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名旷代 圣哲千秋--方以智故居及生平事迹展掠影

求实

人文桐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题记:</b><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以智故居,又名潇洒园,原名“廷尉第”。座落桐城古城区“凤仪里”,位于北大街寺巷内。潇洒园前身为“廷尉第”,因方以智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大理寺左少卿而得名。后经方以智三子方中履之子方正瑗(人称“潇洒公”)扩建,改称“潇洒园”。清同治兵部尚书彭玉麟赠题“潇洒园”横批。现存建筑由南至北房屋四进。西边为东西向建筑单元,北边两进隔院落相对,均为八开间,木构架抬梁式建筑。两进面对院落有长廊,南边两进隔院落相向面南,中心两进之间设天井。潇洒园与姚莹故居、啖椒堂与左忠毅公祠、左家大屋等名人故居同居北大街,是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彰显出桐城老城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独特神韵。如今,历经风雨的潇洒园再度修葺一新,并常设"方以智生平事迹展",讲述这个家族代表人物方以智的非凡一生和伟大成就,致敬先贤,启迪今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披缁后法名弘智,字无可,号药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和博物学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月,方以智出生于江南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廷尉第(后称潇洒园)。幼承家学,聪明早慧,长辈冀以千里驹;少年随父宦游,纵览山水,见识超群;青年交结四方,文采风流;中年遭逢国殇家难,十年流亡;晚年住持佛门,开坛讲法,巍然一代宗师。被后世誉为“四真子﹣﹣真孝子、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方以智生逢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一 生颠沛流离,个人机遇十分坎坷,却始终不忘家国情怀。传道济世,潜心学术,贯通中西,融会百家。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医药、物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博极群书,考据精赅,“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在文学上主张"端本于经,练要于史,修辞于汉,析理于宋",对后来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著有《通雅》《切韵源流》<浮山诗文集》《易学纲宗》《诸子燔有》《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等五十多种,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方以智因"粤案"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往岭南途中,于万安县惶恐滩投水殉难,保持了民族气节。圣哲千秋,一代才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