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每一个人都一段闪光的时刻,每一个人都会留下一个很深的遗憾,对潘岁福来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军旅生漄,最闪光的也是献给部队的青春年华,而最遗憾的是服从命令,没有到枪林弹雨的边陲南疆,与战友们共同杀敌立功。</p><p class="ql-block"> 潘岁福,1966年12月出生于武都县龙风乡小阳山村,与普通人一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1983年10月 ,潘岁福还未到应征入伍的年龄,他就抱着满腔热情,报效祖国的愿望,报名参军,走出大山,来到古都西安临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驻地,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无线电兵战士。</p><p class="ql-block"> 潘岁福平易近人,好学善思。从入伍那天起,他就听老班长讲述连队的光荣传统和通信兵在和平与战争年代的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深受启发。在训练中他刻苦钻研,加之天赋就记忆力很强,所以新兵训练结束考核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连首长的肯定和赞扬。下到连队班排后,他做为骨干,被连队推荐到就分到报训队学习通信兵基础知识,在报训队一年的培训学习中,他的通信基础科目十一次考核,全都获得优秀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报训队毕业后到连队被分配到单边带学习电传打字,,后来因表现突出、理解能力强,记忆力惊人,收发电差错率为零,经连队首长研究决定,他被抽到对上台边值班,他边值班边学习,在连队台长和老同志的带领下、学习了更高层次的军事通信专业技术,掌握了电台值班技能,受到连队首长的好评,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部队接到轮战任务,当时,连队已经宣布了潘岁福去云南参战的命令,并且跟随前指一起岀发,但临行时,团部反复考虑,潘岁福带班时间长,经验丰富,后经留守处领导多方协调和争取,又把潘岁福留了下来。当时潘岁福有些想不通,留守处的首长看透了潘岁福的心思,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并劝导他说:留守和参战同等重要,后方工作不到位,首长的作战指令传达不及时,将延误战机。在首长的开导下,潘岁福终于想通了,并向首长表示,一门心思留下值班。</p><p class="ql-block"> 电台留守处,潘岁福主要负责军区和总部的通信值班,任务十分艰巨,稍有差错就会给前后方将士造战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在电台值班期间,潘岁福高度负责,非常认真,从不放过每一份电报。收报时他高度专注,反复核对电报码,唯恐一码之错贻误军机。发报时他再三与接收方核对,特别在电报房他每天都要认真细致检查电台运行、供电情况。临潼的夏季特别热,当时机房没有空调,只有风扇,为了保障电台正常运转,他与值班的战友们用电扇吹机器,有时浑身被汗水湿透了,找个毛巾擦一下,继续值班,从不离开电台半步。而冬季又特别寒冷,值班房不允许生炉子,他与战友强撑着,脚冻坏了,晚上换班用热水烫一下。就这样在长达一年多的留守值班中,因他自已一丝不苟,从严要求,从而确保了总部和兰州军区首长的通信畅通,及时上传下达了各级首长的指令,并无一差错,受到了各级首长的好评,并荣立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潘岁福好学上进,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不断加强专业训练,后来在兰州军区组织的通讯大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1990年7月代表兰州军区参加了总参部在张家口组织的通信大比武,以收报发报,通信用语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军区和集团军通报表彰,再次荣立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潘岁福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他一直是兵头将尾,先后担任台长并代理单边带排长职务,与他同年的许多战友有的早早复员回家办企业、包工程跃身成了大老板,有的在部队成了营团长,但无论战友们职位、身份怎么变化,他都默默无闻专注于部队通讯发展事业,将美好的青春献给部队,献给保卫祖国和平与安宁事业上,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谱写一曲光荣的通讯兵之歌。</p><p class="ql-block"> 1996年7月,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被安置到武都区市场管理局,2021年因体制改革,市场管理局被撤销后合并到武都区综合执法局。他无论在那个岗位上工作,都始终保持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次受到单位的表彰和奖励。</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