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死地,只能"破秦"--艰难建设南昆铁路的回忆之七

王立武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十六局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是一支为祖国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队伍。这支英雄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十六局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它的前身是铁道兵第十一师和十三师。铁十一师是早在抗美援朝时就组建起来的队伍,1951年9月,侵朝美军司令官李奇微依照1944年盟国空军攻击封锁德军在意大利境内使用的铁路线的“绞杀阵”战术,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实行严密的封锁,企图用“绞杀阵”战术把朝鲜半岛变成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亚平宁半岛。为此,美军出动2000多架飞机集中轰炸朝鲜新安川、价川铁路的“三角地区”。这个“三角地区”是北朝鲜铁路运输的枢纽和咽喉,铁路被炸断了,志愿军的运输线也就等于被切断了。铁十一师指战员和兄弟部队的战友们在这里与美国鬼子浴血奋战。他们针对敌机一个炸弹下来,路基就一个大坑,回填土方费时费力的实际,想了个办法,利用枕木排代替泥土补在弹坑里,省时省力,效果很好,非常适用临时通车之用,从而修筑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大破敌人的“绞杀阵”。回国后,他们转战南北,在黎湛线、鹰厦线、外福线、襄渝线、京通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铁十三师是1965年组建的,组建后不久就奔赴援越抗美的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回国后参加了襄渝、京通等铁路的建设。1981年两个师合并,1984年1月1日集体兵改工并入铁道部。80年代中期以来,不仅中国铁路“北战大秦,中取华东,西建宝中,会战京九”的史诗中都有他们汗润血凝的华章,而且在成渝高速公路、北京地铁西单车站、三峡工程交通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也威名四扬。这样的队伍肯服输,能垮下来吗?</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全管段、大面积、灾难性的困难,十六局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p><p class="ql-block">一项项重要的指示、命令、措施,通过电传由北京大本营飞向南昆铁路工地。</p><p class="ql-block">一位位局领导、技术人员、机关干部踏上了奔赴西南的列车,加入了南昆攻坚的行列。</p><p class="ql-block">十六局党委决定:派副局长陈树林到南昆主持全盘工作;派党委副书记欧阳干带工作组到康牛隧道蹲点;派工会主席叶如春带工作组到岔江一号隧道蹲点;派局总工程师薛继连和局纪委书记兼三处党委书记侯向东到喜旧溪大桥蹲点;派新提拔的副局长王北京到犀牛塘隧道蹲点。截至1996年4月,十六局先后共有6名局领导住到南昆铁路工地现场。到现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六局党委书记沈柏铭说:“我们十六局在南昆线唱的是‘群英会’,是大戏。”韦彩猷局长说,“我们十六局从来没有挡道的历史,南昆线同样不会挡道!”</p><p class="ql-block">《鹤林玉露·补遗》篇云:“若论兵法,则置之死地生矣。项羽救赵,既渡,沉船破甑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p><p class="ql-block">身处死地,十六局只能“破秦”!</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昵称:王立武</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4976624</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5月31日</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