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连云港的“鬼秤”风波一经曝光,便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声讨。随着连云港海州市场监督局与中央电视台的连线,这一事件更是升级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督办的重要案件。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前正全力查办此事。那么,为何这起看似普通的短斤少两问题在连云港却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甚至直接触动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呢?</p><p class="ql-block">从连云港“鬼秤”事件的一系列诡异走向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二。5月16日,当“鬼秤”问题被曝光时,原本只需商户诚恳道歉并作出补偿即可平息的风波,却因商户的拒不认错而愈演愈烈。管理方的介入更是火上浇油,他们忘却了身份和立场,甚至抢夺手机,使得事件进一步升级。</p><p class="ql-block">5月17日,海州联合调查组试图快速平息事态,但过于草率的处理方式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5月19日,连云菜市场嫌事不大,于是采取极端行为,统一收秤复检,试图表现自己。同日,联合调查组发布的第二份通告仍未触及监管责任的核心问题。</p><p class="ql-block">5月20日,连云港海州市场监督局与中央电视台的连线本应成为翻盘的契机,但遗憾的是,他们在道歉的同时并未真正认识到错误,这种猫鼠同眠的态度令人愤慨。他们的行为再次背叛了监管者的身份和立场。</p><p class="ql-block">正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连云港的“鬼秤”事件让全国人民看清了一个事实:监管人员已经与商户“打成了一片”。成了一家人,何来监督?“鬼秤”事件也就自然而然的了。就是今天不发作,但总有一天还会发作。“鬼秤”其实是长期被失职的监管默认了。从连云港商户的“鬼秤”到那位曹管理提出的“鬼要求”,再到那位局长对全国人民说的“结下了情谊”,这一系列事件不断给火势加油。最终,国家总局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连云港的“监管”,责成省局亲自督办此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