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碑刻位置在凤城街道某村某地坝上,该碑由一块黄沙岩整石刻就,高137cm,宽73cm。正面镌刻篆书“杏坛”二大字,每字字径30cm左右。此碑中间为篆书“杏坛”两个字,左边落款为承安(永安)戊午五十一世孙 元启□□(可能是元启立石)右边有红色字迹模糊的门□党□□□,查阅资料后发现,应当是门生党怀英书。<div><div> 结合山东《杏坛碑》记载对照,和我们所发现的长寿某村某湾这通碑刻如出一辙,按照此碑字面解读该碑应为金代金章宗承安(南宋庆元四年,宋宁宗 ,宋宁宗赵扩,宋光宗之子,宋朝第十三位(南宋第四位)皇帝,)戊午(1198)年孔子第51世孙孔元哲立,和山东孔庙碑刻相似,距今有826年,长寿这通《杏坛》碑落款为“承安戊午五十一世孙元启□□”由于左下角有23厘米乘18厘米的斜三角缺失,所以元启后面应当和山东曲阜孔庙杏坛碑落款一样为“立石”两个字。类似“杏坛”碑刻在不同年代都有过出现,所以也不排除有后代模仿石刻的可能性,所以具体年代待考证,孔家迁徙待考证、宋代长寿的孔子兴学待考证。但是至少知道在假如是宋代碑刻的话,说明那个时候长寿对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关于这块“杏坛”碑的一些背后的故事都值得研究解读。</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杏坛及《杏坛碑》的来例</b></font></div><br> 相传孔子为了开办平民教育,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垒土筑坛,作为授课的讲坛,并移来一株银杏栽在坛边,他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树果实很多,象征着我的弟子能够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以食用,又能够入药治病,预示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此后,孔子天天在坛上讲学,很多人从四方赶来学习孔子的渊博知识,掌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颂的孔子杏坛讲学的来例。</div><div> 可事实上,翻阅与孔子相距不远的诸子文献,包括《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对于杏坛讲学都没有记载,甚至连“杏坛”的名字都未出现过。那么到底有没有杏坛?如果存在,又在什么地方呢?<br></div><div> 其实“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庄子在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杏坛”就是其休息的所在。《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br></div><div> 据考证,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在的杏坛是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修筑了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 由此可见,现有的杏坛,纯粹是后人为纪念孔子杏坛讲学而修建的。《杏坛碑》刻立的时间较杏坛更晚,是金承安三年(1198),由翰林学士党怀英篆书,由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组织刻立的。<br></div><div> 最后借此说明一下,长寿这通“杏坛”碑文是在我区内的作者本人现场实物拍摄,文案系作者自行粗解和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如有不妥请大家批评指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坛碑刻全文碑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山东曲阜孔庙《杏坛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坛碑文落款(承安戊午五十一世孙 元启)应当是元启立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坛碑文右边模糊不清的“门 党”应该是门生党怀英书</h3> 党怀英(1134年-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后随父迁奉符南城(今泰安市岱岳区邓家庄)。金代文学家、书法家。 <br> 党怀英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与词人辛弃疾同师,学绩斐然,时人并称“辛、党”。二十多岁时,隐居徂徕山,自筑“竹溪庵”。金世宗大定十年(1161年),党怀英中进士,历任金莒州军事判官,汝阴(今安徽阜阳)县尹,国史院编修官,翰林文学,翰林编制兼同修国史。大定二十九年(1180年),党怀英任辽史刊修官应奉,参加辽史编修。明昌三年(1192年),党怀英联合正直官员等十六人上疏反对开边濠堑,金章宗阅后准奏,加晋党怀英为翰林学士。金大安三年(1211年),党怀英卒,年七十八岁,葬于奉符城南四十里(今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乡西旺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承(永?)安戊午落款 应当为承安不是永安,写法可能有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坛碑局部 篆书“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杏坛》局部篆书“杏”</h3> 明万历三年(1575),长垣知县胡宥重修学堂岗圣庙时,又依初碑原貌重刻,今立于学堂岗圣庙正殿后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