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追忆高考:二十一年前鱼跃龙门的那一刻

仟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在此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清晨从启迪中学考点经过,警车护航,爱心专车,为考生们营造一个有序的环境。学子们纷纷进入考场,即将开启他们鱼跃龙门的高光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刻我停下了单车,驻足了两三分钟,触景生情想必是常人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感情流露吧。看着孩子们手中的准考证,以及在外等待的家长们,让思绪回到了二十一年前我在道北中学参加高考的那一天。那时高考还是在7月,天气炎热恰遇非典,测体温是踏入考场的第一道关。用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十二年在此一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而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人生来平等,但各有分工,农民处于社会的末端,任劳任怨为上一阶级不停的输出。工人阶级的优势就是可以接父母的班,再不济也是个工人,有固定的收入以及退休工资。而底层的农民只有靠天吃饭,依靠力气去谋生,压根没有退休一说。农民苦,农民累,从农村出来的人是深有感会的,所以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人。“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这是真实存在的,父母再累再辛苦也要供孩子读书。父母那一辈是建国初期的那一代人,那时的社会他们也想读书求学,但社会的现实由不得他们选择。就如同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终将接受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写着写着似乎跑题了,我只是想说说那时父母为的不易,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把我们养大,供我们读书,让我们得以有今天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高三我转校的原因,学校离家远,便与几位同学在外面租的房子。高考那天我们也没有让父母送我们前往考场,加之非典的缘故,我们像往常一样骑着单车自行前往。高中三年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我能考上大学,所以高考这一天父亲还是不放心,偷偷的来到了考场外。在从家前往考场的路途上,父亲从摩的上摔了下来,他是忍着疼在考场外等着我。这件事还是高考结束后我才知道的,所以每年到了高考的这一天我都会想起这件事情的。有时难免眼眶会湿润了起来,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考试结束后等待录取通知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如愿被心怡的大学录取了。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央企,这一干就是11年,后又辗转一家地方国企,日子平平淡淡。当初上学的愿景终将实现,虽不是成功人士,也算有个营生,给父母“长了脸”,用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不是父母对我的坚持,兴许现在的我不知是什么样子。虽然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上学可以给你带来知识的储备,文化的修养,填满一肚子的学问和才干,满腹经纶气自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时间一晃二十一年过去了,人生有多少个二十一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八零后的那一代人已然过了不惑之年,干工程、搞个体、打工的、上班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拓土。书山有路勤为径,千人千路,最好的路是上学路,莫等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的力量胜过你“卖苦力”,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轻松饭”。年幼时不懂得的道理,到了一定的年纪便会无师自通。无论何时,父母的苦口婆心都要接纳,他们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要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如今,生活今非昔比,孩子们好好读书吧。装一肚子墨水总比满脑子浆糊好吧 。“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