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忘记她------长沙市育才学校隆重举行易纪均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忆观苇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31日,纪念易纪均诞辰110周年大会在长沙市育才学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易纪均校长女儿王维滨携亲属一同参会,莅临活动的领导嘉宾还有:湖南申湘汽车星沙商务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益民、全国工商联执委刘英姿、浏阳市原副市长易武兴、原湖南日报群工部主任易朝晖、长沙市人大二级巡视员陈兴平、湖南省雕塑院主任聂仕华及其夫人唐美湘、湖南省少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燕平,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龙苑社区党委书记易本伟,芙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红、芙蓉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宇,芙蓉区科普艺体中心副主任廖文,浏阳市张坊镇小河乡上洪完小校长许文等。</p>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她被孩子们称为“易妈妈”;工作时期,她被同事称为“易大姐”;退休后她是大家口中的“易奶奶”。她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和朴实坦诚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 </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聪明伶俐,革命中不畏艰辛,遇磨难心中有光,到晚年心系桑梓……她把毕生心血献给了党和国家,她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就是---易纪均!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p> <p class="ql-block">  易纪均1914年9月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现为重庆市合川区)一个殷实家庭,重视礼教的父亲给他取名“易朝德”,从小熟读《女儿经)、《百家姓》、《木兰辞》等。后家道中落,埋在她心里的积极向上的种子渐渐发芽,产生了“走出去!去感触外面的世界……”的想法,便乘车搭船到了上海。</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年轻的易朝德参加了宋庆龄、何香凝举办的抗日妇女学习班,从此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积极投身到追求真理、爱国救亡运动之中,并在革命的实践中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坚决反对何梅协定,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的集会中,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军警包围了会场。那次集会88个人被捕,易朝德与同伴也被关押在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一周后被押解到上海郊外的“龙华警备司令部”。在1932年7月到1937年9月这五年多的牢狱生活中,易朝德遭受了各种刑具的折磨,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没有浇灭她革命的火焰。面对国民党的各种非人待遇和迫害,她和同是政治犯的帅孟奇大姐以及钱瑛大姐等狱友开始绝食,整整七天不吃不喝,最后饿得只有眼睛能动,但他们依然坚持与国民党的恶行抗争。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与坚持下,监狱方面答应让大家一个月洗一次净水澡。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是怎样度过了五年多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在周恩来、叶剑英出面协调下,易朝德等11名政治犯全部出狱。监狱生活练就了易朝德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她心里有一缕阳光,那就是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出狱后,易朝德和伙伴们忘掉了痛苦,他们结伴向阳而行,奔向心中那束光源---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当接待处的同志们让大家选择回家还是到延安的时候,易朝德毅然选择了到延安参加党校学习班。在八路军办事处为纪念1932年牺牲的战友们,易朝德改名为易纪君(后来由于登记笔误成易纪均,从此一直延用该名)。在延安,易纪均与时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的王首道结为夫妻。</p><p class="ql-block"> 婚后,丈夫奔赴前线抗战,她独自承担起了养育儿女的重任。从不因为生活艰难让丈夫分心,更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在易纪均身上展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易纪均、王首道夫妇与母亲、儿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50年,长沙成立了育才学校,组织上安排易纪均担任校长。学校成立伊始,政府拨付的资金捉襟见肘,教师们主张不一致,有的认为要先让学生打扮体面些,易纪均却认为,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阶段,保证营养才是关键,孩子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父母的情绪和工作。她四处奔波呕心沥血为师生健康着想,让孩子们穿上了军服改制的校服,喝上了鱼肝油,充分保证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 育才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是军人,孩子全部住校。50年代初长沙瘟疫横行,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们,易纪均以校为家,按照医生提议,每天熬一大桶甘草水给孩子们喝,居然抗住了疫情,很少有孩子生病。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她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宝贝,一有头疼脑热的她都心疼至极,喂水喂药照顾的无微不至。自己六岁的儿子也在育才学校上学,她却从不特别照顾,一视同仁。学校离家很近,她因为陪学生很少回家,夫妻两人一两个月都见不上一面。</p> <p class="ql-block">易纪均、王首道夫妇与大儿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校长的易纪均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爱的教育”的理念。她的这种理念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引领教育改革潮头。</p><p class="ql-block"> 育才学校教师员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教师还是杂工都能感受到易校长平易近人的关爱和关怀。易纪均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她的无私大爱感动了教师员工,成为教师的贴心人,学生口中的“易妈妈”!</p><p class="ql-block"> 易纪均在育才学校留下了永不飘逝的爱,她呕心沥血工作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育才学校校园内矗立的易纪均全身塑像,激励着一代代的教师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易纪均与丈夫王首道(全国政协原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1952年,为配合丈夫的工作,易纪均离开了她热爱的育才学校和学生们,调到了北京。易纪均无怨无悔的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带着孩子们辗转大江南北,一直在适应着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曾经的狱中苦难成了红卫兵们怀疑的理由,被抄家、写检讨,这些都吓不倒易纪均,她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坚信自己是光明磊落的,党不会冤枉任何一个革命者,真理永远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人生的波浪起伏,进入晚年的易纪均依然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始终心系教育,在丈夫王首道90岁华诞时一起将1.6万元稿费全部捐给湖南浏阳张坊镇上洪学校。</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易纪均和王首道两个老革命家的多方奔走和大力支持下,创立了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1993年起,该校成为北京市首批试点国家文凭考试学校。</p> <p class="ql-block">易纪均和丈夫王首道全家福照片,后排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前排为孙辈。</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易纪均除了练习书法,她还经过市场调研考察,大力提倡引种外国蔬菜,这才有了我们今天餐桌上的丰富多彩的菜品。易纪均与丈夫王首道在耄耋之年情系桑梓,大力帮助家乡发展水利事业。他们慷慨解囊,多方奔走寻求帮助,建成了今天滋养着长沙800万人的浏阳株树桥水库。清明透彻的水,是两位老人无私奉献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您是无声的细雨,您是和煦的春风,您是爱的使者。您的无私奉献和善良赢得了“易妈妈"、“易大姐"、“易奶奶”的称号。心中有光,清白做人,爱洒人间,易纪均一生都在迎着太阳,绽放人间芳华。</p> <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一)</p> <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二)</p> <p class="ql-block">颁奖</p> <p class="ql-block">  纪念,让我们铭记过往的足迹。传承,让教育照亮前行的道路。易纪均校长的大爱和革命精神如同阳光一般,永远温暖着育才校园。 爱,穿越时空;思念,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浏阳易武兴(右)、合川易本伟(左)作为娘家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及纪念大会</p> <p class="ql-block">上图(从上往下)分别为陈兴平、易武兴、易本伟与易纪均女儿王维滨女士(原武警部队计生办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易朝晖、胡宇、陈兴平、刘英姿、易武兴、王维滨、杨红、柴坤、易本伟、姬广科、周莹、廖雯等宾主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易纪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家乡重庆合川的晚辈及亲友都深切的缅怀着她!</p><p class="ql-block"> 易老有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少壮离乡人未还,但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家乡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合川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秉承易老的遗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川新篇章,更好以区域服务渝西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晚辈:李治仪敬上</p><p class="ql-block"> 2024.5.30.中午于重庆合川</p> <p class="ql-block"> 育才学校简介</p><p class="ql-block"> 育才学校位于长沙市韶山路与解放中路交汇处南元宫20号,它的前身是雍正二年(1724年)创办的育婴堂。1950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育婴堂并改名为育才学校。首任校长是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易纪钧女士。育才学校秉承老一辈革命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与担当,将爱的教育传承并延续至今。学校占地面积17295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p><p class="ql-block"> 育才学校潜心未来学校的建设,提出“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孩子拥有与未来对话的智慧”为办学目标,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国际视野和创造未来的新时代少年。学校书香校园、交响乐、科技、心理、羽毛球等特色彰显。育才学校是全国百所“教育部信息化工作试点单位”,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上榜教育部“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获中国教育新闻网书香校园优秀案例、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阅读改变中国”评选全国“年度书香校园”、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特色学校、凤凰网国学教育联盟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湖南省生态示范学校、湖南省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两型示范学校、长沙市文明标兵校园、长沙市示范性学校、长沙市创新型学校、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学校等。</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易光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