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位于图片前方,依山傍水的四川养麝研究所全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上午,濛濛细雨中,我们来到了一处鲜为人知的公益科研单位——四川养麝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3年建立的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人工养麝科学研究的公益型事业单位。</p><p class="ql-block">它现为:</p><p class="ql-block">“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 麝、熊规范化养殖科技示范区,</p><p class="ql-block">四川省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科普基地,</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区域内,距市区仅有几公里。它面朝岷江,背倚玉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在近旁。</p> <p class="ql-block">站在研究所的户外平台,看雨意迷濛中的岷江在眼前流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天晴时则可远眺都江堰水利工程及都江堰市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摄影:蒙一民)↓</span></p> <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内景色一瞥。</p> <p class="ql-block">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参观了设在所内科研办公楼的<b>“药用野生动物保护及利用科普展示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今世界,药用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药源保障,惠及大众健康。</p> <p class="ql-block">展示厅主要以人工养麝、人工养熊的发展为范例,展示了药用动物人工繁育研究取得的科技成就 。</p><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张图片是该所人员制作的林麝、熊、比格犬的标本,展现了这些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上展示的是“麝与麝香”。</p><p class="ql-block">特别展示了该所重要的科研成果:活体取香。</p> <p class="ql-block">麝香历来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它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神奇功效与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展人工养麝研究之前,麝香来源为“杀麝取香”。由于滥捕乱猎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导致麝栖息地缩小,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250-350万头,下降至6-7万头,濒于绝种。</p><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开展人工养麝研究始于1958年,是开展人工养麝研究最早、最系统的单位。其研究发明的“人工养麝与活体取香”技术,取香时间短,取后不伤麝体,取后再生,不影响繁殖,平均取香年限为10年。据此计算,人工养殖1头公麝,可以保护24~30头野生麝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该所自己制作的林麝骨架标本及相关器官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因此,“林麝饲养和活体取香” 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p><p class="ql-block">该相关技术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技术成为了麝资源保护及麝香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四川养麝研究所生产的麝香)↓</span></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上展示的是“人工养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是最早在全国开展人工养熊,以及“规范化黑熊自繁自养活体引流取胆体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彻底结束了传统的猎杀熊获得熊胆方式,有效地保护了野外黑熊种群。</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他们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该所曾生产的“熊胆粉”。</p> <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获得的有关科技成果奖励展示:</p> <p class="ql-block">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养麝研究所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损坏。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所于2014年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后的研究所不仅环境优雅、规划布局合理,而且研究设施设备也更加科学、配套完整。</p><p class="ql-block">下图为病理分析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走出科研办公楼,走过树木高大、绿意葱茏幽静的林荫道,我们去往动物驯养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蒙一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比格犬繁育研究实验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蒙一民)↓</span></p> <p class="ql-block">早在1984年,四川养麝研究所即在西南地区率先建立了Beagle犬(比格犬)实验动物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现在,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Beagle犬生产基地,已定名为——“四川养麝研究所Beagle犬规范化、规模化繁育饲养示范基地”,用以支撑国家新药、创新药研发。</p> <p class="ql-block">来到熊场,这里是黑熊驯养与引流取胆研究实验场。</p> <p class="ql-block">熊场平台。</p><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一个一个宽大的黑熊驯养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未成年的幼熊,正聚在滑梯上嬉戏,还有洗澡池供它们沐浴。</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黑熊的游乐设施,它们尽享动物福利。</p> <p class="ql-block">成年的黑熊,膀大腰粗,黑亮亮,肉滚滚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摄影:刘文艺)↑</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片大片的榆树、桑树、樱桃树等林地,前面就是人工养麝场。这些树木的嫩叶,是麝麝们最喜欢的口粮。</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二楼走廊,隔着玻璃窗,观看下面的麝舍。</p> <p class="ql-block">自然界的麝,是一种非常敏感机警而难以接近的独居动物。在养麝场,也没有改变其天性。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它那灵敏的耳朵,怕是早就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个个躲在带有栅栏门的房里,警惕地看着房外。</p><p class="ql-block">仔细一看,院子中间还是有个胆大的,静静地蹲坐在屋檐下。</p> <p class="ql-block">这只站着的麝好漂亮!但它的眼睛和神态仍满是疑虑和机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摄影:赵茵)↓</span></p> <p class="ql-block">四川养麝研究所作为中国人工养麝研究、人工养熊研究的创始单位,其研究成果斐然。</p><p class="ql-block">他们为麝、熊人工繁育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缓解野生麝、熊资源保护的压力,缓解麝香、熊胆药源匮乏现状,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了,四川养麝研究所同志们的辛勤工作,以及他们在药用动物人工繁育研究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让我们深感,对于药用动物需客观认识、科学保护及合理利用。这样,才能使祖国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正如他们所说:</p><p class="ql-block"><b>“感谢生灵,</b></p><p class="ql-block"><b>为我们带来了生命的延续;</b></p><p class="ql-block"><b>感谢科学,</b></p><p class="ql-block"><b>为我们带来了文明的尊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向帮助我们顺利参观学习的刘毅校长、陪同我们并热情讲解的四川养麝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2、本文有关资料来源于四川养麝研究所官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