的办学优势,准旗一中只能接收世纪中学线下的学生,尽管如此,历任校长与教职工另辟蹊径,提出并践行“多元、特色、优质”的办学模式,宗旨是“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打破整齐划一的共性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向,从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为此,学校开设了音、体、美、编导等艺术专业课程,开设了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让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可以零基础改学其他语种。对比生源入口,准旗一中使大批原本升学本科无望的学生不但顺利升入了本科,而且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实现了准旗一中“低进高出,低进优出”的办学目标。此外还开创了与俄罗斯名校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为学生赴国外留学打开通道,目前已有23名学生留学世界名校,其中10人获得教育部公派和俄联邦全额奖学金资格。准旗一中教学模式的突破,不但使学子们拥有了美好的未来,更使无数家庭看到了希望。六十八载雪雨风霜,六十八载迎来送往,母校在沧桑中积蓄力量,孕育出桃李芬芳!大批学子被输送到全国各地,他们曾经、已经、即将在社会各行各业发热发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曾经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高74班,在准旗一中的历史长河中,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何其有幸!我也是其中一分子。2006年五十周年校庆期间,学校专门为我们写了一篇《应载入史册的高74班》。74班共73名同学,“现有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学历48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学历1人。创下了准旗一中建校以来的辉煌,为学校争了光,成为了学校的骄傲”!张俊廷校长主编的《硕果集》,“是从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选择了极少数各届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有的做了详细的事迹介绍,有的做了简介”,共计提及255人,74班全体在册。感谢母校给74班的殊荣!感谢母校对74班同学们如视家珍!</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3日,74班师生相聚母校,新校园总体规划还在完善中,部分建筑已经建成。建筑排土在校园的西南角,形成一个小土丘,我们在土丘上种植了74棵柏树,并立碑一块,以报母校培育之恩。这次回来,昨日的小土丘上已经是松柏成林,绿树成荫,并立碑一块“龙虎山”。沿着卵石路登顶建有一个亭子命名为“龙虎亭”,当年的大理石碑立于亭东侧。部分碑文如下:“岁月如梭,物象倍新。昨日教诲,犹似今朝”,“七十四班全体再次相聚校园,忆同学少年、思师生情怀,微报培育之恩德,借沃土一角,植柏七十四株,与母校同长常青”。记得当年我于4月28日做的双侧腋下手术,5月2日拔掉输液管回到准格尔旗回到校园,夹着两条胳膊把着铁锹用腿经儿挖树坑,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棵柏树的种植。而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仨人激动得难以言表,思绪万千,歌曲《回望》在耳边回荡:“我就是你远嫁的女儿,岁月不变花容月貌!我就是你远征的男儿,悠悠故土,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准旗一中仍保留了1956年建校以来部分早期风貌,以实物记录了准格尔旗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比如行政办公室正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八个大字赫然眼帘,门楣上方是74班毕业时赠与母校的“严慈”牌匾;学校的大礼堂完整地保留并作为准旗一中的校史实物珍藏馆;教室保留了两间于1957年秋天建成的“建校教室原址”,其中一间便是当年74班全体师生使用过的教室,这排教室共为教学服务36年,数以千计的学子从这里起航;宿舍保留了1980年建成的15间东窑洞,在后期的修葺之下得以完整保存;在学生餐厅外面保留了一棵与学校同龄的李子树,它是学校果园千株果树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株。真正体现了准旗一中的人文底蕴,有历史、有发展、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次校园之行匆匆,但收获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犹如翻开一幅40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从画中走来,笔墨飘香,书声琅琅。我们从画中走来,山路崎岖,蜿蜒而至。我们从画中走来,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回望来时路,春华秋实!在母校蓬勃发展的生机里,我们完美绽放!踏上祖国改革开放的浪花,我们辛勤奉献,没有辜负母校的殷殷重托!“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感恩母校!感谢恩师!祝福母校!祝愿莘莘学子们后浪推前浪,为母校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7日于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