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讲好红色小故事 助力民族大团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享一则关于《回民地区守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和美陇原,同心筑梦。大家好,我是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的“石榴籽”宣讲员、七年级(2)班学生段云瑞。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红军长征经过我县哈达铺时,制定《回民地区守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是我县北部的中药材集散地。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一个回汉杂居、回族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地方。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这里后,把搞好民族团结作为与军事、政治活动同等重要的工作来开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自到清真寺亲切会见回族群众,与阿訇共商革命大计。中央军委专门邀请回族代表座谈,红军各伙食单位准备了清真餐和回族群众一起会餐。红军指战员深入回族群众家中访贫问苦,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中央军委制定颁布了《回民地区守则》。</p><p class="ql-block"> 这个《守则》的全文现在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得到。它虽然只有短短的4条、100多字,却是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法规性质的民族宗教政策,它用具体化、制度化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主张,还有对回族群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充分尊重,为红军休整、补充粮草、争取革命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回民地区守则》所体现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今天,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把习爷爷的教导学习好、贯彻好,把《回民地区守则》所倡导的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从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附:《回民地区守则》</p><p class="ql-block"> 1、进入回民地区,先派代表同阿訇(回教首领)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征得回民同意后,方能进入回民村庄宿营,否则应露宿;</p><p class="ql-block"> 2、保护回民信仰自由,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3、不得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不得在回民地区吃猪肉、猪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4、宣传红军民族平等的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特别感谢刘治学、赵王林两位孩儿他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