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华民国军政府(</b>1917年9月1日-1918年5月4日<b style="color: inherit;">)</b></h1> <b>背景</b>:1917年,<font color="#167efb">张勋</font>拥溥仪复辟失败后,<font color="#167efb">段祺瑞</font>拒绝恢复被解散的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font color="#167efb">孙中山</font>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font color="#167efb">护法军政府</font>,形成南北政府对峙的局面。 <b>建立过程:</b> 1917年7月19日,<font color="#167efb">孙中山</font>南下广州,积极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h5><i>1917年7月19日,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i></h5> 8月25日,<font color="#167efb">国会非常会议</font>在广州召开,通过《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大纲》,规定在《临时约法》恢复前,由国会非常会议行使国会职能。 8月30日,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次日公布。 9月1日,选举<font color="#167efb">孙中山</font>为<font color="#167efb">海陆军大元帅</font>,<font color="#167efb">陆荣廷</font>、<font color="#167efb">唐继尧</font>为元帅。但陆荣廷、唐继尧并未就任,实际由孙中山独任大元帅。 <b>组织结构:</b> 军政府实行<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制</font>,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由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产生。 大元帅在《临时约法》未恢复以前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font color="#167efb">元帅</font>协助大元帅筹商政务,并得兼任其他职务。在<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font>因故不能视事时,由首次选出的<font color="#167efb">元帅</font>代行其职权。 <font color="#167efb">军政府</font>设置外交、内政、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各部设<font color="#167efb">总长</font>一人,由国会非常会议选出,咨请大元帅特任。 <b>重要人物:</b> 孙中山:被选举为<font color="#167efb">海陆军大元帅</font>,成为<font color="#167efb">国家元首</font>兼行政首长。 唐继尧、陆荣廷:被选为元帅,但未就任。 <b>后续发展:</b> <font color="#167efb">护法军政府</font>成立后,陆荣廷、唐继尧并不愿接受孙中山领导,极力扩充自身实力与地盘,故一方面不肯就任元帅之职,另一方面试图分裂护法军政府。 护法军政府政令实际上难以通行,孙中山于1918年5月4日辞去大元帅职务,护法军政府改组为<font color="#167efb">总裁合议制</font>。 <b>影响:</b> <font color="#167efb">护法军政府</font>的成立,是孙中山在南方建立的政权,旨在反对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推动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共和的实现。 孙中山在护法军政府期间,继续推动其政治理想,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华民国政府(</b>1921年5月5日-1922年6月16日<b style="color: inherit;">)</b></h1> <b>背景:</b>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了<font color="#167efb">中华民国政府</font>,这是他继1917年在广州建立<font color="#167efb">军政府</font>后的又一次尝试。 <p class="ql-block">当时,<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京政府</span>由北洋军阀控制,孙中山认为北京政府已经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个非法政府。</p> <b>建立过程:</b> 1921年4月4日,孙中山邀请在穗的<font color="#167efb">非常国会</font>会员,并表示如果他们不尽快选举一个大总统,他将离开。 4月7日,<font color="#167efb">非常国会</font>会员共222人选举总统,孙中山获得218票,陈炯明得3票,1票无效。 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font color="#167efb">非常大总统</font>,这是他第二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h5><i><font color="#167efb">广东咨议局</font>旧址。民国十年(1921年)5月5日</i><i style="color: inherit;">,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i></h5> <b>组织结构:</b>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向国内外发表声明,并写公开信给<font color="#167efb">徐世昌</font>劝他自动离职。 孙中山发表了新政府的人事名单: <p class="ql-block">非常大总统:孙中山</p><p class="ql-block">内政部部长:孙中山</p><p class="ql-block">财政部长:唐绍仪</p><p class="ql-block">交通部长:唐继尧</p><p class="ql-block">陆军总长:陈炯明</p><p class="ql-block">外交部长:任廷芳</p><p class="ql-block">司法部长:徐谦</p><p class="ql-block">参谋部长:李烈钧</p> <font color="#167efb">唐绍仪</font>和<font color="#167efb">陈炯明</font>都不肯到任,显示当时政府内部的不稳定。 <b>影响:</b> 孙中山的这一行动,旨在通过非常国会选举,与北京的<font color="#167efb">北洋政府</font>形成对抗,以推动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共和的实现。 孙中山在广州的政府虽然在形式上得到了<font color="#167efb">非常国会</font>的支持,但由于内部的不稳定和外部的压力,其实际影响力有限。 <b>后续发展:</b> 1922年6月16日,<font color="#167efb">陈炯明</font>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导致孙中山的政府再次受到冲击。孙中山幸免于难,但在8月9日被迫再次离开广东。 孙中山在随后的几年中继续推动其政治理想,最终在1924年<font color="#167efb">重新组建了国民党</font>,并在广州建立了<font color="#167efb">黄埔军校</font>,为后来的<font color="#167efb">北伐战争</font>奠定了基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b>1923年3月1日-1925年3月12日<b style="color: inherit;">)</b></h1> <b>背景:</b> 1922年6月16日,<font color="#167efb">陈炯明</font>发动叛变,孙中山于8月9日被迫离开广州,经香港赴上海。 孙中山在沪期间积极联络各方势力,组织<font color="#167efb">粤奉皖三角同盟</font>,准备武装讨伐<font color="#167efb">陈炯明</font>。 <b>组建过程:</b>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出<font color="#167efb">讨陈通电</font>。 1923年1月16日,<font color="#167efb">西路讨贼军</font>进入广州,陈炯明退往惠州。 1923年2月15日,应广东各军之请,孙中山由上海启程,21日到达广州。1923年3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font color="#167efb">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font>,被推举为<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font>。 <h5><i>大元帅大本营</i></h5> 大本营所辖军队有<font color="#167efb">东、西路讨贼军</font>和<font color="#167efb">中央直辖军</font>,共7万余人,及舰艇数十艘。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为<font color="#167efb">许崇智</font>,西路讨贼军总指挥是滇军总司令<font color="#167efb">杨希闵</font>。 <h5><i><font color="#167efb">许崇智</font>(1886年-1965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i><br><br></h5> <h5><i><font color="#167efb">杨希闵</font> (1886年—1967年) ,云南宾川人,民国滇军将领。</i></h5> <b>组织结构:</b> <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大本营</font>下设军政、财政、内政、建设<font color="#167efb">四部</font>,法制、审计<font color="#167efb">二局</font>,秘书、参军<font color="#167efb">二处</font>,后又陆续成立外交部、鱼雷局、航空局、兵站总监部、筹饷总局、财政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大理院、总检察厅等机构。 <font color="#167efb">谭延闿</font>任内政部长,<font color="#167efb">程潜</font>任军政部长,<font color="#167efb">廖仲恺</font>任财政部长,<font color="#167efb">邓泽如</font>任建设部长,<font color="#167efb">伍朝枢</font>任外交部长,<font color="#167efb">杨庶堪</font>为秘书处秘书长,<font color="#167efb">蒋介石</font>为参谋处参谋长,<font color="#167efb">胡汉民</font>为总参议,<font color="#167efb">朱培德</font>为参军处参军长。 <b>政策与影响:</b> 孙中山此次建立政权,不用大总统名义而用<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font>名义,是考虑各种内外因素后作出的策略性的选择。 <font color="#167efb">大元帅大本营</font>成立后,领导讨贼各军开展保护广州革命基地的军事斗争,击退桂系<font color="#167efb">沈鸿英</font>的进攻,东征<font color="#167efb">陈炯明</font>,迫使陈军退守惠州,保证了广州的安定。 大元帅大本营的建立,为<font color="#167efb">国民党改组</font>和<font color="#167efb">国共合作</font>的建立提供了社会环境。 <b>后续发展:</b> 1924年11月<font color="#167efb">孙中山</font>应邀北上商谈国事,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1925年7月1日,<font color="#167efb">中华民国国民政府</font>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