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耽车村志》编撰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地名张高明

<p class="ql-block">6月2日上午,《北耽车村志》编撰工作推进会议在平顺县文化中心举行,标志着《北耽车村志》编纂工作驶入了快车道。</p> <p class="ql-block">耽车村,有据可查的有上千年历史。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寺五代后唐长兴元年造像碑,有耽车张贵、靳貢、张武、张谨等人捐助的记载,长兴之年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即公元930年,距今年2024年有1094年。二十年之后,朝代变为后汉隐帝乾佑三年(950年),龙门寺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幢中也有耽车张武、靳貢、王立、王大、张进、靳安、刘存等名字,其姓氏和现在耽车姓氏基本相同。金大定年间(1163年)王曲村的龙祥观碑文拓片(原碑1982年烧毁)中有“耽车村”字样。明朝弘治年间的重修东殿记、成化十五年重修惠日院(龙门寺)记中,也有耽车村的名字。据《三晋石刻大全平顺县卷》记载,有十多个碑文中提到了耽车之名。南北耽车,本属一个村,光绪年间《黎城县志》记载:“五美里的27个村,漳河北岸者有湾里等十六村,漳河南岸者有安乐等十村。惟耽车跨河两两岸,土人别为南北耽车。”大约民国时期逐渐以河为界,分为两个村。</p> <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北耽车村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编撰委员会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许四宝担任,编撰小组组长由散文作家申树凤担任,副组长由长治市地名文化研究者张高明、北耽车村乡贤段文明、平顺县图书馆馆长许成玉担任。并于4月21日召开编辑工作分工会议,组成20多名本村人员担任编撰组成员的编辑工作机构</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倡议发动、走访调查、资料收集、五代家谱表发放等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挖掘和发现许多发生在村里的感人故事。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北耽车”,正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工作推进会由村支部书记许四宝主持。会议听取了20多名编写成员的工作汇报,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编撰组组长申树凤鼓励大家,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力争尽快编撰出一部高质量的《北耽车村志》,为传承北耽车村千年文化,为后代留下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许四宝对大家近期的工作表示感谢,希望全体编写人员一鼓作气,迎难而上,为全体村民办一件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大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