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4日是芒种节气,武汉已正式进入了仲夏,然而,这一天太阳却隐在淡淡的薄薄的云层里显得过分的温柔,气温也显得过分的清凉。下午我从汉口太平洋站乘轻轨一号线到绚礼门站转地铁二号线,40分钟后到达宝通禅寺,我独自拜谒游览了宝通禅寺,对处在武汉中心城区的宝通禅寺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已退休12年了,退休前一直在汉口上班,在武汉工作和生活了40年,不知多少次乘车路过闹市中的宝通禅寺,但一直未能进去拜谒游览。前两天我又一次乘车路过宝通禅寺,看着庄严肃默的寺院门宇、两旁威武的石狮,眺望苍翠茂盛的林木以及隐现在丛林中的众多佛殿楼阁,我顿时对此地升腾一种神秘的感觉,猛然产生一种无法抑制的愿望,决心一定要抽时间到里面走走、看看,探个究竟。</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我独自终于来到了宝通禅寺,这里殿宇楼阁层叠有致,隐现在茂密的苍翠的古树丛中,众多的大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这里游人众多,香火旺盛,虔诚的信男善女在香炉前烧香,在大殿里拜佛。我不信佛,不烧香,不叩拜。但每座佛殿、经堂都仔细参观、游览。从寺院进来,从南至北,从山脚到山顶,慢慢欣赏雕梁画栋,品味楹联警句,漫步丛林绿道,放怀舒展。经过每幢大殿楼阁、洪山宝塔、洪山八景,我攀登有近百米高的石阶到洪山顶上,然后沿环山路下来,上下两个多小时,初步领略了这里的佛教圣地、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p> <p class="ql-block"> 宝通禅寺乃湖北古刹,武汉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昌洪山南麓,依山而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至今1600余年历史,初名东山寺,明朝初年改名为宝通禅寺,在历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10位皇帝和6位王侯的大力护持,是最具典范的皇家寺院。其占地面积150余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大雄宝殿、弥勒殿、钟鼓二楼、玉佛殿、藏经阁、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万佛殿、伽蓝殿、洪山宝塔等主要建筑组成。寺院保存有元代宝塔、元和清代铁钟各一口、明代石狮一对。门额上“宝通禅寺”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p> <p class="ql-block">万佛宝殿的楹联: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捨万人同结万人缘。</p> <p class="ql-block">这口钟究竟是宋代还是清代没文字介绍,南宋时期铸造的是一口“万斤钟”,这口不象是“万斤钟”,由此可得出它应该是清代铸造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又名灵济塔,因坐落洪山又称洪山宝塔,位于宝通禅寺东北面,于元代1291年峻工建成,砖石结构,塔七层八方,身高44.1米,顶高4.3米,基宽37.3米。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有环山路,古木参天,修竹滴翠,空气清新,环境幽静。</p> <p class="ql-block">静域楹联两幅,一是:入此门礼佛为首,出斯地忠孝当先。二是:静境方知般若意,域区多悟菩提心。</p> <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想到,在武汉市这个繁华的闹市中心,竟有这样一个随山势起伏、叠嶂重重、古木参天、清幽雅致的寺院,真是闹中取静。宝通禅寺为喧嚣繁华的都市增添了一抹亘古永恒的文华底蕴,也为武汉市民包括外地以及国外的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心灵栖息的港湾。我独自漫游在这座庭院深深、绿树成荫的寺院内,深深感到有一种清幽、闲适、轻松的快意。</p><p class="ql-block"> 出了宝通禅寺院门,我不断地品尝和回味着大殿里许多楹联警句,它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有容人之心,凡事应付之一笑;告诉我们善行一定会带来好报,恶行一定会招致不好的恶果等因果关系,同时还强调要有广泛的社会合作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等等。我还反复琢磨并且应该遵循着“入此门礼佛为首,出斯地忠孝当先”的警告。</p> <p class="ql-block">制作:徐乐斋</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6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