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5-29来到心心念念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据介绍,这个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的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精美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871年,1891年竣工并正式对公众开放。馆藏丰富。分绘画、埃及与东方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雕塑与装饰艺术、纪念章与钱币五大展馆,收藏约40万件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集建筑、绘画(壁画、天顶画)、雕塑、饰品(工艺品)、布展陈设艺术于一身,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p> 建筑及内饰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上玛丽亚·特蕾西广场一侧的博物馆建筑外观,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柱式结构、新古典主义流畅的线条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华丽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古典优雅与华丽庄严并存的独特风格。(摘自伟大的博物馆系列—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入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部装饰以庄严的大理石为主,再配以高穹顶、彩色的弦月窗,更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迈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圆顶大厅,大厅内穹顶上绘制着由穆恩卡西创作的《文艺复兴的神话》,穹顶下的门楣上则有奥地利绘画巨擘克里姆特的精美作品。沿着宽敞的楼梯向上走,可看到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的雕塑作品《忒修斯打败半人马》。</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大厅的天顶画是匈牙利19世纪著名画家和雕塑家蒙卡奇的作品:“文艺复兴赞颂图(文艺复兴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进口回望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通向上一层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拱门两侧壁画是奥地利画家和建筑师,被誉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克里姆特早期古典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埃及馆拱门两侧的壁画分别是雅典娜和伊西斯。(此图素材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八角穹顶</p> <p class="ql-block">拱门侧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楼梯间的天顶</p> 楼梯间的雕塑 <p class="ql-block">缪斯女神(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比真人略小的缪斯身着长袍,外面还披着一件披肩。斗篷紧贴身体,这种夸张的手法既突出了布料的精致,又体现了石匠的高超技艺。</p> 最美咖啡馆 <p class="ql-block">艺术史博物馆一层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坐在咖啡馆抬头所见</p> 画廊部分展品 <p class="ql-block">绘画馆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及鲁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委拉斯凯兹、荷尔拜因、勃鲁盖尔等著名画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的 《绘画艺术》(又称画家工作室),据说希特勒很喜欢这幅画,1940年11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通过他的经纪人汉斯·波塞,以182万德国马克的价格购买了该画,并收藏于林茨博物馆。1945年5月17日,美军一位上尉在奥地利阿尔陶斯盐矿发现了维米尔的《绘画艺术》。1946年,美国将《绘画艺术》送给了奥地利政府。1958年,《绘画艺术》被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永久收藏(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窗口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荷兰古典静物女画家雷切尔·鲁伊斯的“插在瓶子里花”</p> <p class="ql-block">德国画家丢勒“圣三一崇拜”</p> <p class="ql-block">丢勒《威尼斯妇人像》</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扬·凡·艾克人物肖像</p><p class="ql-block"> 《阿尔伯加蒂红衣主教肖像》</p> <p class="ql-block">勃鲁盖尔作品展厅,共12幅,是全世界拥有最多勃鲁盖尔作品的博物馆展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比塔(通天塔)</p><p class="ql-block">取材旧约《创世纪》,传说挪亚后代迁居南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一块大平原,因为祖先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就齐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体人员都住进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达至天界,触怒了上帝。上帝决定施神术搅乱造塔人的语言,使人们互相不能沟通而造不成塔,这是基督教解释不同民族语言的来源。</p><p class="ql-block">以云雾断拦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们与物与环境的关系,以细密画的技巧刻画众多情节性人物活动。寓意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同时揭示人类生活的代价和悲剧。(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雪中猎人》,这是一幅深远的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似乎是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猎人,透过猎人远视全景。山坡和地平线都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从而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p> <p class="ql-block">《农民的婚礼》,反映了农民平凡而温暖的生活,充满了真挚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勃鲁盖尔的“牧归”</p> <p class="ql-block">勃鲁盖尔的“对无辜者的大屠杀”</p> <p class="ql-block">勃鲁盖尔的“狂欢节与四旬斋之战”,完成于1559年,描绘了代表正统的斋戒者与代表世俗的狂欢者发生冲突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勃鲁盖尔“儿童游戏”</p> <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作品“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p> <p class="ql-block">提香 基督与地球(公元1530年)</p> <p class="ql-block">提香 基督与通奸的女人(公元1520年)</p> <p class="ql-block">提香 卢克莱西亚和她的丈夫卢修斯·塔基尼乌斯·科拉蒂努斯(公元1515年)</p><p class="ql-block">提香多次使用了奥维德《法斯蒂》中的这一意象:卢克莱西亚是卢修斯·塔基尼乌斯·科拉蒂努斯的妻子,被国王的儿子塞斯图斯强奸。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也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她在呼唤丈夫复仇后刺死了自己。(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提香。穿皮草的女孩(公元1535年)</p><p class="ql-block">这位不知名的年轻女子曾多次为提香担任模特。所有描绘她的画作都是为乌尔比诺公爵、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侄子弗朗切斯科·玛丽亚·德拉罗韦雷或他的儿子圭多巴尔迪创作的,这幅画可能也不例外。主要图案是毛皮和皮肤的组合。这位无名女子迷人而充满情欲的外表不应被理解为一幅肖像画。相反,提香在此颂扬的是受彼特拉克启发的当代爱情诗所推动的一种美学概念。(文字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1576年到1612年在位,当时正值文艺复兴末期。这个皇帝是艺术狂热者,据说他在在艺术审美上,特别喜欢诡谲怪诞的风格,尤其是非主流的艺术创造。他钟爱的画家之一叫朱塞佩·阿尔钦博多(Giuseppe Arcimboldo),他的画作大多是肖像,但不同于一般画像,他是用各种蔬菜、水果、海鲜拼凑出人像,甚至还有用书本拼凑成的肖像作品。</p> <p class="ql-block">阿尔钦博多 - 《夏》用水果、花、蔬菜、鱼等物体来堆砌成人物的肖像,想象力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阿尔钦博多 - 《水》,以水中的各种鱼虾生物拼凑而成的人像</p> <p class="ql-block">阿尔钦博托多《冬天》1563年作。</p> <p class="ql-block">阿尔钦博托多《火》1566年作。</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p><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圣母(公元1505或1506年)这幅作品中人物的构图遵循了严格的几何关系,三个人物形成了三角形,也被称为金字塔型。远处逐渐消失的浅蓝色山麓,又强调了永恒和和谐的印象。这幅作品因此成为文艺复兴新精神的标志。(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圣·玛格丽特(公元1518年)</p> <p class="ql-block">圣母圣子(公元1514或1516年)</p><p class="ql-block">这幅圣母子画作相较于作者其它作品不太著名,出自巴托洛梅奥这位意大利画家的晚年,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目标:在深色背景的近景中,玛利亚慈爱地将儿子抱在怀中。封闭的构图形式强调了上帝之子 "道成肉身的永恒有效性"。(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玛格丽特·特蕾莎的童年画像</p> 古典与装饰艺术展品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和东方艺术收藏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古埃及馆藏之一。12000多件藏品时间跨度近4500年,从古埃及史前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早期基督教。地理上跨越埃及、努比亚,东地中海、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重要展品包括古王国时期装饰华丽的Ka-Ni-Nisut祭室,棺椁,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亡灵书,墓碑,神像,日常用品如衣物及化妆品,以及精彩纷呈的圆雕。东方重要展品则包括南阿拉伯古典时代的人像碑柱和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的狮子壁砖。</p><p class="ql-block">⏺️维也纳雕刻和装饰艺术部:展示哈布斯堡家族历代君主收藏的当世顶级手工艺品,藏品多使用珍稀原料,如珊瑚、鲨齿、驼鸟蛋、金银珠宝等。其中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盐皿(镇馆之宝黄金盐罐),小青铜像,象牙雕刻,钟表,以及各种机械和玩具。</p> <p class="ql-block">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盐皿(镇馆之宝黄金盐罐)</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和达芙妮(公元1688年)</p><p class="ql-block">在《变形记》中,奥维德讲述了仙女达芙妮化身月桂树,躲避太阳神阿波罗欲望的故事。这组双人雕像描绘了这一转变的开始阶段。在巴洛克时代,这件精湛的雕刻已被视为维也纳皇室宝库的杰作。(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处于C位的是希腊众神高脚杯(公元1670年)</p> <p class="ql-block">潘修斯国王和巴克斯的邂逅大酒杯(公元1674年)</p> <p class="ql-block">天使长米迦勒战胜撒旦(公元1760年)</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浮雕(上半部分是奥古斯都加冕,下半部分是竖胜利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卡里古拉皇帝和罗马(公元38-41年)</p><p class="ql-block">卡里古拉皇帝坐在左侧的双人宝座上,宝座侧面有一个狮身人面像形的装饰,头上戴着月桂花环。他高举的右手拿着一个双层金玉筒,左手放在大腿上,握着一根长权杖,权杖上有花冠。罗马女神在他的左侧,她的右手托着一面椭圆形盾牌。卡里古拉没有刮胡子,因为他的妹妹德鲁西拉在公元 38 年去世,所以他留着“哀悼胡须”。(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托勒密浮雕(公元前278-公元前269年)</p><p class="ql-block">这对埃及王室夫妇的肖像由11层深棕色和蓝白色交替的石料切割而成:前景中的托勒密二世头戴阿提卡头盔,其面颊上有一束闪电,这是宙斯的象征。头盔徽章上的大蛇是埃及法老战盔上乌拉乌斯蛇的希腊化表现。头盔护颈上绘有埃及阿蒙神的头像。背景中的姐妹妃子阿西诺二世头戴一顶面纱遮盖的类似帽子的王冠。(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克劳迪亚(公元49年)</p><p class="ql-block">两对交错的半身像位于两边:左边是克劳狄乌斯皇帝和他的第四任妻子小阿格里皮娜;对面是新娘的父母--皇帝的兄弟日耳曼尼库斯和大阿格里皮娜。这件浮雕可能为皇帝婚礼制作。丰收之角象征着对丰收祝福的期望,而鹰和武器则指的是胜利的皇帝。(文字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地板—忒休斯马赛克(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这块马赛克是1815年被发现于萨尔茨堡附近的一座古罗马别墅中,其中描绘了忒修斯神话的场景。传说克里特国王米诺斯的女儿爱上了年轻的忒修斯,当时忒修斯从雅典赶来,要杀死半人半牛的可怕怪物弥诺陶洛斯,并让雅典人免于成为人祭。英雄在迷宫的走廊里成功杀死了怪物(中间大图),并在公主给他的红线(如左图所示)的帮助下从迷宫中安全返回。由于忒修斯答应娶公主为妻,他们在完成任务后乘船逃往雅典(上图),但在回程的路上将她丢在纳克索斯岛上。酒神狄俄尼索斯在那里找到了被遗弃的悲痛欲绝的公主(右图),并让她成为了自己的妻子。忒修斯回航所乘的船据说在雅典保留了很多年,木头朽毁后不断修补替换,后来人们常把部分替换后主体是否仍然保留的哲学命题称为忒修斯之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亚里士多德塑像</p> <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公元前1世纪)</p><p class="ql-block">凯撒大帝的独裁统治结束了罗马共和国,他被描绘成一位严肃的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皇帝(公元1世纪初)</p><p class="ql-block">纪念碑式的头像与奥古斯都肖像的主要类型非常吻合。肖像的造型以希腊雕塑家波利克莱特的高级古典雕塑为蓝本。奥古斯都是第一位罗马皇帝。</p> <p class="ql-block">苇斯巴芗皇帝(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苇斯巴芗在不到六十岁的时候在亚历山大(埃及)登基称帝,建立了短暂的弗拉维亚王朝。在他的肖像中,这位亲民的统治者与其前任的肖像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写实的面部特征和高龄的表现刻意继承了共和派老年肖像的传统。苇斯巴芗的头像和一尊长袍雕像的躯干被发现在一起,但两部分并不相连。由于风格的原因,躯干的年代应该更早一些,但很明显,它被重新用于皇帝的雕像。(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皇帝(公元108年)</p> <p class="ql-block">马可·奥勒留皇帝(公元170-180年)</p> <p class="ql-block">河马雕像在埃及中王国时期被作为陪葬品,因为河马象征着来世的再生。雕像上的图画描绘了河马的栖息地和盛开的莲花,以及一只展翅翱翔的鸟。(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座狮身人面像,只剩下王首部分。法老头戴乌拉乌斯蛇和神的胡须。</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像(第18王朝,公元前1504-公元前1452年)</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上半部分是一位面带微笑的理想化法老。他头戴尼米斯头巾和乌拉乌斯蛇。皇家礼仪的另一部分是人造胡须。精致的胡须用丝带固定在下巴上。(来自网络)</p> 钱币收藏馆 <p class="ql-block">二层纪念章和货币部700000件藏品涵盖了货币的多种形式:金块、硬币、纸币、债券等。展览其中的2000件精品并特展制币机。</p> <p class="ql-block">从二层窗户看到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匆匆三个多小时,走马观花,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只觉得眼睛不够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