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戛长角苗行摄

zmzg王惠忠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0日下午来到梭戛长角苗寨;梭戛长角苗属于苗族的一个极小分支,有5千余人,居住在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的12个寨子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房,原始质朴,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这一苗族支系妇女的头饰装束极为奇特,她们用一支木制长角、先人们遗留下来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形似长角,故名长角苗。</p> <p class="ql-block">  长角苗硕大沉重的头饰如同他们的文化一样,丰富而独特;但随着时代变迁,生活的科技化、智能化,对民俗文化产生了冲击,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如何传承民俗文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1995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和挪威博物馆学会对居住在梭戛乡高兴村12个自然村寨的长角苗进行了考察论证,1998年,中国和挪威合作建成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由此,长角苗的文化习俗得以原地原貌保护,博物馆全面展示长角苗的文化与生活。</p> <p class="ql-block">  长角苗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古老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上戴有3-6公斤重的发髻;这些发髻是用一支长角木梳、先人们遗留下来的头发、再加上黑麻毛线盘成;每逢盛会或大型活动,妇女们都会精心打扮自己,穿上刺绣和蜡染制作的服装,再在头上拉、捋、绕、捆,每次要花将近半小时把头发盘成牛角发髻;以下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她11岁的女儿头上,为我们演示了盘成硕大发髻的全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