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后再读毛选“老三篇”

陈醋同学

<p class="ql-block"> “老三篇”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的三篇经典之作——-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p><p class="ql-block"> “老三篇”讲了三个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三篇文章,后来被简称为“老三篇”。这就是1944年9月8日的《为人民服务》,1939年12月21日的《纪念白求恩》,1945年6月11日的《愚公移山》。在“老三篇”中,毛泽东讲述了古今中外、跨越时空的三个道德榜样: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一个外国人、一个神话人物。与当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英雄相比,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凡人不凡”。</p> <p class="ql-block">插队时期县知青办赠予</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为人民服务》中的主人公是张思德。他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从军11年,3次负伤,3次过草地,4次翻雪山,当过通讯班战士、特务连战士,最后是警卫团战士。毛泽东说他最大优点是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年仅29岁。9月8日下午,在延安枣园西山脚下一个小操场上,中央警卫团、社会部、办公厅、直属机关的部分同志1000多人,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即兴发表了演讲。后经整理送毛泽东审核,他写了“为人民服务”为题目,于1944年9月2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由新华社转发到各解放区报纸和国统区的《新华日报》转载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对人性中最为宝贵、最为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赞美。它教导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的利益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之中。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也能使我们自身在精神上得到升华。</p> <p class="ql-block">纪念白求恩</p> <p class="ql-block">  《纪念白求恩》讲的就是白求恩本人的事。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受共产国际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白求恩一行历经2个多月的行程,于1938年3月31日来到延安。8月他到了五台山,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卫生顾问,率医疗队进行战地救治。在1939年10月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为伤员施行手术时,他被感染,11月12日逝世,享年49岁。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白求恩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上花圈并题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了这篇文章,称白求恩为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p> <p class="ql-block">  《纪念白求恩》既是对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更是对国际主义精神的深刻阐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密切,我们更需要具备开放包容、互助合作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能够让我们跨越国界,携手共进,共同面对全球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愚公移山</p> <p class="ql-block">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住在山北、年近九旬的愚公,苦于门前两座大山阻碍出行,便说服家人子孙接续搬山。邻居小孩也都来帮忙。该举动被河曲智叟讥笑劝阻,而愚公不为所动,并以子孙无穷作出反驳。最终感动了天地,派天神将两座山搬走。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三次讲到该故事,特别是在6月11日的闭幕式上,他作了这篇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闭幕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愚公移山》不仅是对坚持和毅力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任务,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关注短期的成败得失,而应该注重长期的积累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  “老三篇”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由小想大、用小说大、以小见大,“老三篇”讲述了三个“凡人不凡”之事,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宗旨观、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时革命斗争的环境下,成为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推动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老三篇”仍不过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性地提到。比如,1995年江泽民曾建议大家重读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毛主席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毛主席这些话更具有现实性。</p> <p class="ql-block">  “老三篇”所树立的典型、讲述的事迹、传递的精神,在历史发展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追求、人生意义与精神境界;“老三篇”所折射的价值、主张和追求,所阐释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等,超越时空,不断传承。</p> <p class="ql-block"> 数年后再读“老三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时代价值。它们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些文章的教诲,将其中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