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经》</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虚无能量之道</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宇宙永恒之道</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先人后己之道</p><p class="ql-block">主讲人:始祖百草堂堂主~管建平先生</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第五章 虚无能量之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 文:</p><p class="ql-block">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核心词:天地能量</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天地之间有人类及万物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能量,气是物质能量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阐述道在天地之间的形式特征,阐明保持中和的人生观,提示天地之间有隐形物质和阴阳矛盾的存在。揭示人与虚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译 文:</p><p class="ql-block"> 天地不存在社会中的仁义,视万物为无情感的动物植物。圣人也要象天道一样不要仁义,视百姓为万物。天地之间就像个大风箱,虚而不亏,一动就产生风和气。用许多话来说尽天地之道。不如守住天地之间,不如持守中和。天地中和是人类生存之道。</p><p class="ql-block">释 义:</p><p class="ql-block"> 老子带我们进入天地之间,看到了天地不行人类社会提倡的仁。天地对万物没有感觉,不分厚薄无利害;对万物没有感情,不拉关系无亲疏,对万物没有感动,不伦高低无贵贱。天地对万物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公平中正。圣人也要学天地不仁,视百姓与万物一样,居中,不偏不倚,对百姓一视同仁。天地之间,就像个大风箱。看似虚空而不亏空,道的能量永不穷尽,天地一运动能量就产生了。老子认为,用很多话来讲尽天地之气数是很困难的,不如守住中气,持守虚静,保持中和,对百姓一视同仁。老子看到了天地之间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的能量场,是道德的运气场,是道德的作用场,是“道常无为而不为”的功能场。虚无而看不见其能量,但不会不发挥作用。道在自然与社会中,一运动就会表现出来。老子认为,虚是道的存在形式,虚是道的体现特征,虚是道的存在空间。虚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空,而是广大的空间内含着巨大的自然能量,不仅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功能,而且隐藏着道的本体。告诉我们。虚空就是真空,是宇宙空间,是空洞空间,天空虽虚,炁在其中,尘在其中,道在其中,把握平衡,持守中和。要看到平静之中隐藏着挫、解、和、同的动荡,要看到虚中有道的功能与能量。</p><p class="ql-block">告 诫:天地之间是万物能量场,是道的功能场,是天人合一和谐场,是人与万物的生命场,人类生存要持守中和的气场。不要污染空气。圣人要在虚静中持守中和。天虚有能量,心虚是气量。</p><p class="ql-block">观 念:虚而不屈的能量观</p><p class="ql-block">表述方法:讲天虛,论人心。</p><p class="ql-block">章节关系:第三章讲虚其心,是指虚化人的私欲膨胀,本章是讲天道虚而充满能量,第四章讲道功,本章讲道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第六章 宇宙永恒之道</b></p> <p class="ql-block">原 文:</p><p class="ql-block">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p><p class="ql-block">核心词:天地根本</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天上的螺旋空洞,就像地上母马的生育之道,是生育天地的通道。神是道的阴阳相冲、相解、相和、相同规律。</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阐述道的永恒性,阐明玄牝之门就是天地渊源,天上的螺旋空洞是天地之根,生育之门。揭示道与天地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译 文:</p><p class="ql-block"> 宇宙之神是不死亡的,就象玄妙的母马。母马的生育之门就象天地的根源,连续不断的生产天地万物,永远不会枯竭。</p><p class="ql-block">释 义:</p><p class="ql-block"> 老子带我们寻找天地的根本。谷指宇宙,神指道。虚怀若谷的宇宙之神是不会死亡的,永恒存在的。就像玄妙的母马,具有孕育、生产、养育小马的功能。谷神指天上的螺旋空洞,玄牝之门指黑窟窿,是生育天地之门,是天地的形成之根。自然的生育功能是连续不断、永远存在、用之不竭的,能经常生育出天体万物来。</p><p class="ql-block">告 诫:宇宙规律永生,新生事物不断。</p><p class="ql-block">观 点:永恒常存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表述方法:论宇宙,喻母马,找天地根源。</p><p class="ql-block">章节关系:第一章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章玄牝之门是众妙之门的第一门,即宇宙生天地之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第七章 先人后己之道</b></p> <p class="ql-block">原 文:</p><p class="ql-block">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p><p class="ql-block">核心词:圣人律己。</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天地是宇宙生的。</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阐述天地的客观存在是道所生,阐明圣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揭示后与先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译 文: </p><p class="ql-block"> 天很长,地很久。天所以能永长,地所以能久远,是因为它是道生的,不是为自己生的,所以才能长生。那么圣人置身于众人之后才能站立于众人之前,置身于众人利益纷争之外才能長久生存。难道圣人不是以其无私才成就了人民对他的尊崇与评价吗?</p><p class="ql-block">释 义:</p><p class="ql-block"> 老子带领我们看圣人。天地生存都很长久,是因为天地都是自然生成的;天地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是为万物而生存的。天地生于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所以能长久。圣人要按道行事,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把众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才能站在众人的前面;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里,将自己置身于名利纷争之外,人民才给予他应有的一切。大公无私是天道,先公后私是圣道。先公后私,先他人后自己,人民才会拥戴他,赞颂他。</p><p class="ql-block">告 诫:圣人要遵循自然规律,不为己生而长生,无私则能成其私。</p><p class="ql-block">观 念:先人后己的修行观。</p><p class="ql-block">表述方法:论自然规律,谈社会规律。</p><p class="ql-block">章节关系:第六章论宇宙永生,本章论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 每周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始祖百草堂养生课堂对外公益开放,大家也可以转发相告,并相邀家人朋友一起养心调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