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编者按 </p><p class="ql-block">夏萍平局长看上去很壮硕,甚至还显得有些匪气,但他的文字却与他虎背熊腰的相貌大相径庭,细腻温馨且活泼。许多年前,我任《山花》编辑时,常用他的文稿,非常耐读。前些天,他发了个《渡口》的文档给我,告诉我此文参加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比赛,获得小说类一等奖,并收录至书集,成为海南海岛作家村签约作家。真的可喜可贺,可惜我不再担任编辑了,只能将之编入我的美篇供大家欣赏。因最近患眼疾,也没有帮他校对,就隔段时间吧。</p><p class="ql-block"> 渡 口</p><p class="ql-block"> 夏 萍 平 </p><p class="ql-block">朔风夹着雪花在空中不停的飞舞,河面上泛起一朵一朵细小的白花。</p><p class="ql-block">“奶奶,这里太冷了,我们回去吧?”</p><p class="ql-block">站在渡口岸边两眼注视着河水的这个女人,没有回声,依旧凝视这静静的河面,好像在追忆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曹秋容,是她吗?应该是她。我从她的背影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p><p class="ql-block">我急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朝着渡口走去。</p><p class="ql-block">这是渠江渡口。渡口对面的那个小山凸名叫桐叉凸,自从柘溪水电站蓄水发电以来,这里就成了渠江通往全镇各村和邻乡的主要交通要塞,一艘木制渡船,常年漂泊在渡口的两岸。我依稀地记得,四十多年前我下乡来这里当知青时,我们的知青点就在渡口旁,每到晚上一有空隙,我就来到渡船上,听渡工夏爹讲渠江河里的故事,讲岸上一代武师胡裕林的武林轶事,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尽管时间已经流逝了四十多年,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富有生机。</p><p class="ql-block"> “曹秋容。”我喊了一声.</p><p class="ql-block"> 她猛地将头顺着声音扭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老平子,你怎么也来渠江了?” </p><p class="ql-block"> 老平子,是在知青点里男女知青对我的一种称呼。 对于这个称呼,我从不介意,倒还感到亲切.对于她的问话,我没有直接地回答她,而是牵着她孙女的手说:“叫爷爷,告诉爷爷,多大了”。</p><p class="ql-block">“爷爷好!我三岁半了。”小女孩笑着对我说。</p><p class="ql-block">“宝宝真乖。 曹秋容走吧,上面加油站里有空调,我们到那里坐坐。”</p><p class="ql-block">“你帮我把孙女带上去,我还在这里再呆一下。”</p><p class="ql-block">我深知她对这渡口的情感和那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无语,带着她的小孙女慢慢地往上面的加油站走去。</p><p class="ql-block"> 随着那沉重的脚步,看着她久久不愿离去的背影,我也跟她一样回到了1977年那个雪花飘飘的寒冷的冬天……</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气温十分寒冷,窗外的温度计里的水银汞柱已经显示在零下11度。场长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要我安排几个知青去对河的桐叉凸上去看看场里从四川重庆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了一批夏橙的防寒情况。我回到宿舍准备换衣喊人时,彭大鸣来了.他问我去干什么?我告诉他,场长要我带几个人去桐叉凸看那片移植的夏橙。大鸣立马就说,老平子,你前几天感冒刚好,我替你去。我说,那好,路上很滑,你一定要小心。</p><p class="ql-block">雪继续在下, 风越刮越大,老天爷也许是要与我们对着干,通往码头的路上已经铺上一层厚厚的磨薯冰块,呼呼朔风在河面上掀起的浪波一浪高过一浪.大鸣带着曹秋容、彭小梅二个女知青出发了,我站在知青屋的东头,看着他们上船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准备找几个知青来玩玩扑克牌。突然间从河面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救命 呀!救命呀!曹秋容掉到河里去了,曹秋容掉到河里出了。”全场的知青听到这呼声,象洪水一般涌向河边的码头。我们几个男知青一边跑一边在脱身上的衣服,准备下河参与救人。当跑到渡口边时,只见大鸣已将落水的曹秋容先救上了渡船,然后自己用双手使劲地抓住渡般的船舷,借助水的浮力滚进了船舱。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急忙喊了几个人,叫他们烧一锅姜汤,并安排了一些人去护理好彭大鸣、曹秋容。</p><p class="ql-block">几天以后,场长把我叫了过去,在场里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曹秋容的父母。他们是专程来场里感谢彭大鸣的救女之命的。</p><p class="ql-block">“曹叔叔,你好!”</p><p class="ql-block">“小夏,你好!我这次来是来感谢彭大鸣救我女儿秋容的,你知道,那天要不是大鸣拼死相救,我家秋容也许不在人世了。你和大鸣是好朋友,有一事要请你帮一下我的忙。”曹叔说后两只双眼依然在看着我。</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曹秋容的父母已经与场长谈了很久了,该说该交底的话也许都讲了,叫我来一定是要我出面做些什么。我沉思了几分钟,对着曹叔说“曹叔,我和你家秋容是在一只锅里吃饭,都是兄弟姐妹,你有什么事要我的做的,尽管说。”我话虽然这样讲,但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我做什么?但从在场的场长脸上露出的微笑中可能猜到应该是好事.</p><p class="ql-block">“那好,我就说给你听.你知道我们家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没有什么东西来报达大鸣救女的恩,这个后生子冒着生命危险救我的女,我看得起.我想把秋容托付给他,这次我们备了一丈二尺蓝色的卡叽布料作为见面礼,所以先请你跟大鸣说一下,等下我们再与他见面时免得尴尬。”曹叔的这个要求倒是难为我了,但曹叔是真心的,曹秋容也是真心的,历史上有许多对救命恩人以身相许的典范,要不,他们是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的.我想了一下对着场长说。</p><p class="ql-block">“场长,这个事我看你跟大鸣说比较好一些,我只能敲敲边鼓。我对大鸣是比较了解的,他救曹秋容完全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行为,他不想得到任何的报达,他跟我说过。所以,曹叔你们也要有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事件的发展正于我所料的结局,我把曹叔一家和曹秋容的想法告诉大鸣时,大鸣断然地拒绝了。在那个年代,知识青年如果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出现谈情说爱的现象,一定会认为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招工、招生中会有人对这些事说三道四。所以我没有多说,因为这也是保护人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从大鸣的房里出来,我把大鸣的想法告诉了曹叔,要曹叔不要提起秋容以身相许的事,就救人一事,你们当面说声谢谢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冬天的炭火把房间烧得暖呼呼的,曹叔曹婶在我陪伴下见到了彭大鸣,他俩除了对大鸣说了些感恩的话以外,其他的事也就没有提及。感恩和被感恩就像这燃烧的木炭一样,在各自的心中燃烧着。瞬间,房间里没有声音,只有心跳。当曹叔拿出那一丈二尺蓝色的卡叽布料作为感恩的礼物送给大鸣时,大鸣拒绝了。</p><p class="ql-block">“布料你们拿回去,你们真的不要拿东西来感谢我,如果当时不是我在场,换个人也会这样。”大鸣说。</p><p class="ql-block"> “那不行,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请你不要嫌弃。”曹叔的眼眶中已经包含了泪水,只差一点点就会掉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大鸣,你就收下,把他作个纪念。”我发完话后顺手从曹叔的接过布料,送到大鸣的手中……</p><p class="ql-block">曹叔一家人走了,知青点里恢复了往常的宁静,但私下议论秋容以身相许的话题没过几天也就风吹云散了。但大鸣舍命救她的那一幕在秋容心灵中永远铭记着,总想给大鸣做一些事来报答他,但大鸣总是能躲就躲,不能躲就跑,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在最后的知青生涯中持续着。</p><p class="ql-block"> 大鸣要走了,我也要走了。临行前,我找了一个摄影师把在知青点的所有人站在一起照了个合影。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曹秋容,她向我问起彭大鸣的事,问我有没有彭大鸣的个人照。这次,我说谎了,大鸣入伍以后,一直在部队做宣传工作,摄影是他的份内工作,他每次到一个新地方总给我寄一些照片来。但秋容问我要他的照片,我不能给她,只能说谎。我对她说,大鸣可能就要退伍了,回来后,你自己问他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朔风还在吹,雪花还在飘,渡口的渡船早已消逝。身后的知青屋也成了人们记忆中的幻影,一座大桥横跨河面.早已把两边的码头连成了一线,留下的码头也随着河面的浪波冲洗,变得满脸疮痍,在水浪拍打声中挣扎着,发出声声的痛苦声.唯有那水中的故事和那苍老的女人还停留在渡口上,看着那河面泛起一朵一朵细小的白花.追忆着那段永恒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概况</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p><p class="ql-block">与会代表122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知青作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名誉主席叶辛,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知青之歌》主编孟翔勇,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高振,中国《知青文库》主编中华知青作家学会董事会副董事长张福臣、《文化大视野》主编、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董事长傅实、北京绿荫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天芒到会为110名获奖作者颁奖。</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名誉主席叶辛,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知青之歌》主编孟翔勇,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高振分别就文学创作发表了重要的讲话。</p><p class="ql-block">27-28日上午与会作者围绕中国知青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p><p class="ql-block">会议期间著名作家叶辛、孟翔勇、海外知青作家穆小芒为每位与会者签名赠书。</p><p class="ql-block">28日下午,海南海岛作家村文学创作中心与53位知青作家举行了“中国--海南海岛作家村文学创作中心签约仪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