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蹄窝”是京西玉河古道的一道奇观。千百年来,来往进京的马队从大约20来米劈开的岩石山口路过,经年累月,竟然不可思议的在岩石上留下了150多个深深的马蹄窝,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从门头沟潭王路黄石港村路口走古道去马蹄窝,大约先要走700米的路程,都是磨的锃光的鹅卵石铺设古道山路。宽处数米,窄处一米有余,坡度不大。行之期间,树荫蔽日,花香鸟语,是一段让人敬佩先人,怀旧感十足,又心宽神怡,还出点汗的古道。</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走这段路,从山势地貌看,铺路的鹅卵石应该都是从远在几十公里的河道中运到山上的。在人扛畜驮的年代,要在崇山峻岭上修一条三四米的宽的马道,谈何容易啊。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壮举的背后,老祖宗们千百年来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血汗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不过,有一点让现代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古时的商队,不走地势平坦的山下浑河(永定河)两岸,却偏偏要把路修在崎岖不平的高山上呢?也许,人迹罕见的山路,对一支支马队来讲行走起来会更安全、更方便、更便于管理吧!</p><p class="ql-block"> 爬完700米坡路,行止半山腰,峰回路转,路边3 Km的提示路标非常醒目。 从此,便一路下坡,大约走1公里多路,蓝色的马蹄窝古迹保护告示牌便映入眼帘。令人震撼的目的地“马蹄窝“到了。</p><p class="ql-block">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劈山通道拓修而成。马蹄窝是段岩石垭口,窄处宽约两米,宽处有三米开外,长度不足20米。窄的地方内侧的一半路是山体岩石,外侧一半是人工铺设的鹅卵石路,并临深渊悬崖。也可能是负重的骡马恐高,来来回回都是走内侧山体岩石路,久而久之,同踏一辙,“水滴石穿”,便形成了千年马蹄窝奇观。</p><p class="ql-block"> 马蹄窝,对于灿若银河的中华遗迹来说,看似并不起眼。但它也是历史的苍然,从一个侧面铸就了中华民族开山劈路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段不足20米的马蹄窝奇观,又何尝不是千年惊叹,默默向后人叙说着深深的蹄窝里,记载着多少传奇的历史故事,诉说着多少赶马人饱经风雨的沧桑历程。</p><p class="ql-block"> 站在马蹄窝之巅,向西望去,西阳蔚蔚,苍山翠绿,层峦叠嶂,让人流连忘返。转身东探,山下清晰可见的北京城煜煜生辉,犹如海市蜃楼一般。游马蹄窝,让人思绪万千、洞若千年、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6月5日下午拍马蹄窝,天气不理想。6日,北京下了一场雨,昨天下午当我独自一人再次来到马蹄窝时,终于拍到了期盼已久的夕阳沐浴下的马蹄窝美景。</p><p class="ql-block"> 三次拍摄,马蹄窝已深深吸引了我,秋天映衬下的马蹄窝一定更有魅力,大雪覆盖银装素裹下的马蹄窝一定令人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2024.6.7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驻足和抬爱!</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5日、8日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