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是上海一处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位于虹口区,以其历史名人故居和艺术展馆而闻名。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记忆。这条街道见证了许多文化名人的生活和创作,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他们的故居如今成为了游客缅怀过往的文化地标。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始筑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br>历史上,多伦路曾是中外知名人士的居住地,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因此被誉为“文化名人街”。<br>抗日战争期间,多伦路成为日本侵华海军保甲制度区,后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这里出现了太阳社、基督教会、上海艺术剧社等社会团体与组织。 鸿德堂(苏韵阁) 多伦路59号<br>特点:于1928年由中国教友捐建,为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风格,在国内仅此一处,极为罕见。现底楼大厅辟为苏州刺绣展览馆。 多伦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由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建筑组成,包括英法日荷式洋房和石库门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上海的城市发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多伦路文化街上的建筑多为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典雅、气势恢宏,如多伦路210号等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br>街道两旁的建筑经过修葺翻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的人文风情 多伦路上铭牌介绍,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等文化名人曾在此活动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br>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0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 多伦路是孕育左翼文化运动的摇篮,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聚集地。<br>街区内的公啡咖啡馆被誉为“左联诞生的摇篮”,是感受老上海风情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奇石馆、金泉古钱币博物馆、藏筷馆等,各具特色,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价值。例如,金泉古钱币博物馆收藏了从先秦到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精华,而奇石馆则展出了各种珍贵的石头 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名人故居和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成熟的旅游开发,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