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豆包AI绘图】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五十八)中国京剧脸谱之五【小花脸】

朱国魁

<p class="ql-block">老翁是戏剧的门外汉。一生没怎么看过以前的京剧,对剧中的角色,唱腔,脸谱,服饰文化的了解都是“文盲”一级。南方兴“越剧”“沪剧”,到我年轻对媒体文化有兴趣时,已经是电影为主了。八九十年代后,以电视剧为主了。那时少年时,走过南京路后面的剧场时,只听见京板京胡拉得热闹。从人行道旁边,朝墙脚下靠近地面的小窗往里看,只见里面的人在忙碌花妆。在我小时印象中就是花花绿绿的热闹剧。自己没文化,也听不懂京腔中的词语,所以从来没有靠近过京剧。但是京剧是“国家级戏曲”啊!?直到电影中看过【十五贯】和【四進士】后,才体会到京剧是非常优秀的文化结晶。真正看得多听得多些的还是【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因为听懂了,觉得好听。有气质有气势有气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我知道只是从元朝开始中国兴起了戏剧。历史上有亇闻名的大戏曲家关汉卿。</p><p class="ql-block">关汉卿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作为中国元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汉宫秋》、《汉宫春》等经典之作,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更深刻反映了元朝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关汉卿被公认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其杂剧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悲剧色彩,也不乏喜剧元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坚韧不拔。关汉卿在中国剧坛上的历史地位无可替代,其文化历史地位的确立,不仅源于其作品的卓越成就,更在于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但是老翁仍旧是亇京剧文盲。对演员的角色,脸谱更是一窍不通。我知道其中流传着几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到了今年八十二岁的我,遇到了好时代好机遇,老翁可以向智能助手讨教一下,让它给我稍微普及一下。京剧脸谱文化包含什么?大花脸小花脸怎么分的?红脸和白脸是怎么回事?在戏剧中花旦,青衣,小生,老生又是怎么分的?</p><p class="ql-block">老翁问【文心一言】AI助手答,【豆包】Al助手出图,它们解答有耐心,它们了解得也蛮内行。虽然不能说它讲得百分之一百正确,但给我扫盲完全是能胜任的。它们是我老年免费的好助手。而且神奇发现【豆包】AI绘图能力,成百幅脸谱,花纹无一相同。</p><p class="ql-block">有些套用国外软件的AI,既回答不了也画不出来京剧文化。所以国产AI软件设计中国文化数据库和计算模板何等重要。</p> <p class="ql-block">京剧脸谱在区分角色时,主要依据脸谱的色彩、图案以及角色的性格、身份等特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区分点:</p><p class="ql-block">角色分类:</p><p class="ql-block">生: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包括老生(重唱或重武)、武生(长靠或短打)、小生(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这些角色的面部化妆通常较为简单,略施脂粉,称为“俊扮”、“素面”或“洁面”。</p><p class="ql-block">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包括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等。旦角面部化妆同样简单,但与生角相似,略施脂粉。</p><p class="ql-block">净:俗称花脸,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图案复杂,重施油彩,是京剧脸谱的主要研究对象。净角又分为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等。</p><p class="ql-block">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p><p class="ql-block">脸谱色彩与图案:</p><p class="ql-block">不同的脸谱色彩和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和身份。例如,红色脸谱通常代表忠勇、正直,如关羽;黑色脸谱代表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张飞、包拯;白色脸谱则多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赵高。</p><p class="ql-block">图案方面,如“整脸”是在整个脸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主要是肤色夸张的谱式,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三块瓦脸”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来勾画脸谱,将两颊、眉、眼、鼻窝的颜色分割成三块瓦片状,形状像“三块瓦”一样。</p><p class="ql-block">角色性格与身份:</p><p class="ql-block">通过脸谱的色彩和图案,可以大致推断出角色的性格和身份。例如,红色、黑色脸谱多代表正面人物,而白色脸谱则多代表反面人物。</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京剧脸谱在区分角色时,主要依据角色的性别、性格、身份等特点,通过不同的色彩、图案进行区分。这些脸谱不仅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这【京剧脸谱】系列共六集。有“红脸”“大花脸”“蓝脸与橙色脸”“白脸与粉白脸”“小花脸”“白丑脸”等。划分与介绍不一定是完全正确。作为京剧文化普及一下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小花脸”在京剧脸谱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角色定位与化妆特点</p><p class="ql-block">角色定位:在京剧中,“小花脸”主要指的是“丑”角,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形成独特的妆容。</p><p class="ql-block">化妆特点:与“生”、“旦”等角色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不同,“小花脸”的面部绘画相对复杂,特别是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妆容不仅突出了角色的特点,也增加了角色的辨识度。</p><p class="ql-block">二、文化寓意与象征</p><p class="ql-block">幽默诙谐:由于“小花脸”角色多扮演喜剧角色,因此其妆容也带有一定的幽默诙谐色彩。这种妆容设计不仅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也增加了观众对角色的喜爱程度。</p><p class="ql-block">讽刺与揭露:在某些情况下,“小花脸”的妆容也被用来讽刺或揭露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例如,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妆容设计,揭示某些人物的虚伪、贪婪等负面品质。</p><p class="ql-block">三、艺术表现与传承</p><p class="ql-block">艺术表现:作为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花脸”的妆容设计不仅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精细的化妆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花脸”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京剧艺术的发展,“小花脸”的妆容设计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现代的京剧演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妆容设计元素和技巧,使得“小花脸”的妆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时代感。</p><p class="ql-block">总之,“小花脸”作为京剧艺术中的独特元素之一,其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角色定位、化妆特点、文化寓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