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童年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只会出现片段。记得小时候,我是和母亲一起在农村长大的。老家是河北农村的,父亲从小学习用功,上了中专,成了挣国家工资的人。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应该是家里包办的,因为爷爷奶奶家和姥爷姥姥家是相隔不远的俩个村庄。只有到春节期间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5、6岁跟大人屁股后面下地干活。有一次跟丢了,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只好往家跑,到了家门口是个陡坡,怎么也爬不上去,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无助的哭喊。等醒来发现在前院亲戚的炕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还有一件事,那时候,农村房前屋后都是水坑或者叫水塘,边上玩时,不小心掉进坑里面,扑腾扑腾,喝了几口水,半天起不来,多亏附近邻家大姐在洗衣服,把我捞出来了。这两件事,从小就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70年前后随父到由李四光教授倡导组建的新单位。从此成为大院家属一员。家里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人挣工资。上学就读于子弟小学,老师由院内职工担任,一、三年级一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五年级一个班。1978年完成小学学业,由于没有中学部,加之母亲身患重病,随之前往上级单位,落户北京。</p><p class="ql-block">开学后,就读还是小学,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称之为“戴帽”。不久母亲去世,小小年纪开始慢慢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到了下半学期正式转入中学,开启中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初一年级共有6个班,本人不突出,至少学习上努力。中考后,第一志愿曾经报考技校,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却因视力不好而被刷下,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就读高中。</p><p class="ql-block">高中招收3个班,按照中考成绩划分,有幸分到重点班,俗称“尖子班”。到高二时,也可以读高三,实行双轨制。我选择了读完高二即毕业的两年制高中。</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高考是在7月份。高考成绩超过分数线,填报志愿的时候,全部选择了有生活补贴的院校,最后被二本农业院校录取。当年全校毕业生只有16人过线,也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院子弟中极少能出一个大学生的家庭,成为父亲一辈子的骄傲。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带我到大商场买了一条裤子,作为奖励。自己知道今后的日子,再也不能依赖家里了,全靠自己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1983年9月带着自己的户口开启自己大学生涯。我是班里最小的,应届生不多,其它都是复读生,有的复读3、4年才进来,但我丝毫没有优越感。</p><p class="ql-block">家里经济拮据,带来的自卑感,禁锢了自己。虽然大学同学大部分来自农村,但依然摆脱不了这种自卑,总感觉周边人群中自己是最差的一个,没有交际,没有朋友。</p><p class="ql-block">每月可以领取29元补助金,同时领取定额31斤各种粮票,分为面票、米票、粗粮票和油票等等,拿着这些票据再去购买相应的饭票。凭借国家政策,顺利完成4年本科学业。</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包分配的。作为专业技术干部,被分配到乡,是来到乡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年实习期工资每月56元,第二年转正后工资每月70元。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极度发育不良,无所适应,特别是在农村,不懂得拒绝,也不懂得圆滑处理;不会强硬手段,也不懂得人情世故,还不想忍耐。……</p> <p class="ql-block">绝望!各种负面情绪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期间机缘结识了本地一位农村姑娘,职业幼儿园老师,最终靠着互相吸引结为伴侣。1990年借生产队的一间库房,开始了我的新家建设。虽然双方家庭经济条件都差,都是没有底子的,对我们的支持及其有限。全是靠我们白手起家,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了。1992年靠借款猴崽子降临了。一个月的哺乳期刚刚过去,单位催促上班了。奶奶、姥姥对猴崽来说就是传说,孩子小,没人专人照看,经济压力大,一切一切都是自己扛。失落、彷徨、不尽人意始终伴随左右,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人生当中最最艰难,最最痛苦,最最黑暗的时期。真的没有办法,咬牙坚持。直到上幼儿园才有所缓解。</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最乱的时代,下岗、下海、社会改革冲击每个人的心灵,纷纷跃跃欲试,对底层和基层单位的人诱惑很大。还好我失去了一次机会,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放弃国家干部身份。</p><p class="ql-block">熬过了之后,拨云见日,我抓住了机会。</p><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以后,运气来了。机构改革实施,以笔试第四名的成绩成功上岸,由专业技术干部过渡成为公务员。在农村各种关系冻结前,利用最后一次农村宅基地审批机会,以置换方式购买了一处房产。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成功调任新单位,完成了由乡村向街道转变。这些都是个人生涯的转折点,也算是吃到了社会大发展的红利吧。</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公司,也算刚刚上道吧。亲家一家人都很好,对儿子一家帮助很大,给予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养育了一儿一女,三世同堂,功德圆满,人间该走的过场几乎走完了。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了,匆匆的脚步可以缓一缓,再也不用透支自己的身体了。</p><p class="ql-block">2019年职级并行改革时,套改一级主任科员,天花板一眼可见。没有了欲望,也就逐渐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放弃进步空间,选择退居二线,为退休做过渡准备。当你能忍住什么都不问,不说,不争,不要,不在意的时候,就会过好自己的生活了,要习惯不习惯的习惯,最后都会习惯。</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形成的忧患意识也可以终结了,不用再天天想着未雨绸缪,此生知足了。有房有车有存款,有了抵御风险、承受意外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是幸运的。本人身份证虽然是110开头,但我不是土著人,那时大院内都是聚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算是京二代吧。正是父辈们的努力奋斗让我站在不一样的阶层。同样,我的后代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一代一代的积累,让彼此都站在父辈的肩上享受他们未曾享受的繁华,社会才有发展进步的动力。</p><p class="ql-block">最后,遗憾终生就是没能和上一辈留下一张全家福和一起出趟远门,永远无法弥补啦。当他们活着时,你在努力上进,当你有能力了,他们却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曾以为,退休是很遥远的事,突然转身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p><p class="ql-block">青丝白发一瞬间</p><p class="ql-block">谁人许我再少年</p> <p class="ql-block">你们才是我一生中拥有的最大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