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稹的《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芒种节气的天气变化、物候特征、人物活动和乡村景色,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唐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原诗:</p><p class="ql-block">《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p><p class="ql-block">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p><p class="ql-block">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p><p class="ql-block">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p><p class="ql-block">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p><p class="ql-block">——{唐}元稹</p> <p class="ql-block">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的诗歌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反映社会现实。</p><p class="ql-block">《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创作于唐代,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依赖更加深厚,因此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芒种作为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春耕结束,夏收开始,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p> <p class="ql-block">诗中的“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描绘了螳螂在芒种时节出现的情景,体现了生物对节气变化的敏感反应。</p><p class="ql-block">“彤云高下影”则通过天空中云彩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气息。“鴳鸟往来声”以鸟儿的鸣叫增添了乡村的生机。</p><p class="ql-block">“渌沼莲花放”描绘了池塘中莲花盛开的美丽画面,而“炎风暑雨情”则表达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句“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反映了人们在芒种时节相互询问农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元稹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芒种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同时,他还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p><p class="ql-block">总之,《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不仅是一首艺术造诣深厚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唐代乡村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甲辰芒种 图文合成</p><p class="ql-block">图文传真 诗画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