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中的“讨海人”--霞浦之行记

根林

&nbsp; &nbsp; &nbsp;在闽南语中,出海打渔一般叫做“讨海”,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大海建立起来的相依自然关系。讨,有着“请求、索取”的意思,请求大海给予恩赐,从大海里获取物产,因此,打鱼人又自称是“讨海人”。推而广之一切与海有着密切关糸的人的活动,如沿海滩涂贝类、水产养殖业者等等也都称之为讨海人。<div>&nbsp; &nbsp; &nbsp; &nbsp;讨海人既含着谦卑的意思,又表明拼搏的心志。讨海人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劳动,日继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大风大浪里向大海讨要生活。起三更候潮拾贝、斗恶浪拢箱收网、淤泥里刨蛏、寒月里撒网,他们刚毅肯拼、吃苦耐劳。个个都是讨海营生里的硬汉。</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旅游摄影中出现的绝大多数画面,演释与摆拍居多,属于“逗你玩”的旅游项目活动。但是,没有离开“靠海吃海”的属性,他(她)们是以新的形式出现的“讨海人”。里面自然风光是真实的,表现出的劳动生活场景美也是真实的。</div> &nbsp; &nbsp; &nbsp; &nbsp;《 鹅湾红树林》 &nbsp; &nbsp; &nbsp; &nbsp;霞浦县鹅湾滩涂上有大片人工栽培的红树林,大小高矮和地势起落差别很大,在潮起潮落中,或滩涂见底,祼露大片树林和水道。或浸润于水中,与海水浑然一体。四五只白鹭在海湾林间起起落落,一二艘小船上讨海人正在划船撒网,一片详和宁静的场面,风情绚丽很是独特。 &nbsp; &nbsp; &nbsp; &nbsp;红树林”也称“海榕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防浪护堤的作用。细雨中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俯瞰一片片、一簇簇红树林,小船在树丛间穿梭来往,雾气升腾,时隐时现、如诗如画。 &nbsp; &nbsp; &nbsp; &nbsp;眼前小船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讨海人。他俩是附近的村民,乘着涨潮高水位,在树丛中采摘树上果实。其实这种果实是树体内发育的繁殖苗,也称为母体苗料,在树上萌芽长成小苗,然后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自然发育成长。据介绍,当地政府在近几年内组织人工种植红树林近千亩。 &nbsp; &nbsp; &nbsp; &nbsp;红树林的果实也叫榄钱,是可以吃的,而且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无公害的海产品。当下,他们采摘后是用于人工栽培,还是换钱,以及如何食用则不得而知了。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来得真是时候。潮水上涨将成片低洼的树丛浸润于水下,仅现露出点缀似的树梢。那些紫菜竿、挂网、草棚、鱼船散布在各处,构显出一幅幅极简的丹青水墨图案,美轮美奂、绝妙无比。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团队雇用的一男一女摄影模特,划着船出场了。他们轻舟熟道,按预定行船路线,在点位上做出规定动作。看得出他们在这个新型行业中,已是资深“讨海人”了。 &nbsp; &nbsp; &nbsp; &nbsp;模特船的出现是这个画册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每次按下相机快门,留下的是一阵兴奋、收获的是一份快乐。 &nbsp; &nbsp; &nbsp; &nbsp;时因小雨,光线较弱,在朦胧柔和光影下,一切显得更有意境,给观赏和拍摄带来了不一般的另一种体验。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打渔人正在撒网,不时打破静谧的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nbsp; &nbsp; &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鹅湾红树林已是远近闻名的拍照圣地。记住景点位置: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盐田乡中贝大队鹅湾村88号。 &nbsp; &nbsp; &nbsp; 到了蛏子收获的季节,养殖户们正在收成海蛏。(从淤泥里刨海蛏劳动画面决不是摆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梅洋村的养殖户们在齐膝的淤泥里收成海蛏。这些个头饱满的蛏子将销往省内外。 &nbsp; &nbsp; &nbsp; &nbsp;小皓有个出了名的五彩沙滩。滩涂上不仅有着沙溪的优美线条,还有海上养殖、捞鱼苗等劳作场面可供摄影创作。国内许多有关霞浦讨海人的佳片美照,大都出自这里。 &nbsp; &nbsp; &nbsp; 小皓村靠山面海,是传统的海边渔村,位于霞浦县东部,距三沙镇镇区约12公里。这里村民讨小海,捕捞、加工腌制海产品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它是摄影人必来的打卡之地。 &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天气原故,小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我们来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白茫茫的水气,沙滩失去应有的光彩,一切景物处在朦胧之间。 &nbsp; &nbsp; &nbsp; &nbsp;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溪流从沙滩上淌过,化作一道道滩涂经络动脉,在阴沉的天空下泛着银色的光质。一群海鸟从浪尖潮头上掠过,给冰冷画面增添了一股活力,对此,摄影人兴奋不已。 &nbsp; &nbsp; &nbsp;沙江村滩涂上插满了数不清的竹竿,错落有致地排列成优美的线条,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S”形水道。 &nbsp; &nbsp; &nbsp; 船只在密匝匝湾道里通行,构成一道完美的霞浦滩涂风景线。 &nbsp; &nbsp; &nbsp; &nbsp;这些竹杆是用来挂晒海带的,通俗地说它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海带大晒场。当下是海带收获季,按正常劳作,“s”湾里应满是来来往往的船只,但因遇上连日阴雨天气,海带无法晾晒,只得坐等着天气转睛。 &nbsp; &nbsp; &nbsp;聚竿成林,倒也蔚为壮观。由于笔者曾来此三次打卡,故未作久留,匆匆赶往下一站。 &nbsp; &nbsp; &nbsp; 阴雨天气里的大京沙滩。大京沙滩是宁德最长的海岸沙滩,全长3500多米,素有“福建夏威夷”、“闽东北戴河”之称。 &nbsp; &nbsp; &nbsp; &nbsp;大京沙滩还是保持着原生态。 &nbsp; &nbsp; &nbsp;风雨中的高罗沙滩。高罗沙滩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水浴场,沙滩干净,海水清澈碧蓝,在宁德地区所有沙滩中排名第三、在省内沙滩中排名第八。 &nbsp; &nbsp; 因雨势不减,海边少有讨海人劳作场面,只稍作停留。 &nbsp; &nbsp; &nbsp; 南塘澳里的挂网比之瓦窑挂网另有一番风情。(南塘澳全景图。) &nbsp; &nbsp; &nbsp; &nbsp;雨停了、风也停了,但天气仍然阴沉沉的,海湾水面出奇地平静。 &nbsp; &nbsp; &nbsp; &nbsp; 系泊的小船,年幼的红树苗在水面留下清晰的倒影。 &nbsp; &nbsp; &nbsp; &nbsp;一袭红衣,一叶扁舟在水面上移动,时而开挂牡蛎,时而收网拢箱,演释着讨海人日常劳作过程。看得出她也是个从事全新行业的讨海人。 磺砂特大桥连家渔排,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的美称。 &nbsp; &nbsp; &nbsp;这聚集着大量的讨海人群,也是国内最大的生态大黄鱼之乡,有“蓝色富矿”之誉。 &nbsp; &nbsp; &nbsp; &nbsp;三沙船厂里有个特殊的讨海人群体--三沙修船女工,她们虽然不直接从事海上劳作,但是讨海人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这些女工需要赶在休渔期结束前,将大量的渔船整修涂装一遍。 &nbsp; &nbsp; &nbsp; &nbsp;据说在短短几个月的休渔期内,仅通过她们之手涮掉的油漆,人均要以吨计算。工作强度之大,劳动之艰辛难以言语。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平时,她们既要留守顾老育幼料理家务,又要打工挣钱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她们已无悲悯容貌的时间与激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她们担负着满满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为的是能让出海的男人们安心、放心。 <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人说:“霞浦的女人是世上最能吃苦的女人,她们和惠安女一起,被赞誉为“闵东之光”。</p><p class="ql-block"> 致敬勤劳、勇敢的讨海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