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行之二西江千户苗寨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30日8点跟随旅行社乘坐大巴前往西江千户苗寨,一路上导游小姐姐不停的讲解苗族的故事。天气雾蒙蒙的,看样子要下雨了,有游客说:导游小姐姐,天气预报报今天要下雨,没带雨具咋办啊?导游小姐姐立刻风趣的说,贵阳最不靠谱的是天气预报,十报九不准,到贵阳你就不要关注天气预报,大家对导游小姐姐的说法持怀疑态度。</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导游小姐姐又讲解了贵阳的天气特征,贵阳之所以称之为贵阳是因为在贵阳很难看到太阳☀️,这里的天出太阳是一件很金贵的事,所以把这里称之为贵阳,这就是贵阳名称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导游小姐姐提醒大家,白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大,晚上可能会下雨,这是贵阳的气候特点,要大家做好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贵阳空气湿度大,白天气温升高地面蒸发量大,大量水汽蒸发升空,天空中聚集了大量的水蒸气,傍晚太阳落山,气温降低,高空中聚集的水蒸气遇冷凝聚成小水滴,所以在贵阳傍晚很容易下雨。</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车就开到了凯里东游客集散中心,时间也到了中午,下车休息吃午饭。天气由雾蒙蒙阴沉沉变晴,大大的难得一见的太阳挂在了头顶,照在身上暖暖的。蓝蓝的天,绿绿的山,清新的空气,喻悦的心情,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午饭给大家安排的是长桌宴,四组长桌拼成一排,二十多人分坐两旁,饭菜上齐,苗族阿妹端起酒碗边唱歌边给客人们一一敬酒,气氛洋溢着热情、喜悦与爽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苗族长桌宴是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活动,通常在有贵客来访或重大节庆时举行。它以苗族宗族成员及其家人为单位,通过丰盛的菜肴、歌舞、游戏等形式,展示苗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在长桌宴上,客人们可以品尝到如酸菜鱼汤、酸汤猪脚、白切鸡等苗族特色菜肴,同时也可以参与到苗族的歌舞、游戏等文化活动中,深入了解和体验苗族文化。这种活动不仅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增进友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乘坐大巴继续前行,车内时而是导游小姐姐似潺潺流水的轻柔讲解声,时而是小朋友们似银铃般的呵呵笑声,时而听到疲惫者发出的呼噜声。讲解声,呼噜声,马达声,笑声合奏出了和谐的乐章。不知不觉到了西江千户苗寨游客中心,长途坐车的疲劳顿感消失,打起精神来目睹西江千户苗寨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地处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同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素有“苗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受耕地资源的限制,其建筑风格为半山建造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鳞次栉比,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苗寨,沿着白水河左岸的街道向上游行进观赏,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梭。白水河上横架着七座桥,称为“风雨桥”,风雨桥是廊桥,廊内两旁布满长椅,游累了在长椅上歇一歇,抽支烟,喝口水,看一看白水河清澈见底的河水、还有苗家阿妹袅袅娜娜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因其遮风挡雨的功能而得名“风雨桥”,也被称为“花桥”或者是“福桥”,被誉为“世界上十大最不可思议的桥梁”之一。</p> <p class="ql-block">僦铥嘎什么意思?是苗语的谐音字?头条说“我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在贵阳苗族有苗语,有苗文字吗?</p><p class="ql-block">苗族传说和苗族古歌里都说苗族有文字,现已失传。关于苗文失传的说法:苗族先民向西南突围时,族老忘记将苗书带上,叫大儿媳回去取,大儿媳取书时听到有婴儿啼哭,跑去抱出婴儿而忘记拿书,苗文因此失传。</p>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万能的头条说: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民族志》记载,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集团,生活在黄河流域,随着部落间的不断征伐,苗族逐渐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建立了“三苗国”。</p> <p class="ql-block">随着与华夏集团的冲突不断加剧,三苗国经历了长期的征伐之后最终被击败,部分苗族人被迫迁移到湖南、江西的偏僻山区成为早期的“南蛮”,战国时期楚国主要人民就是南蛮人。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南蛮人再次西迁,进入了武陵山区的五溪地区,被称为“武陵蛮”。到了汉朝初期,中央政府对“武陵蛮”发动进攻,使得当地民众再次大规模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苗族人进入了黔东南的山林之中。宋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其他地区的苗族人也开始陆续迁入相对安全的黔东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苗族的历史是不断迁徙的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导游小姐姐给大家讲了一个苗族在迁徙过程中的带血和泪的故事“蝴蝶妈妈”。</p> <p class="ql-block">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有一族苗族人,迁徙到一个小寨子,实行集体生产劳动,按人口分配生活物品。寨子的区域小,不可扩展,只能养育很少的人。这族人一开始人口少,生活的相对富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也不断发展光大,这片土地无法养育更多的人,如何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呢?族长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解决办法,没有好的办法,最后想出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办法: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送到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让其自生自灭,如果有人不执行,就将其全家人杀死。</p> <p class="ql-block">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俩人,母亲失去劳动能力,族长要求儿子将母亲送到深山老林,儿子孝顺下不了手,不忍心将母亲送走,儿子就悄悄挖了个地窖,把母亲藏在地窖里,假装把母亲送走了。分配到的食物只能够养活一人,母亲吃了就没有儿子吃,儿子一天天变廋,族人开始怀疑粉粉追问原因,事情再也瞒不下去了,妈妈知道瞒不住了,就求儿子把她送走,母子抱头痛哭,儿子无奈之下,乘着黑夜背着母亲偷偷向深山老林走去,一路走一路哭,不忍心啊!</p> <p class="ql-block">临走时母亲偷偷拿了一把刀,乘着黑夜把自己的手腕割破了,一路上泪和血洒满山路,半夜了,母亲的血也快流完了,母亲让儿子把她放下,对儿子说:天黑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也快不行了,你跟着我的血迹走就能到家,儿子哪能忍心离去。</p><p class="ql-block">妈妈的爱心和儿子的孝心感动了神灵,母亲变成蝴蝶,一滴血变成一个蝴蝶,山路中飞满了七彩的蝴蝶,人们把这些蝴蝶叫做蝴蝶妈妈,苗族人民由此非常敬重蝴蝶,把蝴蝶视若神灵。</p> <p class="ql-block">导游小姐姐提示大家,七点左右是到白水河对岸观景台观景的最佳时机。</p><p class="ql-block">我们计划六点吃晚饭,七点钟去观景台观景。但吃晚饭前已是风雨交加,我们在饭店里边吃饭边隔窗观景,风声,雨声,碗筷声,声声交汇。雨越下越大,风却越来越小,只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尝苗寨的美味佳肴了。</p><p class="ql-block">七点多风停了,雨停了,雾也散了。放下筷子,拿起雨具,走,乘景区观光车到观景台观景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在观景车上,我在想,导游小姐姐预报的天气比贵阳的气象台准多了,咋不把她调到贵阳气象台呢,应该人尽其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