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西支家巷

常熟李军

<p class="ql-block">道前街江苏按察使署后面有条小巷早先叫支家巷,乾隆年间分为东西两巷,不知何时盖了幢房子相互走不通了,后来西支家巷又和赵家弄合成了现在的西支家巷。巷口的双眼水井由“道䍩市民公社”在“民国乙丑年孟冬建立”,1909-1928年间苏州出现过近 30个由商人倡导的市民公社,以修桥铺路、卫生安保、慈善救助和开平价食堂等活动为稳定当时的苏州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说这种自治组织还是国内孤例,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老苏州熟悉的东支家巷“清微道院“传由南宋沈清微在端平年间(1234-1236)舍宅始立,代有兴废,至1928年尚有“楼房大小五十五间,竹园一方,园基一方”,上世纪八十年代拆大殿建造新楼,现仅存嘉庆所建三官殿及附房数间</p> <p class="ql-block">西支家巷的“洪钧祖宅”、“沈宅”和“吴宅”分别是清代苏州大、中、小型宅院的典型实例,现在都已征收并开始修缮。吴中名医吴怀棠(1917-2011)的宅院存一路四进,有建于清末的门厅、大厅、住楼和民国所建的楼房,占地600平米、建筑650平米。后楼窗户的图案在别处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东邻的“沈宅”也叫“杨春普宅”,有称原主人是民国官员后不见踪影。沈宅两路五进,占地1400平米、建筑1200平米。宅中两座砖雕门楼字牌篆书难辩,署“岁次癸丑孟春”、“海秋”,海秋云韶为清末民初上海书法名家,是年应为1913年</p> <p class="ql-block">西支家巷北侧,“洪钧祖宅”几乎占了东头半条巷弄,中国唯一的“状元外交官”洪钧(1839-1893)出身于徽商家庭,据说到其父辈已家道中落,但洪钧祖宅六落五进,占地4000平米,建筑3100平米,在苏州民居中属于大宅</p> <p class="ql-block">破败的小院里有三间平房,住着洪宅里唯一没有搬迁的住户,80多岁的老太太是洪家后人,她说洪钧就出生在东头屋里并一直居住到30岁状元及第,“这里才是真正的洪钧故居”。据说后来洪钧家在城里北张家巷、古市巷都有宅院,而称建于1891年悬桥巷的“洪钧故居”桂荫堂,其本人应该没怎么住过</p> <p class="ql-block">注:洪钧祖居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