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有情怀的根

苏武少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笔者介绍</p><p class="ql-block">笔名:苏武少华</p><p class="ql-block">正名:赵亚锋</p><p class="ql-block">年龄:90后</p><p class="ql-block">身高:175</p><p class="ql-block">体重: 75Kg</p><p class="ql-block">爱好:打篮球,唱歌,主持,交友,谈古筝,喊麦,写作等等</p><p class="ql-block">不赌博,不打游戏,不打麻将</p><p class="ql-block">职业:自由职业</p><p class="ql-block">婚姻情况:已婚已育</p><p class="ql-block">籍贯:来自一个13户居民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毕业: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p><p class="ql-block">结业时间:2016年7月毕业</p><p class="ql-block">人生经历:多病多灾,经历颇多,苦难波折,曲折<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劳</span>苦,阅历丰富,故事饱满</p><p class="ql-block">家庭境况:寒门破院,村小贫瘠,两面寒窑,出身寒微</p><p class="ql-block">人生目标:改庭换面,扭转寒门,脱贫致富,力争上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座右铭:自己不努力没人会帮你,自立自强方为人生,出身寒门当自强,白手起家显门庭</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一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陡坡洼地相陪衬的关中山区村落。这里的房子坐南朝北基本清一色青砖垒砌加黄土层包裹的窑洞,都是由胶泥土加黄土砌筑成,有一尺多厚土层覆盖的窑顶,圆弧形的拱顶,黄土色的墙壁,与周围各种萝卜头或者葫芦型田地和各种虎头鼠尾的果园交相辉映,衬托这个村庄总之几个字“艰苦、地形不是方正之地,即使机械高手相对难干活”三排窑洞和烟筒便构成了故乡的独特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艰苦卓绝,地力贫瘠,即使再能吃苦耐劳也难以依靠人力在大自然中挖掘到瑰宝,因为我亲手实验了三年,所以便放下了农业,从而漂泊他乡</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那些旧时光,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也能吃苦耐劳,勤快懂事,通情达理,这点毋庸置疑,在贫瘠故乡的土地上,我们做过各种各样的农活:喂猪、割猪草、挖牛圈土、放牛、砍柴、放羊、犁地……这些农活虽小,却是我们艰苦农二代成长的见证,因为我是亲力亲为在黄土地↓闷苦干农活的亲历者。我们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足迹,感受着土地的厚重以及身心疲劳得沧桑辛酸,但同时这种穷养儿的模式,也无形中教育启迪熏陶磨砺了山里孩子的性格和各种品性品格,也许是不经苦难,怎能成人的道理吧?</p><p class="ql-block"> 在故乡,也有许多嬉戏的地方。村口的大树下以及碾麦场是我们儿时的乐园,踢毽子、跳皮筋、丢石子、躲猫猫、爬树……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却在苦闷而压抑辛酸的成长生活中,注入了犹如一阵兴奋剂,瞬间忘却了身心疲惫不堪的怠倦从而再玩乐中 找回孩子天性般的纯真和欢声笑语。我们也常常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比如伙伴用纸折飞机,,我们比赛谁折得最好,或者用化肥塑料袋子加针金杆制作风筝,虽然难以在空旷的碾买场翱翔高空飞起来,但那也是我们曾经不曾磨灭想要探索新奇事物以及外边世界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陷入深深地伤感和感慨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蓦然回首阔别故乡生活学习以及和各种农活打交道,回望过去,它就像一部电影,在我们身后缓缓落幕。然而,生活却像一道无形的墙,让我无法再回去。我并非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是生活的压力和责任让我无法停留太久,而是回也匆匆去也匆匆,生活犹如赶鸡上架成了一种因工作而工作,完全没有了生活而是满眼的生存压力和冰冷的活着。我们,终究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活,而是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责任,以及重担担子艰辛的活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起那首《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那时我们总以为,只要回家就能找到安宁和放松。然而,回到家也未必能全身心静养身心,岁月流转,时光飞逝的我们,90后已不再是当年的懵懂朝气蓬勃无忧无虑吃喝玩乐的少年,而是不知不觉来到了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也是决定男人下半生的黄金十五年的开端而立之年,故乡随着岁月的沉淀已是沧海桑田一去不复还,我们确在他乡漂泊,前路漫漫,不知归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朋友说,如果老了退休了,就回故乡。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世界,几杯热茶、广场舞、种菜养花、桃树飘香、鸡狗相闻……可是现在的故乡,很多地方已面目全非,故乡的小溪、山头、炊烟、孩童、牛哞、狗吠深巷中都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未来还能回去吗?</p> <p class="ql-block">   很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希望自己是某个侠客,能够远行,去打造自己的江湖,也学过很多关于孔子的学问,知道孔子云游的故事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从鲁国,走到了黄河边,但是发现自己壮志未酬,感慨万千。生活现实压力所迫身不由己,人到青中年,要出门工作,考虑到孩子读书的问题,于是在城里买房,然后居住。大多数人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到家乡,在变老的路上,逐渐年迈的亲人,需要金钱支撑养育的孩子,所以无数人回故乡,也就是清明节,去坟头上,添一把新土,忽然明白,一个人真正的孤独,不是独处,而是站在人流里,却找不到能够说话的人,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p><p class="ql-block"> 从80后很多子女跟随父母外出工作求学,所以未来娃娃长大 邻居也是陌生人,见面时能笑一笑,就足够好了。但城里虽然小区里人很多,大家都跳广场舞,也有人跳交谊。而那些选择在广场上跳交谊的人们,或许是在寻找一丝丝的安慰。笑一笑,彼此间的交流已是莫大的幸福。尽管如此,大部分时间仍是孤独的,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寂寞和孤独以及过往美好的失落感</p> <p class="ql-block">   离开故乡渐行渐远,老去的心回不来。但故乡就在那里,无论你回来与否,它始终在那里。那条通往村里的路,比记忆中的路好了许多,水泥路宽广,路灯照亮了夜色。生活工作所迫回故乡变得更加困难。坐车的话也特别麻烦,到了故乡你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再也难以寻觅到熟悉的故乡味道,以及儿时记忆的过往场景。</p><p class="ql-block"> 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唤起了我们深深的乡愁。在诗人所处的年代,还有儿童在村口守候。而今天的我们,到了村口,还能看到儿童吗?不尽然啊。那些紧闭的门,生锈的锁,还有门口杂草蔓延的房子,都在讲述着故乡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而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人老了窑洞也废弃了,被迫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土地,这种无力主宰余生的命运,只能默默承受,只能任岁月冲淡一切印痕。</p> <p class="ql-block">  每次漂泊在外,都会有一种未知的惆怅在心头缠绵。是的,我们从朴素的乡下山里走向红灯绿酒繁华竞争激烈的城市打拼,家乡也在悄无声息改变苍老的容颜,宽河变成了细流,土路平成了水泥路,它成为了那个回不去的地方,梦中往往最常出现的便是 那老旧可寻觅模糊不清的 青砖老瓦 枣刺大门 土墙寒舍 还有那不曾变样的梯田 还有那沟沟卯卯栽种的苹果树 还有那熟悉的玩伴</p><p class="ql-block"> 远在信息闭塞的乡下山村 ,无论山长水远、岁月变迁,那三排整齐排列有序的窑洞,还有房前屋后的梧桐树将这个乡下农村衬托的分外宁静 ,时不时枝头有喜鹊叼起来兽毛铁丝或者木棍搭窝,咯吱咯吱的乱蹦乱跳, 麻雀在房檐下避雨悠闲的梳理着淋湿的羽毛,左邻右舍的狗遇到人速腾速腾狂吠几声,偶尔的羊群在月色的映衬下伴随着鞭子和呵斥吆喝羊群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古朴纯真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梦中终归有一个抹不去的记忆,那就是我的童年和成长的故事,吃喝拉撒学习生活干活放羊放牛挖药都和黄土地有关,所以对这份土地有一份浓烈深沉的情感 情怀 念想 灵魂在里边,所以隔三差五会回来看看转转,每次从繁华人潮拥挤的都市,返回故乡空荡荡的村巷上行走,风从远处的荒山高坡吹来,从高大壮硕的树梢缝隙角落吹来,夹着青草野花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我走在好久不曾面对面的山坡 荒野还有田园农舍中,那种“生”的、“静”的“落寞”的荒凉的感觉不由自主愈来愈浓,在充斥着我心灵深处一直在回忆我生活过童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随着新时代现代化的发展,残垣断壁的丢弃不用的农耕工具、烧火做饭的风箱、滚动旋转的“辘辘”土门嫣然围绕的瓦房、家门外拴的牛群、等等都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销声匿迹,成为一道像疤痕写满沧桑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还好荣幸幸运作为土生土长的山村90后人,生在贫苦与现代文明交织相契合的十字路口,有机会也有时代印记来阐述曾经我们亲眼看到的 想到的 吃到的 经历过的沧海桑田时代印记,以好用质朴纯真友善的镜头来堵住岁月流逝的心门</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山坡和田亩因为有人涉足,有六畜的走动和牛羊的啃食,就显得很“熟”,每一处小马路都有被人和牛羊群踩踏成坚硬的路面,偶尔现在回来再重蹈覆辙走曾经的小路已经密不透风无法过人,路面变成了杂草丛生看不到土黄色路基的土路,曾经每一陇地边的榆树 杂草都有人用镰刀去割取,用那坚实的臂膀背回家当做材禾,每一株青草都有牛羊去上边徜徉悠闲,每一株野果树都有人在攀摘贪吃偷吃,现在我再回来哪怕野果滚落田间地头已经无人理睬,小时候偷摘梅杏野梨的伙伴 生活所迫已经各飞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 曾经即使是一些杂树野木,也有孩子在攀折或挨擦,染上了人间乡土的气息。那是一种家园返回归真的孩童气息,而这种气息已丧失殆尽,我很能再寻觅到我的童年还有成长的故事,已经凋零破败模糊不清。村庄以及村边四周的山野,显得越来越生了,荒草丛生幽深不可涉足,河水已不复当年的岁月挣脱,寒门土呸的房子也少有人问津,华丽妆容过后的琉璃砖瓦,白墙红门,一对年迈沧桑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下,孤注一掷的空巢心房充斥着老人沧桑布满沟壑衰老的面容,只等岁月流逝的那一刻“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那种对家乡“生”的感觉,像石头郁积在我的心上,硌得很不舒服。很难说清楚,村庄是从哪一刻走向生的,当我发现村庄在不可避免地崩溃时,却悚然一惊。</p><p class="ql-block"> 也正在那一刻,我才清楚人活着不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止亲情友情爱情的至高无上,更应该摆脱世俗金钱物质主义的洗礼束缚,更不能做红尘滚滚被拿羊鞭子驱赶的奴役,而是更应该追寻内心深处的朝阳累了 困了 想家了 放下包袱 抛却烦恼 体验宁静的生活,而不是整天工作 吃饭 睡觉 犹如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植物人,所以劳逸结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短暂的宁静安静 清静可以让浮躁不堪的身心灵魂得以重新调整姿态,再次背上行囊, 奔向远方 ,为梦想闯荡四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 自力更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