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夫略发少年狂”,因为送方方,四个老人开启了人生用时最长,行程最远,游玩景点最多的一次自驾之旅。 具体点儿吧:泉州、福州、南昌、长沙、成都、西安等历史名城一趟全包,开眼!福州船政博物馆、南昌海昏侯博物馆、湖南省历史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兵马俑博物馆等最热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看齐,震惊! 武侯祠、张飞庙、关公庙,外加妈姐祖庙、广元寺、涌泉寺、广胜寺等千年名刹全拜,心诚!芙蓉古镇、凤凰古城、阆中古城访古,安逸!岳麓书院、白马关,剑门关,翠云廊古蜀道,昭陵、壶口瀑布、雁门关等历史名胜全趟,牛逼!永宁宫、东岳庙、晋祠、应县木塔等山西古建、壁画饱览,解渴! 从2024年3月27日至5月1日,用时一个多月,行程六千五百多公里,途径粤、闽、赣、湘、黔、川、陕、晋、冀九省,最终抵达北京。一路上欢歌笑语,吃香喝辣,遍访名城,寻古赏新、既恶补了文史地理,又感受了中华文明,这一趟的的确确是养眼、养胃又养心!</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福建省莆田市 到莆田是因为方方,奔赴莆田潜力少年学校,希望能给她找到理想的托管之地…… 到了后才知道了这句话——“莆田人最擅长做二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做生意” 。原来自唐代以来,莆田共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被誉为状元之乡,科举第一县。目前共有二百多万莆田人在世界各地做生意,保守估计,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8000亿。莆田系真了不得呀! 听莆田人讲,来莆田要两拜,一拜妈祖,二拜南山广化寺。 湄洲岛是妈祖故里,这个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岛屿,离潜力少年学校很近。常住海边,对海的渴望不是太强烈,但有妈祖的魅力,又近在咫尺,登岛祈福那是必须的。 行前做了一番功课方知湄洲岛是全球3000多座妈祖庙的起源地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南国蓬莱”之美誉。作为“妈祖信俗世界遗产地”,岛上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妈祖宫殿群——湄洲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盛况空前,数百万虔诚的信众会从全球各地来此竭祖进香。我们到这里是平常日,无法目睹“东方麦加” 这一盛况,但我们看到了凤冠霞帔,手执如玉,目视远方,气定神闲的妈祖。站在她的塑像下,被她的故事萦绕,仿佛整个人都沾了仙气,恍然间好像听到妈祖林默在告诫:“人活一世,拼的就是人品。人品好乐善好施,传世千年;人品好搞定万事,福泽众生;人品好逢凶化吉,万事太平……” 湄洲岛养眼又养心;广化寺无我而净心。这趟来莆田,初衷助人为善,辞别慈悲满怀,真是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妈祖故里,妈祖本名林默,是唐九牧邵州刺史林蕴的七世孙女。妈祖故里是妈祖林默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贤良港妈祖祖庙,地处莆田秀屿区山亭镇港里村,位于湄州岛对岸,紧邻敕封天后的诞生地,祖祠建于宋代,原为林氏宗祠,妈祖(987年)升天后,始祭妈祖,成为最早的妈祖庙,也称妈祖祖庙。</p> <p class="ql-block">妈祖像</p> <p class="ql-block">湄州妈祖祖庭位于湄州岛北部宫下村,始建于宋代,经历朝多次修、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是世界妈祖的祖庭。具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美誉,共有大小建筑50多处。</p> <p class="ql-block">湄州岛鹅尾海蚀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城南凤凰山麓,始创于558年,是莆田历史上最早佛寺,也是福建著名千年古刹,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为福建四大丛林寺院。</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内的释迦文佛塔,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为仿木构楼阁式石建筑,各层塔檐薄而长,轻巧美观。塔身雕刻丰富,须弥座、门槛两旁,回廊栏板浮雕株儒、罗汉、金刚武士、观音菩萨、飞仙、凤凰、狮子及牡丹、莲花等各种花草图像,刻功精巧,形像生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白岩松 这一嗓子,让泉州大火 ,一下子腾升网红。 其实一千多年前泉州比现在还火,曾是全世界最闪亮的明星。各国商人只要听到“泉州”两个字,就仿佛听到金币落下的清脆响声。那时的泉州帆樯林立、商贾云集,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很多的绸缎、陶器、荼叶等中国产品以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输往全球,同时充满异域风情的货品与文化也跟随着外国商人源源不断地汇聚泉州,在这一来一往之间,泉州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包容开放,接纳万方!既是人间,也是仙乡;既是中国,亦是世界;土洋结合,东西混搭。直白的说就是“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 这儿有超过6000座的庙宇,开元寺、清净寺、关岳庙、天后宫、元妙观、南少林……,真是“五步一寺,十步一庙”!主祀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神明,约有500位之多!活脱脱的一个『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儿的人,肉体凡胎,又多是善男信女,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和神是邻居,在祠堂和庙宇之间,延展出一条条街道。随便走一走,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将邂逅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神明 ! 这儿的世界遗产点星罗棋布,有22个之多。别的地方,城是城,景是景,生活是生活,历史是历史,但泉州不这样,全糅合在一起。世遗点就在家门口、就在生活里……,置身其中,文化不再是只可远观的阳春白雪,而是渗透在烟火生活中的真金白银。只要你愿意,每天可以去天后宫跟妈祖讨个平安;去南外宗正司遗址找找刺桐古城内的“皇族密码”;到安平桥畔看看“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壮观;在“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体会“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句箴言;爬清源山叩拜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老君岩造像,感受啥叫“老子天下第一”……, 泉州目之所及,是游人如织、簪花斗艳;是古桥深远、古巷悠长。无论是行走在古老沧桑的洛阳桥上、驻足于开元寺里巍然而对的东西双塔下,还是闲逛在崇武古城里,你会在一山一景、一街一巷、一塔一楼、一寺一院中,与厚重的历史撞了个满怀。 她时光的褶皱里,沉淀的全是是千百年来这座城市建筑、艺术、民俗、饮食的深厚底蕴。泉州的的确确是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 在泉州因为忙着吃和逛,忘了听曲儿,其实南音、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等古老戏曲,也让闽南文化的魅力惊艳无比,要不南音咋会被定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呢?!下次来除了当“吃货”,还要做“戏迷”。</p> <p class="ql-block">泉州大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后历经多次更名和改扩建,唐开元26年(738年)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开元寺。元至元22年(1285年)合一百二十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提写的朱熹称赞泉州的名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此楹联悬挂在开元寺的大门前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宋代古塔,座落在大雄宝殿前</p> <p class="ql-block">镇国、仁寿两座宋代石塔(俗称东西塔)座落在开元寺东西两侧,屹立千年,历经史上多次大地震而不倒,堪称全国无双,也是泉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300年的桑莲,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纪念馆,1928年冬弘一初至厦门,居于南普陀寺,开始了前后十四年的闽南弘法因缘。</p> <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安详往生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p> <p class="ql-block">泉州文庙,始建于唐开六末年(739-741),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移至今址,主体格局形成于1137年,历代兴建发展,是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集合了宋、元、明、清四代的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北宋,为典型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是最尊贵的宫殿建筑形体,基本保存了宋代营造法式原貌。</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始建北宋(1009年),是泉州最早建立的伊斯兰教寺院,地处泉州古城的商业街区,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源山老君岩</b></p><p class="ql-block">老君岩造像是体现宋元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西峰下,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凿刻于宋代,系以一块天然巨石人工雕凿而成。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老君岩露天屹立,在清源山奇峰碧野的衬托下,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境意。它是宋元泉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国家口岸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b>洛阳桥</b></p><p class="ql-block">洛阳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原称"万安桥",因桥是建在洛阳江上,所以改叫“洛阳桥”。始建于1053年,经数年努力,至1059年太守蔡襄(大书法家)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 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桥墩是尖尖的船形,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崇武古城</b></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福建省福州市 打小就知道福州,因为江西一直隶属福州军区,那边的动静多少会知道。上大学同寝室又有一个福州的同学,常常能听到福州的事儿,品到福州的味儿,所以对福州一直没有探索欲,受老同学相邀,60多岁的我们才第一次真正踏上这片土地~ 也太低调了吧?网上不声不响的福州,美的令人惊艳! 她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置身其中好比人在画里…… 这里星罗棋布着1500个大小公园;有近500公里滨河绿带;有鼓山的十八美景;有国家湿地公园的候鸟迁徙;有"闽江之心"的旖旎水岸;有蜿蜒19公里的空中福道~ 她既有历史、又有文化,城中有古坊,坊中有故事,漫步城中,仿佛穿越时空…… 您可以漫步千年闽都,沿着城市中轴线,读懂"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古韵悠长;可以去"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上下杭及"万国建筑博物馆"烟台山,回望商贾云集、万国风潮的往昔;可参观马尾船政文化城,看一出好戏"最忆船政",感叹船政文化的弦歌不断和中国人的自立图强;可以沿闽江两岸一睹海峡两岸国家会展中心等现代建筑,领略今日福州的辉煌…… 三天逛福州,憋出一句话“福州我来晚了”!也只有到了福州才信那句话——“有福之人,逛有福之州”!感恩老友相邀,要不此生也许错过福州!</p> <p class="ql-block"><b>马尾船政 </b>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因建在马尾,所以俗称马尾船政),首任总理船政大臣是福州人沈葆桢,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船政前、后学堂改为海军部直辖,1926年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海军教育机构。抗日战争中,马尾船政也是中国海军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马尾船政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船政机构图</p> <p class="ql-block">马尾船政遗址群</p> <p class="ql-block">马尾船政古街区</p> <p class="ql-block">罗星塔,建在罗星山上,始建于宋代,被毁后,明代在原塔基上改木为石重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福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福道</b> 福道即从福州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是我国首条悬空钢架城市森林栈道。福道规划总长19公里,横贯福州市中心的蛇山、梅峰山、金牛山等 体,将左海公园、梅峰山地公园、金牛山体育公园、金牛山公园、国光公园等五个公园串联在一起,沿线还建有杜鹃谷、樱花园、双拥公园等十余处自然人文景观节点。福道真是福州市民的有福之道,可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山河美景,悠闲漫漫步于各山峦之间,腾雲于树梢之上。</p>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 </b>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远溯自晋朝,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为国内现存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美称。其中的三坊,指的是南后街左边的巷子,依次是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七巷则是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在这些幽深的巷子中,掩映着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的故居。比如林则徐,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和作家冰心,启蒙思想家严复,还有文学家及翻译家林纾,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作家郁达夫,建筑师林徽因,晚清船政之父沈葆祯……漫步其中,感慨之余也让我有种恍惚之感。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心榕,年轻人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b>涌泉寺 </b>千年古刹,有八闽首刹之称,坐落于鼓山之上,始建于唐,盛于宋,涌泉寺曾两次毁于火灾,但又在信众的支持下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1699年,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见证了涌泉寺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康熙帝御赐匾额</p> <p class="ql-block">千年陶塔</p> <p class="ql-block">从鼓山之巅俯瞰闽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b>烟台山商业街区</b> 山上民国遗梦,山下潮流文艺,这里是福州烟台山。</p><p class="ql-block"> 近代开埠通商时洋人和华侨在烟台山上修建了大片西洋建筑,为现代留下了百余座蔚为大观的人文古迹,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沿着古老的巷道下山,山下的商业漫步街区融合了传统街巷和创意新元素,有艺术、有美食更有情调。</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南昌 南昌是刻在骨子里的,她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对于南昌有种交错着的情感:爱她、恨她?;赞美她,抱怨她?……感觉她就是亲人,她的任何动静都会牵动我们的神经~ 其实南昌城市已经大变,变得连土生土长的南昌人都会找不到北。 中学前面的百花洲虽然还在,但周围高楼林立,感觉陌生了许多…… 青山湖畔初入职场的药物所踪影全无,上班那条让人走一次骂一天的泥泞小路也人间蒸发,只剩那一汪碧绿的湖水记载着青葱岁月; 小时候仅在大人口中听到的滕王阁真的耸立在了赣江之边,“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让南昌令人神往; 印象中的万寿宫是封资修的布道场,黑暗阴森,烟雾笼罩,而今却灯火通明 ,美食云集; 似哭似笑,非哭非笑,孤苦而睿智的朱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四百年前在南昌的隐居地已经成为绿草如茵,小桥流水,游人如织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最王炸的还是海昏侯,啥时候因他整出个博物馆?总觉的自己家乡穷穷的,现在有底气了,金子都在地下呢,不信?咱们博物馆见! 八一广场上的主席台早已悄然消失,但八一起义纪念碑依然挺立,这个不能变,它使南昌名震四海,它是南昌这座英雄城的魂! 南昌,无论走得哪里,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拿你跟别的地方比,那是因为我们深爱你!</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纪念馆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云游四方,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来南昌青云谱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谱”。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谱的开山祖师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国画大师,其艺术思想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精髓,更由于其文人、僧人、遗民等多重身份的交织,其艺术风格呈现一种深邃、空灵、孤傲、空寂的境界,空白处着墨处扰像虚空与物质的对照,留白与开象互生,其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笔墨功夫的最高境界。为清初“四僧”之一,以大笔水墨写怠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师承徐谓和董其昌,其后历代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莫不对其推崇备致而心追手摹。</p><p class="ql-block"> 1959年八大山人纪念馆于青云谱旧址内成立,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占地约15亩。青云谱原为道教净明派道场,内有三进四院二楼一园,园内有众多名木古树,自古为南昌名胜,八大山人常于此地创作、会友,建成后的八大山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雕像</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纪念珍藏的真跡展</p> <p class="ql-block">个山小像,八大山人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墨荷</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书兰亭序</p> <p class="ql-block">双鹰图</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墓地及500年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b>海昏侯墓 </b>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中国南方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地方列侯等级的墓葬。墓主:刘贺,刘贺的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爷爷是鼎鼎大名的汉武帝,奶奶是受宠爱且配享帝陵的孝武皇后李夫人,父亲是第一任昌邑王刘髆,西汉第九位皇帝,人生经历昌邑王—汉废帝—故王一海昏侯。刘贺19岁登上人生巅峰,被大将军霍光扶上帝位,但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褫夺帝位,成为故王,之后又被封为侯。</p> <p class="ql-block">海昏侯刘贺雕像</p> <p class="ql-block">海昏侯刘贺墓葬官椁室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刘贺玉印,这是海昏侯墓确认墓主身份的最准确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屏镜,这是截止目前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以及其弟子的像,画中孔子身穿黄袍</p> <p class="ql-block">海昏侯墓出土了480件黄金,种类包括饼金、褭蹏金(俗称马蹄金)、麟趾金、版金等,总重量超过115公斤,超出了之前中国汉墓出土的黄金量总合。这些金器的纯度约99.7%</p> <p class="ql-block">饼金,共计385枚</p> <p class="ql-block">板金20块</p> <p class="ql-block">马蹄金50枚,麟趾金25枚</p> <p class="ql-block">五銖钱200多万枚,十几吨重</p> <p class="ql-block">银制当卢和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p> <p class="ql-block">错金神兽纹铜当卢,是马头部的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山羊纹银当卢</p> <p class="ql-block">鎏金青铜车轭角</p> <p class="ql-block">西汉贵族精致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染炉,类似保温锅</p> <p class="ql-block">青铜提梁鋞,保温食器,同现在的保温桶</p> <p class="ql-block">青铜甗(yan),类似今天的蒸锅</p> <p class="ql-block">青铜温鼎,类似今天的火锅</p> <p class="ql-block">青铜雁鱼缸灯</p> <p class="ql-block">瑬金镶玉龙首铜匜,类似于水瓢,加水用</p> <p class="ql-block">青铜博山炉,焚香器</p> <p class="ql-block">熊形石嵌饰</p> <p class="ql-block">双狼噬猪石嵌饰</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形石嵌饰</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长沙 哇塞!长沙咋就成了网红城市呢?冲鸭~ 脑海中的长沙一直跟南昌不相上下,这次深入腹地,确实感觉她甩南昌一大截! 长沙除了吹过了伟人的风外,还有她自己的走过的路~ 马王堆与“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的邂逅,传递了从历史另一端扑面而来的气息,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浪漫……; 三国名将关羽“战长沙”,耳熟能详,长沙数不尽千古风流人物;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一副楹联,写尽湖湘文化之源远流长; 爱晚亭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依然荡漾; 橘子洲头青年领袖的风采无与伦比,万众仰视; 湘江两岸华灯闪烁,绚丽多彩,肆意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与辉煌; 五一广场,人头攒动,丝毫没有经济下行的影子,到了黄兴街,逛逛各种小店才明白,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搞事情”,调动你的情绪,煽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 长沙这座连续1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除了“打铁硬”,还真会“搞事情”!</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p><p class="ql-block">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正门的匾额由宋真宗御题</p> <p class="ql-block">“学达性天”匾额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御题</p> <p class="ql-block">“道南正脉”匾额为乾隆九年(1744)御题</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p> <p class="ql-block">大堂内忠寿廉节四字为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所书</p> <p class="ql-block">南宋朱熹所书</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位于岳麓山风景区东侧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现“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重建该亭时,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最火最难约的博物馆之一。 拥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利苍为镇守南越国及监督长沙王作出杰出贡献,后被刘邦分封为第一代轪侯。二号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利豨。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华国锋副总理上报的文件上亲自批示2、3号墓发掘的请示报告,并调集全国各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挖掘、研究与保护 2号3号墓。</p> <p class="ql-block">2号墓实景图,2号墓墓主,利苍,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生于战国末年,逝于汉高后二年(前186)。早年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惠帝二年(前193) 又因功封侯</p> <p class="ql-block">利苍墓分布图,中间是棺椁,四周是分门别类的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香炉</p> <p class="ql-block">博具,此套博具包括漆盒、博局、黑白大棋子、小棋子、算筹、削、刮刀及骰( tou )子。骰子18面,字分别为一至十六、骄、魏。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套博具。</p> <p class="ql-block">墓中出土240余件漆食具书有"君幸食"或"君幸酒"铭文,是奉劝墓主进食、酒的敬语。墓主生前饮食考究 722支遣册中有350余支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显示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其食品之丰、食法之精、食器之美,无不大盛于前,再现了轪侯家美食配美器的精致生活。</p><p class="ql-block">墓中烹煮食物的炊具有釜、甑、鼎等,有煮、蒸、烤、炸、煎、炒等烹饪方式,有调味品十余种。苦咸酸辛甘五味俱全,烹制美味菜肴百余款,湘菜特质已经初具雏形</p> <p class="ql-block">九子漆状奁内梳妆用品</p> <p class="ql-block">铜镜</p> <p class="ql-block">对鸟菱纹倚地“乘云绣”</p> <p class="ql-block">绢地“长寿绣”</p> <p class="ql-block">素沙单衣,重49克,薄如蝉翼,轻若云雾,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p> <p class="ql-block">辛追墓T形帛画,</p><p class="ql-block">据墓中遣册记载, T 形帛画名为"非衣"(即"飞衣"),是墓主灵魂升天的媒介。帛画设计的空间与图像组合,描绘了通向天国的仪式与途径,体现了汉代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画面充满自然气息、神秘意味和浪漫色彩,多重古代神话和人们永生愿望浑然融合。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为出殡时引葬时覆差在内棺上的"铭旌"。 笔、人间和地下三部分 上描绘金乌涂(月亮)、烛龙、飞龙和司阁(天国守门神)描绘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祀;地下描绘巨人托举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利豨墓T形锦画,该帛画主题与辛追墓帛画相同。天上有金乌(太阳)、亮)、烛龙、飞龙和司阁(天国守门神)等;人间有墓主侍从拥簇下缓缓升天,其家人在祭祀;地下有巨人托举大地。相较于辛追墓帛画布局、构图略有差别:天上描绘满天星斗,有一日而非九日,天门下移至帛画中部;人间描绘四条龙绕璧向上,两两相背。墓主人肖像为头戴长冠、身着红袍、腰佩长剑的男子;下部描绘巨人并未托举象征大地的平板,而是双手擎龙。该帛画幅稍大,图像与内涵更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博还收藏了大量精美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虎钮錞于,战国</p> <p class="ql-block">“戈”提梁铜卣,商</p> <p class="ql-block">越式铜鼎,西周</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方座铜簋,西周</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爵,商</p> <p class="ql-block">“皿而全”铜方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被誉为“方罍之王”。</p> <p class="ql-block">豕尊,商,商代以豕为造型的酒尊仅此一件</p> <p class="ql-block">人面铜方鼎,商,这种纹饰在商周青铜鼎中仅此一件</p> <p class="ql-block">铜鸮卣,商</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壶,商</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卣,商</p> <p class="ql-block">云纹铜樽,战国</p> <p class="ql-block">云纹提链铜壶,战国</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铜浴缶,春秋</p> <p class="ql-block">双环龙耳铜浴缶,春秋</p> <p class="ql-block">兽首铜匜,战国</p> <p class="ql-block">龙形盘铜匜,战国</p> <p class="ql-block">古代盥洗时用的匜和盘</p> <p class="ql-block">人物跽坐铜灯,战国</p> <p class="ql-block">胡人形铜吊灯,东汉</p> <p class="ql-block">刺猬灯,西汉</p> <p class="ql-block">铜簋,西汉</p> <p class="ql-block">螭龙纹金带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樽</p> <p class="ql-block">骑马俑,西晋</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瓷鑵,西晋</p> <p class="ql-block">青瓷对书俑,西晋</p> <p class="ql-block">青瓷蟾形水滴,六朝</p> <p class="ql-block">龙形提梁水注,唐</p> <p class="ql-block">青釉褐绿彩六鸟水盂,唐</p> <p class="ql-block">唐俑</p> <p class="ql-block">牵驼胡人俑,唐</p> <p class="ql-block">驼俑,唐</p> <p class="ql-block">胡人俑,唐</p> <p class="ql-block">湖南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除伟人毛泽东外,近现代还涌现了一大批仁人智士,湖博也展出一些他们的墨宝。如曾国藩、左宗棠等等</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书,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p> <p class="ql-block">谭嗣同书,给夫人的信函,谭嗣同先生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也是维新派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书,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p> <p class="ql-block">陶澍书,近代经济改革先驱</p> <p class="ql-block">黄兴书,辛亥革命先驱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创建建者,与孙中山并称“孙黄”。</p> <p class="ql-block">宋教仁书,辛亥革命领导者和民国创立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蔡锷书,云南都督,四川督军,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沙不知到网红城市有多火,有多会搞事</p> <p class="ql-block">太平街景</p> <p class="ql-block">湘江两岸灯火璀璨</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 湖南湘西 湘西巫蛊,一部“湘西剿匪记”,使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多少对湘西的认知与“匪气”关联,要不是现代媒体让这个奇妙的地方惊艳四射,我们这辈儿人也许永远没有勇气踏入这土匪出没之地…… 最初向往湘西,是因为作家沈从文的那篇《边城》,凤凰古城的古朴和宁静被沈老描写的如诗如画,丝毫与“匪气”不搭 ;还有刘晓庆演的那部《芙蓉镇》,“悬挂在瀑布上”的古老水乡和其乡土人情也太煽人了,所以10年前迫不及待去了一趟。上班族时间金贵,几天时间去了张家界、芙蓉古镇和凤凰古城,匆匆忙忙,一点儿也没过瘾。回来后张家界的奇峰仙云;芙蓉镇的婀娜多姿;凤凰古城的恍若隔世以及一路上湘西层层叠叠的青翠茶山、古村秘境,都久久停留在脑海,挥之不去……因此早已打定主义——湘西此生必再去! 这次去湘西,本打算去张家界,但天公不作美——下雨,也许老天爷是了解我们的心思,留着下趟吧……, 二刷芙蓉镇和凤凰,当然更沉浸,更从容。尽管同属湘西的古寨,芙蓉镇与凤凰的风格却大相径庭。凤凰宛如一位静谧的佳人,而芙蓉镇则似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芙蓉镇的飞瀑、碧水、绿树、青山、蓝天、白云、吊脚楼……,吊打任何一个现代楼盘的园林景观;凤凰古城的流水、小船、虹桥、跳岩、城墙、炊烟、红灯笼……,诠释着啥叫美好生活的理想画面 “湖南若有十分美,湘西独占其九。”湘西是一个来多少次都不会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原名王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境内的酉水河畔。 1986 年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声名大噪,2007 年更名为芙蓉镇,现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芙蓉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芙蓉镇临溪依山而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土家吊脚楼鳞次栉比分布在河畔。</p><p class="ql-block">芙蓉镇大瀑布是湘西地区最大、最壮观的瀑布。芙蓉镇也因此得名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旧称镇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古城依沱江而建,城内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古城的街道呈井字形,石板路铺就,沱江两旁的建筑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陈渠珍,曾任民国新六军军长,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后率部起义。</p> <p class="ql-block">田兴恕,曾任清朝贵州提督兼领巡抚及钦差大臣</p> <p class="ql-block">田应昭,田兴恕三子,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曾任二十旅旅长,卫戍南京</p> <p class="ql-block">熊希嶺故居,熊希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曾任民国第一任总理。</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梵净山 梵净山,为啥叫这名字?“梵”字虽没深究,但总感觉跟印度的佛有关,什么梵文啊、梵音啊……完全不懂,想必梵净山也一定是高深莫测! 梵净山离贵阳很远,但离湘西很近,说她是贵州的,不如说她是湖南的,上次没时间,这次走西线北上,梵净山必经之路啊! 被梵净山种草,主要因为它是中国的“天空之城”,一座2000多米高的山峰如擎天柱般地冲破云霄,山峰的顶部如被金刀劈开,一分为二,左右两侧的峰柱上各有一古庙,中间由一拱桥连接,历经500年不倒。想象一下吧,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该是何等场面!曾经去过希腊的梅黛奥拉,是建在山顶上的修道院,那个也叫“天空之城”。所以特别想到了梵净山后给这两个天空之城来个“PK”,然后再牛逼地说声“中国的天空之城那才叫天空之城”! 听说去梵净山十有八九啥也看不见,因此不停地祈祷离开凤凰时有一个好天气! 盼着的好天气还真来了,但令人惊掉下巴的事情来了,登梵净山的门票要预订,而且好天气的这几天全都预订满了! 沮丧啊!不死心中刷刷刷,竟然刷到了西门的票,简直太幸运!西门虽远,但我们怕啥,自驾呀!计划照常执行。 哇,人品太好了!到达梵净山脚下阳光正好,盘山而上,半道满山茶园,天空碧蓝,景色宜人,停车赏景时遇见一对情侣,因为没有预约,折道而返,对比之下,我们很是得意! 西门景区车乘车点设在半山腰,我们到达乘车点时,薄雾依稀,青山白云缭绕,美哉!可举目向上,坏了!咋雾锁山顶呢? 既然来了,就得赌一赌。几乎所有候车的人都在打听,这情况是否能看到万米睡佛、红云金顶……?答曰“碰运气”…… 景区观光车载着一车“碰运气的人”继续上行,雾越来越浓,到达停车点棉絮岭时(从这儿还要靠腿爬上很长一段路才能到金顶),眼前除了雾还是雾,急得我们恨不得大喊:“梵净山,麻烦您净净山吧,让远道而来的我们看一眼您的真容!” 同车的年轻人义无返顾,很快消失在迷雾之中,我们则在棉絮岭徘徊,老眼昏花,不敢贸然前行。本寄希望碰运气一会儿就会云开雾散,但好运不会总留给你,等待多时雾依然不散,棉絮岭上的我们即使面对着面,彼此也难以看清……,踌躇间我们突然清醒,有雾是梵净山的常态,对于60多岁的老人赶紧乘车下山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的梵净山之行着实是看了个寂寞,但不管咋样,梵净山我们来过,吹过她的风,见过她的雾,感受了她的高深莫测……, 至于起初的那个PK念头,还是算了吧,梵净山云雾遮面就是不想牛逼,到过梵净山就要学着佛系,不争输赢,该接受的接受,该放弃的放弃……</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 遵义 </p><p class="ql-block"> 遵义,如雷贯耳,作为中国人那有不知道遵义的,历史课告诉的是中国革命转折地,从此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酒神们眼里是茅台酒的故乡,“我在遵义没喝醉”是对茅台酒故乡没假酒的顶级褒奖。 退休老人,自幼不胜酒力,也承受不了茅台酒的价格,所以茅台酒还是免了吧,因此来遵义的目的很单纯,就看看会址 。 遵义会议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最开始,相关工作人员根据一些老红军的回忆,初步判定遵义天主堂为遵义会议会址(注:后来邓小平一行专程来到遵义后指出,遵义天主堂原来是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不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但随后,1954年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提供了一个重要档案线索:遵义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1958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办主任杨尚昆等陪同下,到贵州视察,并专程参观了已经被保护起来的原柏公馆。一走进这座阔别了20多年的楼房,杨尚昆立刻兴奋地叫起来:“就是这里,这个地点找对了。”随后,他们踏着窄窄的楼梯登上二楼,当走过东过道小客厅时,邓小平双目炯炯,环视着厅内的长桌、椅子、挂钟、壁柜和彩色玻璃窗,肯定地对陪同的同志说:“会议就是在这里开的。”他还指着里侧的角落说:“我就坐在那里。”至此,中共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址才最终被确认下来。现在成了以遵义会议会址建筑为依托的纪念性博物馆,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们到这里寻找红色记忆。 原想遵义守着这么有名的会址,城市建设一定能占不少光吧?到此一游,发现想多了。感觉遵义要么是压根不想搞,要么是喝酒耽误功夫了,咋整个城市除了会址看不到亮眼之处呢?灰头土脸的…….</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会址,原是国民党第25军(黔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私邸。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时,总司令部驻于此。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红军司令部机要处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刘伯承任司令,陈云任政委。1940年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南迁以此楼为校址。</p> <p class="ql-block">当年陈云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红军总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 四川宜宾 一直在纳闷,宜宾和五粮液究竟那个先让我们知道?宜宾五粮液、宜宾五粮液机场、宜宾燃面……,哈,不言自喻,宜宾总在前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直以来,心目中的长江头在重庆,长江尾在上海,因为40年前长江客轮完整地把长江航线走一遍,就是从重庆到上海呀,嘿,我们还真分段坐江轮把这条航线给填完过!这可是那时候很牛逼的事儿了,大多数中国人别说看完整长江段,就连家乡门也没有出过…… 这次到宜宾,高速路上老远就看见“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欢迎您” ,懵逼了,这都能吹?! “总要去趟宜宾看看大地球” 宜宾的大地球火出了圈,徬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合江门广场。 哇塞,这也太火了吧!广场上人声鼎沸,有很多跳不同广场舞的方队,还有广场中心表演杂耍的,一点儿也不亚于天安门广场十一的节庆场面。走近大地球,才发现大地球的下层面对着江边还有一个万里长江流域微缩景观,在夜色下借助灯光效果,岷江、金沙江一左一右奔流而下,在宜宾合江门这个点汇合,从此叫“长江”,一路奔腾向东。景观的背景加上面前的三江汇合实景,让我们不得不信服,宜宾没吹,我们就站在万里长江的起点处! “文化脊梁,中国李庄”,不来宜宾还真不知道位于宜宾翠萍区的李庄是抗战时期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当你踏入这片被岁月轻抚过的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在耳边轻轻响起。“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因为李庄人的慨然“邀请”,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一大批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陆续迁往李庄,社会各界学者和顶尖专家也云集于此。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李庄无私地护佑了中华文脉。中央博物院所属的数千箱国家级珍贵文物,迁驻这里的张家大院。李庄曾经的“九宫十八庙”古建筑群成为了同济大学的校址;李庄的热情与淳朴,令特殊时期的大师巨匠心无旁骛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开始了漫长的“文化抗战”。月亮田旁中国营造学社旧址里梁思成、林微因在此完成《中国建筑史》等一批著作……。如今的古镇,青石板路如同岁月的琴弦,每一步都弹奏出时光的旋律,福、禄、寿三条古街,历经风雨,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街道两旁的朱红色门扉和木质房舍,像是岁月的使者,默默地讲述着那些已经远去的故事。 宜宾李庄,不,中国李庄就这样进入我的眼帘,撞击我的心扉,变成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 宜宾——三江汇流,生态画卷!她不仅有好酒好面,还有好山好竹,好人民!</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流域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合江楼</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 蜀南竹海</p><p class="ql-block"> 听说我们过四川,朋友再三建议去蜀南竹海看看,其实我们很不屑,都是江西人,还稀罕看竹子?要知道以前电影都是用“翠竹青青哟迎朝霞……”来表现江西的。</p><p class="ql-block"> 既然途经,看看也无妨,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走进了这片竹海。</p><p class="ql-block"> 真是“不看不知道,竹海真奇妙”!她覆盖了7万余亩山林、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竹枝叠翠,浩瀚壮观。她妙就妙在集竹景、山水、湖泊、瀑布、古庙等于一体,飞瀑高悬、湖泊如镜、曲径通幽,林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亲临其境,我们时不时会喊“快来,这竹子在江西我们没见过耶!”这里的竹子种类之多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竹海万里翠无边,风动涛波碧浪翻。千年茂林幽曲径,幽谷望忧隐清泉。” 江西的小伙伴们,尽管家乡竹园千般好,也千万别错过蜀南竹海哟!</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