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老人》丹功法诀·安神祖窍/原创 武佚 武宗文创

陌上已是春深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p><p class="ql-block">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乾坤合成灵祖窍,包罗天地空不空。</p><p class="ql-block">杳杳冥冥圆光献,这个正位神归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师了然、了空禅师说:开始修炼性命之功,首先要修炼性。每次静坐之前,必须要扫除一切杂念,放宽衣带,让身体不受束缚,这样自然血脉流通无阻。等到入座时,身体像枯木一样,心如寒灰,两眼向下看鼻梁,眼睛不能闭得太紧,太闭则神气昏暗,也不能开得过大,过开则神光外散,应当像垂帘一样看着鼻梁,意念在两目中间齐平处为最佳。长时间这样,慧光自然会出现。这是修炼丹药开始收拾杂念的方法。等到心气和谐后,含眼光,凝耳韵,舌头顶上颚,调整鼻息。如果呼吸不调,恐怕会有呼吸阻塞急促的忧患;呼吸调匀后全身心投入,闭塞对外感官,整天像愚人一样。盘膝稳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内,这是阳抱阴。左手大拇指捏住中指,右手大拇指进入五指内捏成子诀,右手在外,为阴抱阳。这叫做子午八卦连环诀。经上说“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脑中的仁,上接天谷,下达涌泉,中间通于心。丹经上说:“性就是心,发源于两目;命就是肾,发源于淫根”。真性就是心中的灵气,发源于脑仁,因此眼睛看着正中,性光就会出现。修炼时间久了,就会与命结合为一体。性和命结合,就是观察空而不空。不知道结合的原理,就一无所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空而不空,才是真道;观察空而空,是伪道。因为不知道归中,所以慧光不能发现。心下肾上中间虚空的地方,内有灵机,机发就会形成孔窍,神都归中,灵机向上腾起,形成这个圈,这就是不空。没有光的虚空,是顽空;有灵光的虚空,是真空。真空不空,顽空才是空。不空就是灵光,实际上是神机,是从黄庭发出的。以前我的师傅了空说:“金机飞电,虚室生白,圆圆陀陀玄关出现。”有玄关的就是不空,而人的生死,全靠这个虚无神机来主宰。神机聚集神来人就活,神机散去神离人就死。所以说:“有神无机不能生,有机无神不能死。”心中的元神是性,肾中的元气是命,神机结合才是正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窍真的位置,世上很少有人知道。它正在天的下面,地的上面,日的西面,月的东面。正中是祖窍,前面是玄关,后面是谷神。中间是真性,内藏真息,虽然与口鼻的呼吸相通,但常人的呼吸是用喉,由口鼻进出,不能进入祖窍以归根。真人的呼吸是内呼吸,四个往来,不用口鼻呼吸,所以呼吸都能归根。想要寻找真人的呼吸,需要调整后天的呼吸,以寻找真息归根,它的气藏在祖窍里,所以呼吸调匀则气和,呼吸停止气也不散。我的师傅了然所说的“归元海寿无穷”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眼中间的深处,就是祖窍,老子称它为玄牝之门,这是守中抱一的关键。祖窍里面有颗像黍米大小的珠子,它位于人体的正中央,这个窍里藏着元始祖气。只知道这个窍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的奥妙,这个奥妙就是性光,就像这个圆圈一样,儒家称它为仁,《易经》称它为无极,佛家称它为珠,也叫圆明,道家称它为丹,也叫灵光,都是指先天真一之气。知道了这个窍,那么金丹大道的精髓就尽在掌握了。这就是所谓的得到其一,万事皆毕。所以,在修炼的时候,两眼要集中精神守住这个一,将这个一养在祖窍里面,既不要过于勤奋也不要懈怠,这叫做安神祖窍,是修炼性的地方,也是立命的根基。以前我的师傅了然说:“不修炼祖窍,真息就无法停留,神化就没有基础,药物不齐全,金丹也无法结成。”因为这个窍是总持之门,是万法之都,它无内无外,不能用心去守,也不能无心去求。如果用心去守,就会执着于形相;如果无心去求,就会落空。那么,怎么修炼才合适呢?回答是:“垂下眼帘,明心守祖窍,看到性光就是功夫。闭上嘴巴,舌头抵住上颚,五行之中神气就会凝聚。”我们的意念正,那么天地的心也会正。我们的神清,那么太极的道理自然就会明了。如果能做到一念不起,长时间保持澄清,达到虚极静笃的状态,那么就会出现虚室生白,金机飞电的现象,再次看到天地的心就会自然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我的师傅了空说,上颚是天池穴,因为它上通脑髓,怕它往下泄气,所以要用舌头抵住,引导真气从玄膺穴下降到丹田,生出甘露,顺着气管通过十二重楼。所以舌尖要倒顶上颚,这样真气就会聚集在祖窍前面。眼睛要常看这个窍,耳朵要常逆听这个窍,舌头要常顶向这个窍,意念要时刻不离这个窍,无论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着,心意都要常在这个窍上,一瞬间也不能忘记这个窍。突然间会感到心旷神怡,身体强壮,无忧无虑,豁然开朗,悟性提高。真性功夫到这种程度,自然会精神焕发,智慧日益增长,心性灵通,忽然会有一点真阳从中发出,这就是玄关出现了。所以我的南无派师傅敲蹶道人说:“玄关没有固定的位置,黄庭一路就是玄关,如果不用舌头抵住天池穴,黄庭先天真一之气就会泄漏!”如果不抵住上颚,真气就不能下降到丹田。这是真人行呼吸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伪不能不辨别。真正的道没有其他,只是先天真一神炁而已。神就是性,炁就是命,而这个炁也在元精之内。柳华阳祖师说:“守住窍位,灵慧自然会产生,生出真慧,下与炁穴真命相连接,这就是金丹。”祖师担心慧命发生时,学者不知道下手的诀窍,慧命顺着阳关而出能生人;如果在元精正运行到半路的时候,得到真师的口诀,一下手就让元精逆回,便能结成金丹,这元精将要出来的时候,如果不下手点住生死窍,一出阳关,就会化为后天的有形之精而泄掉了!顺出就是精,逆回就是元炁。学者如果遇到真师,先要问他有没有下手的诀窍方法,如果有这个诀窍,就要问是不是采集空气,如果说不是采集空气,而是还精补我身体,身体就会像儿童一样,出现马阴藏相,阳物不举,这才是真道。至于采药,无念采集的,是先天小药;有念采集的,是幻丹,不会有什么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紫阳真人说:“这个窍不是寻常的窍,是由乾坤共同合成的,名叫神炁穴,里面有坎离精。”刘海蟾说:“中央神室本来空闲,自然有先天真炁到来。”吕纯阳说:“守住中的绝学才能知道深奥,抱一无言才开始见到好处。”正阳翁说:“要认识金丹的确切位置,就要在未生身处下功夫。”邱祖长春说:“当时从师父那里得到一句话,默默地垂下眼帘仔细看。”马祖丹阳说:“如果能常守住弯弯的窍位,神自然会灵明,炁自然会充足。”柳华阳说:“本性的灵光,如果没有得到慧命,就不能了道。”伍冲虚说:“在无相的光中常常自在。”李虚庵说:“性就是空空,发源于正中。”了然禅师说:“一念不生,全体呈现。”了空禅师说:“心中的元神能放出光芒,肾中的元精能化成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 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步的口诀是从修炼心性开始,进而影响到命运。具体方法是意念集中在两眼中间的鼻梁上的祖窍(也被称为山根)。这个穴位是道家的一个深奥之处,千峰老人赵避尘的祖师伍冲虚和柳华阳在他们的著作《伍柳仙宗》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尹真人在《性命主旨》一书中虽然提到了安神祖窍的部分,但也没有明确指出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然而,赵氏却明确指出这个穴位是“修炼心性的地方,也是决定命运的根基”,意守这个穴位就是“保持中庸,抱持一元”,就是“不空虚”,也就能“让每一次呼吸都回归本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氏还进一步指出,长时间意守祖窍,自然会在眼前出现智慧的光芒(即性光),这就是所说的“垂下眼帘,明心守祖窍,看到性光就是修炼的成果”。古人用圆圈来表示智慧的光芒,也被称为珠(圆明)或丹(灵光)。柳华阳在《慧命经》的开头就说:“成佛作祖,是本性灵光”,就是在说这个。再进一步形容,它就像金机飞电,空虚的室内生出白光,圆圆满满的就是这个。这其实是由先天真炁凝聚而成的。自此本书用很大的篇幅来谈论这种智慧的光芒,作为修炼进程的一个标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氏指出,两眼之间的正中是祖窍,祖窍的前面(即眼前)是玄关,祖窍的后面(内部)是谷神。当机缘发生时,就会形成穴位,机缘消失就又变得渺茫,只有智慧的光芒出现,才会有玄关。谷神代表真实的心性,内部藏有真实的呼吸。这里包含了要看到玄关,就必须修炼出聚集在祖窍前面的光芒,形成智慧之光,要寻找真实的呼吸,就必须将呼吸引入祖窍之内,以回归本源的意义。一般人认为,祖窍就是玄关,这与赵氏的说法不同。赵氏认为,玄关在祖窍之前的虚空中,也就是智慧光芒形成的这个圆圈;祖窍是玄关出入的门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窍就是现在所说的上丹田,开始修炼功法得当,一两个月内就会有智慧的光芒自然出现,其出现的过程,一般是由小到大,由暗到明,由游移不定到静止稳定,由分散到凝聚。修炼越是沉静,这种光芒就越是明显。如果从意守下丹田开始修炼而不守祖窍,那么智慧的光芒就不容易出现。但如果在守下丹田时善于运用两眼的神光,采用回光返照的方法,也就是用两眼珠合并,下照丹田,长时间这样也会看到智慧的光芒。赵氏认为,这种光芒实际上是神气和黄庭所发出的。这里的黄庭指的是肚脐上方。赵氏又认为,修炼功法久了还是看不到智慧的光芒,那就说明修炼得不够精进。这个观点是从修炼上乘功法的角度出发的,如果是从健身治病的角度来说,即使修炼时看不到智慧的光芒,对身体也还是有好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对于意守祖窍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意守这个穴位。古人认为,意守祖窍需要上等素质、善于修炼的人才能做到。吕祖在《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中引用《黄庭经》的话说“寸田尺宅可以养生”,尺宅指的是脸,脸上的寸田就是祖窍,有“郁罗萧台的美景,玉京丹阙的奇观,是最虚最灵的神所关注的地方”,但书中又说:“这里面的奥妙,虽然不差毫厘,但是非常灵活,完全需要聪明,又需要沉静。不是极其聪明的人不能实行,不是极其沉静的人不能坚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说,阴虚阳亢的体质和高血压患者其实不适合意守祖窍。如果勉强去做,气血容易上冲,导致虚火上升,轻微的话会头晕目眩,严重的话病情会恶化。所以,现在人们传授功法时,对于意守上窍都非常小心,宁愿从意守下窍开始以确保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意守下丹田的功法能够广泛流行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夸大祖窍的神奇,甚至认为从意守下丹田开始是错误的方法,不考虑学者的体质,也不考虑晚年修炼时保护生命的重要性,不懂得量体裁衣,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后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学者想要练习这种功法,开始时就需要了解这些知识,才能避免自我误导。对于那些不适合意守祖窍的体质的人来说,如果想要练习这种功法,一个权宜之计是暂时放弃练习第一步口诀安神祖窍,可以参考第二步口诀玉鼎金炉,从意守下丹田开始,即从修炼命功到性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意守时要采用回光返照的方法,稍微运用两眼的神光下照下丹田,以达到神气和合的效果,这才是正确的功法;或者只是短暂地回光返照祖窍一下,不要过久,然后迅速转向下丹田,这样也不会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修丹道的网友,可加微信进入丹道聊天群,交流探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