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来相会

老盼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再相聚,很是期待。2024年年初有同学提议要聚一下,仔细一想有好些同学自当年中专毕业后,黃羊镇一别再都没有见过面,一别四十年。毛泽东主席当年有诗“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而我们匆匆一别四十年,好象也是时光飞快。</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们都是二十多岁,刚出校门,很有干一番事业的豪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刚刚开始,整个社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改革,如何开放,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处于探索摸索阶段。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五届毕业生,国家还在实行统一分配制度,以往的几届学兄都分配到了省地县各农口部门。而我们这一届省农垦系统各单位需要一些人,有一部分同学到了甘肃省农垦系统各农场,分回各地区的一般都是农机管理部门,也有个别同学到了机械制造单位,这在当时是十分吃香的单位,最好的理想单位就是进国营工厂。</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从刚刚步入社会的懵懂少年变成了初为人祖的花甲老人。很多人的人生经历就是国家和社会变化的经历,这些经历见证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贫穷到小康继而富裕的发展过程。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学识和认知买单,通过近四十天的联络运作,当年的班长和省会的同学通过比较磋商将聚会地点定在了省城的一个星级酒店——兰州金骆驼国际酒店。</p><p class="ql-block"> 原定五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两天聚会时间,考虑到有些同学虽然临近退休了,但还没有正式办理手续,因些聚会的时间同时也是个周末。我们住在西安的三个同学是二十四日下午五点多到达兰州的,高铁的快速到达,是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的具体体现。记得四十年前在武威黄羊镇上学时,由黄羊镇至天水坐火车最少也得十六个小时,乌鲁木齐到郑州的持快列车T172次,当天晚上八点上车,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到达。如若乘坐慢车由兰州倒车再到目的地,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而现在西安至兰州乘坐高铁就三个小时,速度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二十四日晚上的欢迎晚宴是陈同学与贾同学安排的,陈同学当年分配到了金昌市,贾同学分配到了兰州市,二位现在都已退休了,在体制内干的有声有色,一个在省交通厅,一个在省农业厅,而且二人都是各自厅里二级局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今晚的聚会参加者刚好十人,叙叙旧,拉拉话,酒宴就开始了,喝酒的过程完全是按照秀才、武将、疯子三个层次进行的,四十年的重逢,各人的性情修为在酒后尽显无遗。有一个关于酒的故事说的非常有趣,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话说当年酿出的第一锅酒,喝起来寡淡无味,酿酒师便去请教酒仙,酒仙说想要喝到好酒,需要加入三个人的血才能有味,于是酿酒人便去路边等,第一个走过来的是位秀才,酿酒人说明原因,秀才刺破手指往酒里滴了几滴血走了。第二位路过的是位武将,等问明原由也往酒内滴了血便去了。第三位是个疯子,拿起酿酒人的酒罐就喝,不小心还划破了手指,血也就流进了酒罐。酿酒人将掺入三人鲜血的这罐酒做为酒引又酿了一锅酒。这次酿成的酒世上人喝起来有滋有味,而且喝酒的过程也像三个人的性格一样,起初相互推让,彬彬有礼,接着武将的豪爽性格就来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喝到最后就变成酒疯子了,又打又闹,又哭又笑。哈哈!你说奇妙不奇妙。</p> <p class="ql-block">  老韩同学现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政协副主席,是当年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在校时同学们都称他“尕的个”,这是一个很亲切称呼。是我们全班的小兄弟,也是大家爱护保护的对象。韩同学通过多年的学习锻炼,由农机部门进入到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干到卓尼县长,当年把卓尼的脱贫致富,招商引资干得有声有色,曾经还到中央电视台宣传介绍卓尼,在这样的舞台上也是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经过多年的锻炼,韩同学现在文笔也非常好,他曾经作词的歌曲《扶贫路上手拉手》还获得过中央一级的大奖,这次聚会韩同学还给每位同学送了一方洮砚,又赞助了好酒让同学们品尝。</p><p class="ql-block">下面是韩同学毕业40年同学聚会感言</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学之情。不知不觉间,我们毕业都四十年了,多少次,梦回黄羊镇,多少次,回忆校园情!四十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两鬓白发。今天,四十年后再聚首,让我们激动、兴奋和自豪!激动的是,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兴奋的是我们仍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豪的是我们还保存着一份至纯至真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体味了生活百态、苦辣酸甜。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日久弥新。从1981到2024年,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十多年,可是,这四十多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的人生转折;不仅承载了我们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也记录了我们成功时的喜悦和失意时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四十年来,我们虽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毕业后从未见面,但是,我们同学情犹在,我们彼此的挂念和关心犹在。人生沉浮几十载,同窗之谊情最真。我们将把今天这动人的一幕,深深地印在记忆的宝库里,让它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衷心地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情愉快,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衷心地祝愿我们同学情谊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杨同学当年分配到了市上的机要局,听说由机要局一直干到市政府还是市委的副秘书长。四十年没见过面,也没有咋联系,杨同学一看就是一个老干部的神态,说话做事比较沉稳,不说便罢,要说便是语出惊人,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正向他说的那样坚持“言宜慢,心宜善”的原则,度过今后幸福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杨同学留言</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43年前,我们从各自的故乡,身背行囊,汇集在一个叫黄羊镇的地方。怀揣梦想,聚集一堂,同吃同住,同学习,共成长,学习农机专业,心怀报国志向,经过三年历练成长,完成了学业,走向了新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40年前,我们离开了母校,告别了老师,拥别了同学,奔赴全省各地,去到了不同的地方。走上工作岗位后,全力以赴,艰辛努力,贡献了青春和力量。立业之后又成家,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职责。孝敬父母,养育儿女,尝尽了酸甜苦辣,奉献了青春和力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虽然说不上辉煌,但是回忆过往,我们贡献了自己的心血,用尽了自己的力量,苍天可鉴,问心无愧,我们可以平静回忆过往。</p><p class="ql-block"> 时在当下,我们已近花甲,步入中年,渐渐走向老年。我们要珍惜时光,珍爱自己,坚持“言宜慢,心宜善"的原则,度过今后的幸福时光。人生只有三天,我们要幸福地回忆昨天,深情地向往明天,快乐地过好今天。</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共同祝愿,愿父母幸福快乐安康,儿女万事顺心如意,自己身心康健舒畅!</p><p class="ql-block"> 写在同学40年聚会上</p> <p class="ql-block">张同学留言</p><p class="ql-block">《悠悠四十载,浓浓同学情》 </p><p class="ql-block"> 43年前,我们高考上岸,搭乘501次列车,从全省各地来到河西走廊黄羊河边,同窗三年,共勉共励。毕业分配,各奔东西,努力工作,各有建树。今天毕业40 年聚会,心中尽是回忆、感慨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忆师恩,共话学趣,调侃当年的幼稚,分享彼此的故事。相互拥抱,彼此问候。回首那些一起上课的日子,那些在工厂车间和农场实习的场景,那些在操场上挥洒的汗水,还有那无数个谈天说地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悠悠四十载,我们的同学情谊如同陈酿的美酒醇厚香浓。大家共同举杯,为过去的岁月,为今天的重逢,更为未来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悠悠四十载,我们已到花甲之年。岁月,白了我们的头发,老了我们的容颜,但我们的情谊,山高水远,经久不变。还有部分未能参加这次相聚的同学,也以不同方式表达了相互间的问好和祝福!</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同学情深。一辈子的缘分,一辈子的情谊。我们共同祝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健康快乐,龙行龘龘,生活䲜䲜。我们还要期待下一次的相聚,续写同窗情谊! </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夏月</p> <p class="ql-block">韩同学给同学赠送洮砚后许同学欣然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桃源结义未足珍,</p><p class="ql-block">且看今朝同窗情;</p><p class="ql-block">明生赠砚情义重,</p><p class="ql-block">宜盛浓墨期重逢。</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再没回过原来的母校,我们的母校现在已经变成为“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的前身。“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甘肃省畜牧学校”已成历史,学校的牌子也变成了博物馆内藏品。感谢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感谢当年的各位老师,是你让我们完成了身份的花丽转身,让我们接触了《金属工艺学》,学习了《机械制图》,懂得了《机械原理》,正是这些课程奠定了我们作为理工男的基础。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更换的各个行业中,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  马同学是我同学中两个回民之一,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他对这是聚会十分热心,提前几天到达省城,这是他聚会后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的文化。同学情冲破了圈子文化,冲破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似兄弟情,却超越了兄弟姐妹之情,似战友情,确没有那种文化。四十年前平等相待,四十年后仍如旧。青春不在,激清仍存。四十岁年前没有身份地位之烦脑,只有贫富温饱之差别。四十年后名誉上的身份相同,却有了心态观念思想的不同。四十年来没变的是名子,变化的是身子。在呼尊重和相思是相互的。真实和虚伪,都表现出来了,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许你看了很生气,却耐我如何。四十年前没有微信群,四十年后有群主,在群里可以发牢骚,讲笑话,喜欢就冒泡,不喜欢就当做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  冉同学是我们班大家公认的女才子,大家称她“冉才女”,四十年的艰苦磨砺,冉同学多才多艺,绘画好,文笔也非常好,记得曾看过她写的《走过艰难》书写作为农机专干部步行下乡助农的过程。还有介绍家乡风俗文物的文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是冉同学四十年相聚感言。</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相望江湖……,偏居陇东的我,多少次梦回黄羊,祁连山的高耸雄浑、马兰花的娇艳妖娆、8101班教室每一个热情洋溢着青春的脸庞……,都会让我长夜无眠,记得曾经看到谁写在窗台上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我那会不知道那是发自唐人肺腑的一句诗句,觉得句子意境很美但是写错了,祁连山的雪不是在南窗吗?居然毫不犹豫地就给改成了“窗含南岭千秋雪”……</p><p class="ql-block"> 总以为此情可待成追忆,没想到白首相逢于金城。感谢老班长的再次振臂,感谢同学们的多方助力,愿到会的未到会的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未央长长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