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大早我们经过皎平渡镇杉乐村</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时经过杉乐村</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奔赴皎平渡,当时天气非常热,途经杉乐村时,毛泽东、朱德曾在这棵树下休息,并将战马绳拴于此树。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这段历史将此树称为“将军树”。</p> <p class="ql-block">在杉乐村红军纪念馆里,记录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6条船、37名船工,7天7夜,3万多红军在云南禄劝的皎平渡口,巧渡天堑金沙江,不费一枪一炮,未掉一人一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随着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建成发电,当年的渡口成为库区,两岸的岩洞、将军石早已淹没在水底,但长征精神在这里却永不消失,红军的故事仍在这里口口相传……</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到了皎平渡镇皎平渡村</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里没有人</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长征纪念馆还在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金沙江皎平渡口</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p> <p class="ql-block">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p> <p class="ql-block">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p> <p class="ql-block">过江以后左转,通过大沙坝大桥进入隧道</p> <p class="ql-block">出了隧道就是红军渡江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毛主席当年渡江时住过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洞内空空如也,只有像供桌的台子上放满了香烟,毛主席喜欢抽烟的,看后不禁令人心酸。</p> <p class="ql-block">过了金沙江就进入四川了,由于修路,路况很不好。</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了会理会议遗址</p> <p class="ql-block">会理会议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p> <p class="ql-block">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参加者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p> <p class="ql-block">这一问题源于遵义会议后,甚至流传出毛泽东同志指挥也不行了,要求撤换领导这一传言,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林彪军团长向中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怀疑“军事三人团”的指挥,并提出应该让彭老总出任前敌指挥,迅速和四方面军会合。这种消极情绪和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厌烦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整个红军的士气和团结造成严重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因此,中央通知彭德怀、杨尚昆等人到会理城郊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梳理这一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张闻天同志(当时主持中央工作),“军事三人团”的周总理、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中革军委的朱老总,以及一军团的负责人林、聂,三军团的负责人彭、杨(尚昆同志时任红三军团政委)。</p> <p class="ql-block">会理会议实际上就是围绕着这封信展开的。杨尚昆之前因为腿伤躺了半个月的担架,并不知晓此事,看到信的内容后,他“才感到问题很严重”。中央同志问彭老总:“你既然不同意,为什么不向中央汇报这件事呢?”。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就在红三军团,彭老总确实可以向他汇报,但他并没有重视这件事,以为那不过是一段牢骚话,毕竟当时部队里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常见。会议的重要性在于整顿军队内部的思想,加强红军的士气和团结,防止敌人在思想上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会议开始后,负责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在报告中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严厉批评了部分同志的消极情绪,并特别指出,林军团长给中央写的那封信是不对的。</p> <p class="ql-block">会理会议后,中央发出了关于“红军中不准搞党派活动和批评群众运动”的指示,以整肃军队内部秩序,加强党的纪律。</p> <p class="ql-block">会理会议是红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整顿了军队内部的思想,加强了士气和团结,也防止了敌人在思想上的渗透。会议强调了敌人的残酷性和我们必须精心组织、练兵备战的重要性,为红军后来在长征中的顽强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时局,对于我们今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