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镇江扬州五日游之二

玲珑

<p class="ql-block">  Day3.一大早我们先去参观游览大明寺。大明寺始建于南宋宋孝武帝的大明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到清朝后因忌讳“大明”两个字,改名叫“栖灵寺”,建国后又重新改名为“大明寺”。它是扬州乃至淮东地区的最著名的寺庙,还被称为淮东第一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下的士后,从一段特别平缓的石阶上走到寺庙的牌楼前,见到牌楼庄严典雅,牌楼的正中间是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 的“栖灵遗址”四字,字体雄美。牌楼前有一对按照皇家园林规格雕镌的石蛳。进入寺庙里面依旧有传统的佛教寺庙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从“仙人旧馆”这个门洞进入,就来到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的平山堂。之所以叫平山堂,是因为当时欧阳修喜欢到此地游玩,凭栏远眺诸山,恰好与视线相平,故称平山堂。堂前还种有一株柳树。我觉得它似乎与我平时看到的柳树不同。</p><p class="ql-block">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园林中有“御碑亭”,里面有乾隆皇帝的御碑三块。还有“天下第五泉”,园内古木参天,显得特别幽静静谧。</p><p class="ql-block">大明寺闻名遐迩就是因为鉴真法师曾为大明寺的主持。鉴真法师从唐天宝元年起,先后经过十余年,历经磨难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终于成功。将我国的佛学、医学、语言文字、建筑雕塑、书法艺术、印刷、先进的农耕技术等等传授给了当时的日本,日本人受益非浅,他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63年,在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之际,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在寺庙内大雄宝殿的后侧设计建造了一座“鉴真纪念堂”。这座鉴真纪念堂是仿唐朝的建筑风格。纪念堂前还有郭沫若题词的纪念牌,堂内正中央供奉着鉴真的座像。</p><p class="ql-block">大明寺内另外还有“鼓楼”与“栖灵塔”。栖灵塔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的,塔高九层,塔内 供奉了佛祖释迦摩尼的三粒舍利子。站在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从唐代开始,来这里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刘长卿、高适等著名的诗人都曾登塔观赏,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大明寺我们就来到了扬州另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瘦西湖。</p><p class="ql-block">我们从瘦西湖的北门进来,直接上了景区电瓶车。(每人二十元)电瓶车风驰电掣地开着,两边景致从我们的眼前一掠而过,什么都没有看到。突然电瓶车在一大群孩子队伍前停了下来,司机叫我们所有的人下车。他说这车只到此地。要去南门就要从旁边的桥上走过去。司机说的这座桥叫“五亭桥”。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是当时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皇帝而建的,它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它最大的建筑特点是柔刚结合,秀雄兼备。在全国的园林建筑中独树一帜。它恒亘在瘦西湖中,将南北两岸连接起来。它造型独特 ,其桥墩使用青石砌筑而成。桥墩上建有五座桥亭,从空中看去犹如五朵盛开的莲花,因而又起名为莲花桥。在五亭桥的每个翼角上,都挂着风铃,微风吹过,铃声便阵阵响起。桥间有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乘船可以从桥洞中穿过。《扬州画舫录》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言状。“。五亭桥的桥顶为黄色的琉璃瓦 ,廊柱朱红色,并配上白色的栏杆,很是典雅瑰丽。</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到桥亭上时,桥边的长凳上已经坐满了游客。我站在桥亭栏杆边上,极目远眺,只见晴日的天空瓦蓝瓦蓝的,瘦西湖的两岸柳树成排,柳枝在风中随风摇曳。桥下的湖水碧波荡漾,湖面上的彩舫穿梭,风光如画。此刻我的心情格外舒畅,便用手机将瘦西湖的美景拍了下来 ,于此同时在我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卷。</p><p class="ql-block">从五亭桥下来向南而行,我们来到了“白塔”。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类似于北京北海的白塔,身姿秀拔曼妙。</p><p class="ql-block">我们按照路标指示,一路向南行进,来到一大草坪,又遇到了一大群小学生在草坪上分组席地而坐,他们相互嬉戏打闹,热闹非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我也曾年少过!我们觉得累了,便在草坪边的长凳上坐下休息了一会,然后从南门出来回酒店。</p><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回酒店后,吃饭,睡觉,养精蓄锐。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东关古渡码头,搭乘7点钟的游船在古运河上夜游。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夜游中我们欣赏到了运河两岸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及运河上的几座 美丽的桥 ,这些景观在夜晚的灯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璀璨夺目,使我感受到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和古韵之美。</p><p class="ql-block">Day4.这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四天。早餐后我们先去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八怪实际上就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的总称。这其中被人们公认的有金农、汪士慎、郑燮、黄慎、李方膺、李鱔、罗聘、高翔等八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豪放。他们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他们有的怪在传奇,如郑燮(又名郑板桥);有的怪在淡泊,如高翔;有的怪在有才。如金农,他是八怪之首;有的怪在命,如李鱓;有的怪在悟性,如黄慎;有的怪在倔,如李方膺;有的怪在人,如汪士慎;还有的怪在使命,如罗聘。</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徐凝门66号,这里是“晚清第一园”——何园,又叫“寄啸山庄”。它是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它的主人是何芷舠,他既是官,官运亨通;又是商人,拥有巨额财富。园主人用了十三年时间在双槐园的基础上改建成了寄啸山庄。何园有四个第一,其一是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其二是天下第一亭——海市井叙;其三是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其四是天下第一窗——花窗。何园既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成为“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的典范。何园全园分为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等三个部分。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其中的片石山房内的假山叠砌是明代著名画家石涛和尚的人间孤本,它展现了高超的的叠石技艺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精髓。何园内 建有长为1500米的复道回廊,与两层串楼,将东西两园、片石山房及住宅庭院连成了一体。这个复道回廊被认为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在回廊的沿途还有‘很多形状各异的镂空窗与什锦洞窗。这也是个园建筑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何园的建筑特色不仅在于其精美绝伦的园林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它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而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何园规模之大(建筑总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设计之精巧(中国传统与西洋建筑风格的融合、片石山房叠石技艺、旱园水做法的运用、复道回廊、花窗)奢华之极都令人叹为观止。总之,我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游览都让自己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不仅领略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还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与雅致。</p><p class="ql-block">东关街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因为它是到扬州旅游的人必去打卡的地方。因为我们在扬州就居住在这条街的旁。我们曾多次从这条街上走过。</p><p class="ql-block">东关街是扬州的一条历史古街。东关街西至国庆路,东至古运河,全长1千多米。这里不仅是扬州的水陆交通要道,还是商业、手工业、宗教文化的中心。这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行当俱全,而且还是文物古迹遗存的地方,这条街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东关街上,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青石铺就的路面;街道两边的建筑均为明清建筑风格,青砖黛瓦。各色扬州老字号的商铺如老四美东关酱园、谢馥香香粉店、冶春茶社、皮包水、扬州三把刀等等。总之,值得一逛。</p><p class="ql-block">Day5.将回程车票的时间改为19号早 上了,这样就提前在下午一点多就到家啦!五天的南下镇江、扬州的旅游完美收官。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妹夫的精心策划,感谢妹妹的细致入微的照顾与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