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成长侦察兵 记甘肃陇南参战老兵郭军

西北田园

<p class="ql-block">云南省麻栗坡县者阴山主峰猫耳洞</p> <p class="ql-block">郭军前线照片</p> <p class="ql-block">邱少云生前所在侦察三连官兵出境作战归来</p> <p class="ql-block">者阴山全貌</p> <p class="ql-block">郭军在执行潜伏任务</p> <p class="ql-block">侦察三连者阴山营房住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州军区第九侦察大队三连袭击捕俘作战</p> <p class="ql-block">郭军对越南军队阵地进行照相侦察</p> <p class="ql-block">邱少荣所在第九侦察大队三连实施反侦察作战实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见图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引言] 在老山自卫防御作战中,我军共有15支侦察大队参加战斗,其中,由兰州军区第19军组建的第九侦察大队,1985年9月26日至1986年10月18日奉命赴老山、者阴山前线执行对越侦察作战任务。九侦大队全员共778人,其中:侦察1连161人(军侦察连、57师170团侦察排);侦察2连161人(55师及团属侦察分队);侦察3连161人 (56师特种连65人,工兵、防化、通信分队);炮兵连110人(55师165团炮连);特种连65人(56师工兵、通信分队)。配属各类火炮21门,各种车辆44台。其中56师168团9连是闻名全军的“邱少云连”。在历时一年多的侦察作战中,第9侦察大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方向战场,执行渗透(抵近)侦察600余次,组织战斗25次,取得俘敌13名,毙伤敌297名,摧毁敌驻兵房20栋、电台1部、82迫击炮1门、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各1挺以及部分工事,排雷426枚的战果。侦察2连被成都军区授予“侦察英雄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这支侦察大队三连有一位来自邱少云连队的战士,他叫郭军,祖籍甘肃陇南康县长坝大山人。他也是当时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战地著名摄影记者,在老山一边执行侦察作战任务,一边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老山作战图片,成为军史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寒门子弟喜从军</p><p class="ql-block"> 郭军,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康县大山农民家庭,当时由于经济落后,大部分家境都十分贫困。郭军初中毕业没读两年高中由于学校离家很远,便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务农。郭军虽没有读到高中毕业,但他通过看《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电影,深受影响,从小就立志走出家乡,当兵报国。1980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过体检政审,当年11月接到入伍通知书喜报,他从原康县长坝人民公社大山大队郭家林边生产队入伍,来到祁连山下,茫茫戈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驻武威市84897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团3营7连,先后任战士、连部通信员、给养员。1984年10月军队裁军后他被编入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连9连。</p><p class="ql-block"> 郭军入伍后在部队严守军纪,服从命令,连队几经调换,他刻苦训练的意志从未消减。在练好军事素质的同时,他还刻苦钻研摄影技术,用自己积攒的津贴买了一部120相机,一边学习,一边免费为战友们拍摄军营生活,他拍摄的许多反映战士训练生活的照片被《人民军队报》采用,并成为80年代部队两用人才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苦练杀敌赴疆场</p><p class="ql-block"> 战争风云说到就到。1985年8月20日,上午9点,56师、168团两级工作组突然来九连,传达兰州军区作战命令,命令168团九连进入战前准备状态,并从即日开始有针对性地进入临战训练课目。8月底,郭军所在连队加大训练强度,按照一切从实战出发要求,增加了侦察兵专业擒拿格斗、捕俘、战术、敌后侦察、军事地形学及使用新武器等课目的训练。在基础训练中,全连将倒功由沙坑训练改为在水泥地板上训练,在师、团两级机关工作组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经过12天的军事、政治、装备物资上的准备后,侦察连齐装满员地于1985年9月3日,从武威驻地出发又前往张掖市临泽县部队驻地参加兰州军区第九侦察大队成立仪式。9月4日下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副司令员马尉志前来参加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由马尉志副司令员主持,在全大队的阅兵式上马副司令员宣布兰州军区第九侦察大队正式成立,赵先顺司令员为大队授军旗,大队长马勇代表大队全体官兵接旗。大队成立后在临泽经过16天的临战训练和各项准备,于9月20日中午12点,在19军首长和55师广大官兵的欢送下郭军随第九侦察大队官兵前往张掖火车站秘密踏上了开赴云南前线的征程。列车经过6天火车4天汽车的输送,他们于1985年10月1日,到达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者阴山前线任务区,临时驻扎在杨万乡新寨村,这里距离国境线9公里,在此地进行紧张而扎实的超负合的22天的战前训练。</p><p class="ql-block"> 奋勇杀敌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南疆,炎如夏季,临战训练结束第二天,即 10月23日,郭军所在的连队秘密前移到国境线上,他们的任务区是者阴山至云南和广西省的交界处的富宁,国境线长187公里。这次参战,兰州军区派出了3个侦察大队,新疆军区的第8侦察大队,19军的第9侦察大队,21军的第10侦察大队,这3个大队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越南军队的特工,越军的特工就是他们的侦察兵,他们长期以小股特工人员越境侵犯我国领土进行破坏破袭活动,给我边防部队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伤害。</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边境军民生命财产安全,1986年5月的一天,郭军所在班排接到诱捕设伏打击敌特任务,当时正值炎热季节,郭军率领班排连夜潜伏至敌特经常骚扰的区域,由于该区域林密草深,蚊蝇肆虐,蛇虫具多,为了避免无效伤亡,侦察兵将裤腿扎紧,整整在深草中潜伏了一夜。潜伏的战士有的手、脸被蚊虫叮咬得痛痒难忍,有的队员毒蛇从脖胫上爬过,郭军的手也被毒虫叮咬得红疼肿胀,但所有队员心中只有一个默念,他们是邱少云连队,绝不能因蚊虫毒蛇叮咬暴露目标。经过一夜静静的潜伏守候,第二天天刚微量,浓雾中就听见越军走动的声音。郭军见时机已到,示意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当越军进入没伏圈后,潜藏在路边高坡密林中的侦察兵,如神兵天降,突然跃岀丛林快速展开捕俘行动。狡猾的越军见我侦察兵堵住后路,截断前路,迅速开火,但郭军班排先发制人迅速以火力压制,击倒两名敌特工,剩余三名见势不妙,凭借对地型熟悉,跳下路坎,钻进密林,负伤而逃。郭军见目标已暴露恐遭敌炮火覆盖,迅速命令全排撤离阵地。象这种诱捕设伏任务对侦察兵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经常采取主动出击打击重点目标和设立伏击圈诱敌深入、敌后破袭等战法,在前线有效打击了越南特工的嚣张气焰。据郭军回忆,从1985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1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班、排共参加各种作战行动87次,圆满完成了连首长交给我的各项作战任务,并荣立3等战功1次。</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参战感受时,郭军说:"在一年的者阴山实战历练中,他实践了由班长到排长的转变,他感谢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连队这个大家庭,感谢连党支部连首长的培养和信任,他很庆幸是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1个兵"。</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6日,第九侦察大队完成了成都军区下达的作战任务,并接到命令撤离者阴山国境线,撤离成都军区管辖,于10月16日回到武威驻地归建兰州军区。</p><p class="ql-block"> 专业摄影成老兵</p><p class="ql-block"> 郭军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钻研苦学精神,让团里的官兵十分佩服。 1987年5月,郭军调入邱少云生前所在团政治处宣传股任新闻干事,后又调入师政治部宣传科、166团政治处、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任新闻干事,一心钻研军事摄影事业。在从事24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人民军队报》、《甘肃日报》获奖,在1986年亚州尼康杯摄影大赛上获得二等奖,连年被兰州军区、集团军和所在单位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参加执行宁夏西吉、青海西宁、甘南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先后参加西安经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兰州经西宁至西藏的国家95信息化建设工程,参加2008年5月12日的陇南特大抗震救灾和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工作。</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为正师级待遇,但他不想坐享其成,仍发挥自身特长,回到家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拍摄了一批康县东西南北中,四季的风光照片,在甘肃日报、甘肃融媒体发表后,深爱广大摄影爱好者和读者青睐,为宣传自己的家乡献岀了光与热。</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图片均为郭军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