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看忙罢

雷江波

<p class="ql-block">  看忙罢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东府各地的岁时节令习俗。虽然不是重大节日,但民间却十分重视。渭南北部的澄城县民风古朴、民俗独特、民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五黄六月时节,在澄城南北狭长的版图上,一场“麦黄糜黄,绣女下床”的大忙活从南到北依次铺开,随之而来的看忙罢便悄没声息地登场了。</p><p class="ql-block"> 看忙罢又叫看忙。在农村麦收前后、农历五月间,人们虽然很在意这个节日的,但也没具体到哪一天,每年会根据小麦成熟的早晚、大家的闲忙程度而自由安排。在麦子快成熟之前娘家人要去女儿家“看麦穗黄”,意为去看看嫁出去的姑娘家的麦子长势如何,收庄稼的钱物和人力准备的怎么样了,庄稼今年能否有好的收成?并大包小包地给女儿家或给外孙带好多好吃的。这样,除了春节之外,女儿家和娘家人这亲戚就这样走上了。等把麦子收割晾晒入仓之后,女儿家作为回礼要回娘家给自己父母汇报庄稼收成情况,叫“看忙罢”。“看忙罢”的意思是在紧张的三夏大忙之后,玉米也都种上了,粮食也归仓了,相对清闲一点了,出嫁的女子这时候到娘家去走走,汇报和交流一下夏收的情况。 这两个民俗一前一后,一个“看麦穗黄”,一个“看忙罢”,一个寄托了父母对嫁出去女儿的关心和牵挂,另一个则体现女儿对父母牵挂的回报,有着浓浓的亲情关怀。不管有没有这个形式,看忙罢实质是亲戚之间晚辈对长辈的“礼数”,长辈对晚辈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最上心这件事的是刚过门的新媳妇,心里惦记着娘家的收成,肚子里有太多关心的事情。新婚第一年,娘家可是头等亲戚,小俩口儿收拾得齐齐整整,夏收还未完毕,就大包小包提着新鲜吃货,光光鲜鲜地去娘家看忙罢。新女婿曵得像枝绿莹莹的谷叶儿,在集会上摇曳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私下里指指点点,评头品足:菊花的女婿好人样,秀兰的女婿真机灵,兰叶的女婿黑里俏……底气不足的女婿早早就溜了,气宇轩昂的女婿则抬头挺胸,占尽风光。所以人们又把麦罢会叫“赛女婿会”。</p><p class="ql-block"> 看忙罢去带的礼物以新麦蒸的包包馍为主,县北(茨沟以北及沟西)是底面直径盈尺的圆锥形大馍,上面捏成5个圆形的“嘴嘴”,寓意五福临门;县南(茨沟以南)则要小巧一些,但祝福的心情相同。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包装礼盒,礼品也不丰富,出门走亲戚主要是白糖,粽子,点心还有花馍。</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看忙罢这个习俗慢慢的离我们远去了。但在澄城,随着时月的推移看忙罢己约定俗成为“礼数”,尤其是在沟北沟西一些大村一直传承并发扬。大村自有大村的仪范,每年夏收大忙时节之后,当地农村都要以村子为单位,每村统一固定一天,用于集中招待村民的亲戚朋友来村里相聚,走亲戚、唱大戏、庆丰收,也就有了“忙罢会”,也叫过会、“赛女婿会”。我老丈人家所在地庄头镇永内村就有这个传统,每年还会选出一个特定的日子,全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支起了油锅,炸油条,包油糕,蒸花馍,你说他闹不绝于耳,欢歌笑语飘荡在农家小院的上空。这一天,不但所有的亲戚都要来,而且彼此相好的朋友这一天也会登门,成为与血缘亲戚一样备受欢迎的座上宾。主人依据家境、财力、当年庄田的丰歉摆桌设席招待客人。这种风俗不仅是一种家庭团聚的方式,也是对农忙季节的一种庆祝和感谢,同时,还蕴含着对丰收的期侍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早些时候,夏收农忙从收割、碾打、晾晒,一般需要一个月或四十来天,如今, 随着时代在进步,联合收割机的全面使用和苹果、樱桃、酥梨、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也就一周左右的时间小麦就晒干扬净,装袋入仓了。同时,现在女儿回娘家,想回任何时候都可以回,但看忙的礼俗却一点没变,对父母的关怀一点都没变。即使在乡村日渐凋敝,大量人员进城的今天,这种走亲戚的活动依然得以延续。现如今,看忙罢这个礼数传了下来,尊敬、问候和亲情的温暖,以及互通信息、筹划更好发展,越来越成为看忙罢的主旨。</p> <p class="ql-block">  凡是人世间充满着亲情的礼节习俗,便自有着其存在下去的的理由。虽然现在不缺吃少穿了,但这种寄托了美好期待、包含了深厚文化的民俗节日能够被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每年夏忙前后,在渭北、在澄城乡村小路上走动着看忙口看忙罢的人群,其实就是一幅幅洋溢着浓郁人情味的流动的画图。</p><p class="ql-block"> 看忙罢还会继续下去,不同的是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永远是浓浓的亲情和割不断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