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挡案:掀开建文帝下落谜团一角

平和凡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时光越千年。</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明惠宗朱允炆,得太祖朱元璋亲诏,立为皇帝,年号“建文”,即位仅四年。太祖病逝,其子燕王朱棣(永乐皇帝)发动了“靖难之变”攻入南京应天府。突然见明皇宫起火,只留皇后一具烧焦的尸体,建文帝携王子文奎,下落不明,不知所踪。</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棣为此曾不惜花大量财力物力,让郑和七下西洋找寻建文帝。</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寻找建文帝下落的不仅只有他的叔叔朱棣,历朝历代的文史研究者专家们也一直坚持不懈追踪考研建文帝的最终去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但是,朱允炆,这位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仅仅四年的建文帝,他的下落自600多年以后至今就一直笼罩在一团神秘的面纱之下……</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建文帝朱允炆画像</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文帝朱允炆与王子文奎不明所踪,成为了明朝第一大悬疑案!历史上有三种说法:自杀、出家或出海逃亡。自杀说,但死不见尸!出家说和逃命说,但出家于何处、逃命亡于何地?一直是个谜!</p><p class="ql-block">600多年来,古今史学界及民间坊里,对建文帝去向始终诸说纷纭,莫衷一是,聚讼纷呈多达五十余种说法。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还专门拍摄了科教片《追踪皇帝》。</p><p class="ql-block">如今,是否也可以增添了另一种说法?!建文帝当年并不是像《明史》《明通鉴》等记载、传说与猜测的那样,是从云南逃亡海外,而是隐姓改名,先潜藏于朝鲜,而后最终落脚于日本?!</p><p class="ql-block">辅予增加这一种大胆的猜测和有力的说法与根据是,从300年前古代日本著名画家的族谱中发现了这一个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得从我购自日本流回的二幅古代画轴说起。</p><p class="ql-block">2024年五一节后,笔者从专营日本流回古物的网络微拍店里看到了二幅日本古代老画:一幅署名为《山鹰图》。上面只留下不多的介绍文字:《山鹰图》曾我蛇足(日本)室町时代派始祖的墨溪之子。“曾我蛇足,代表了日本室町时代曾我派始祖的画家。被认为是曾我派始祖的墨溪之子、夫泉宗丈的说法。”画幅尺寸为89 x 39 cm,纸本。日本室町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p><p class="ql-block">另一幅为《人物图》作者:曾我萧白(1730-1781)江户时代10代蛇足。尺寸为127x52cm,纸质。日本的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清代早期,至今也有3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店家介绍此幅作品作者是:“曾我萧白(1730-1781)明太祖十四世玄孙,日本江户时代一位特异且叛逆的日本画家。他钟爱中国佛像和道教肖像题材,他的人物肖像画极具个人风格,具有强有力的动作和怪诞的表情,现存于东京国家博物馆的《崭山长卷》和《寒山拾得图》两幅最著名……曾我萧白是日本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我蛇足《山鹰图》(日本室町时代)</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山鹰图》和《人物图》二作品,都是典型的古代日式装裱,也都是日本古代老画。</p><p class="ql-block">《山鹰图》画面没署名,只在左下角盖了一枚色泽老沉、不细察看几乎可以忽略的篆书方形印章:“蛇足”。这种风格特征在中国宋元时期的画幅上经常可以见到,盖因是早时期画坛流行的一种隐姓埋名的惯例罢了,直到元明时期这一种惯例才有了彻底改变。而这幅画只有盖章而没有署名,似乎表明他在刻意回避着什么?!</p><p class="ql-block">《人物图》画面只题竖写着一行文字:蛇足轩道人。下面盖着一枚不易辩识的篆书印章(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二幅作品都出现了“蛇足”文字,且前者是典型的日本室町时代时期画作,而后者画作也符合江户时代作品特征!对于日本的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等年号以及画作特征我是有些熟悉。这也明显体现了“蛇足”画派一脉相承的作品特点。</p><p class="ql-block">对于几十年如一日对人文历史兴趣、对业余古典字画收藏喜爱的我,敏锐地意识到这二幅年代气息久远、不同凡响的画作,以及从店家推荐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中,隐藏着极其宠大的人文艺术历史的信息量,值得去研究挖掘!更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和坚定了我的判断,当即毫不迟疑拍下,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不曾想,在尔后鉴定作品和查询资料过程中,才发现此《山鹰图》《人物图》确实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竟让我闯入了一个充满秘密的中国历史悬案漩涡之中!从而依稀隐约掀开了那一幕发生在中国明朝与日本室町时代的神奇面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我萧白《人物图》(江户时代)</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好处是,查找资料十分方便,来源广泛。只要方法对头,尽享海内外资讯资源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店家提供的“《人物图》作者曾我萧白(1730-1781),明太祖十四世玄孙,日本江户时代一位特异且叛逆的日本画家。”“明太祖十四世玄孙”这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并入手查找资料。</p><p class="ql-block">首先,我查找了日本的室町时代为公元1366年至1573年。而后找到了日本 “曾我派”的资料:曾我萧白,为日本江户时代“曾我”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祖先是由朝鲜来日本的画家李秀文创立。”</p><p class="ql-block">其次又找到了日本的“曾我萧白”世族宗谱显示:1730年在日本出生的画家曾我萧白,自我标明是中国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十四世玄孙、江户十代蛇足等,以及蛇足轩、蛇足轩道人等众多名号,并在他流传的大量画作中题字作跋显示表明。</p><p class="ql-block">也确实,在“曾我萧白”画家的世族宗谱显示其一脉世代传承:明太祖朱元章——懿文皇帝朱标(太祖长子)——秀文(画家,即建文皇帝)——蛇足(建文帝之子)——宗文——绍先——宗誉——绍祥——直庵——二直庵——玉翁——绍兴——绍叔——曾我萧白。</p><p class="ql-block">资料也披露,国内山东省一位画家在日本旅游时也买到一本《曾我萧白画册》,从画册中他也发现了记载的宗籍祖谱:曾我萧白为“明太祖十四世玄孙”的线索,也发表了这一重要发现的分析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秀文即“曾我萧白”世族宗谱里“懿文皇帝”朱标的后代“秀文(画家)” ,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也据历史记载,建文帝出家时的度牒名就是“应文”。因此,建文帝带着太子文奎亡命逃到了朝鲜后,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秀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我萧白《鹰图》(注意落款)</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版于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的《史料通信叢誌》中亦有对“曾我萧白”的始祖曾我秀文之介绍,译录如下:</p><p class="ql-block">“善画者秀文,乃明国人,后于圆融院永和寺归化本朝,谓是朝仓氏老臣曾我氏之婿,世云唐人秀文。”明和唐都是中国人的时称。</p><p class="ql-block">时间、地点、人物都有据可查,也能一一对上号。</p><p class="ql-block">由此,当年建文皇帝下落不明的神秘面纱似乎揭开了一角:中国明朝的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带着太子文奎,蛇足即是和建文帝一起“失踪”的7岁太子文奎。当年,建文帝虚幌一枪并没有从云南出逃,而是隐姓埋名,先是亡命逃往朝鲜,而后最终落足日本,做了画家“秀文”行世。而在朝鲜、日本国度都是东方人脸孔,要隐藏起来也是十分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曾我萧白”世族宗谱中共有四位在日本画史上著名的画家。除了曾我蛇足(太子文奎),日本室町时代后期的画家外,还有曾我直庵,日本桃山时代画家。加上曾我秀文(建文帝)、曾我萧白,“曾我”家族十四人的宗谱共出现了4位著名画家。足以显示这一明王朝皇族后裔崇文崇艺,一脉相传。</p><p class="ql-block">而“曾我”一词在《说文解字》中也隐约出处是“朱”的南京方言读音;而“蛇足”,即是有足的蛇就是龙。因此,“曾我”“蛇足”便可以推断为建文帝和王子文奎在日本使用的名字或名号具有很特殊的象征意义。也表明建文帝对心中的王朝、对其儿子寄予了殷切厚望,也是他念念不忘的最大的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太子文奎能回归龙国,成为真龙天子。</p><p class="ql-block">由此是否可以证明,在日本这个远离大陆的偏僻岛国的茫茫人海中,隐姓埋名着一支从中国元明时代流亡至此的中国帝王家族血脉?!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中原文化遗落东夷小国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明代开始没落的华裔皇族的世界里,又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故事和人间奇珍异宝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我萧白《鹰图》落款是“明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仔细端详我珍藏的这二古代画幅吧。</p><p class="ql-block">曾我蛇足的《山鹰图》,日本室町时代,尺幅不太大,但历史太过悠久纸质牙白泛黄,因自然老化折射出岁月恒久旧蚀痕迹十分明显,画上的墨色也因年久氧化而显沉旧凝重,但画面兼工带写、工笔写意在一幅画中浑然天成,显示出不凡艺术功力。整幅画构图严谨,笔力雄健,力透纸背,线条精美,墨色粗细富有变化,水墨层次丰富清晰,洋溢出的浓郁纯正的大唐宋代绘画气派,符合室町时代的年代特征,自然也是稀有罕见。</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画中雄鹰、古树造型典雅高贵、气质优雅,显得威仪大气;画面显示大气磅礴,有极好的艺术立体感、空间感,处处显示王者风范,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宋元古典画法而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我萧白《人物图》,日本江户时代,尺幅较大,画幅中一位携抱古琴的闲适老者,衣官飘逸、款款前行,人物笔墨大刀阔斧,表情夸张,线条豪放粗犷、率性洒脱,具有中国宋元梁楷一路的艺术风格特征,表现出画家对宋元人物画法十分的精道熟练,显示其不愧是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虽然画幅也是古老陈旧痕迹,但与《山鹰图》的纸质相比,明显与室町时代之物有极大的年代落差,属于典型的日本江户时期作品特色,处处显露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营养、处处可见中国传统笔墨艺术的韵味,画幅充满中华宋元人物写生写意艺术美感,让人震撼欣喜不已!难怪曾我萧白的水墨大写意作品在欧美倍受瞩目,波士顿美术馆等大型博物馆竞相购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我萧白(其山水画具有典型的中国宋元山水艺术风格)</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允炆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建文元年。</p><p class="ql-block">建文元年秋七月(1399年),燕王朱棣(永乐皇帝)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建文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p><p class="ql-block">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攻入金川门下。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突然起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一具烧焦了的残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乐皇帝一直想抹去四年的建文朝代,而把洪武年延续了四年。但这一切仍改变不了建文帝的四年历史,这也是建文帝留给后代后人的历史悬案。六百余年来,人们从未间断对这一历史悬案的探究,但至今为止,仍然迷雾重重。</p><p class="ql-block">现在,从日本二幅古代画作中、从300多年前日本画家“曾我萧白”的世族宗谱中似乎找到一些新的蛛丝马迹,其新的证据也佐证了当年建文帝逃亡日本的历史史料当为可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悬案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去考证。</p><p class="ql-block">我手中保留的日子本室町时代“蛇足”绘画真迹《山鹰图》和江户时期“蛇足轩道人《人物图》,即是唯一可以显示建文帝太子文奎曾经留在日本世间和这一皇脉相传的历史证据链,也是一件可以清晰印证最接近建文帝下落的时间烙印的珍品。</p><p class="ql-block">近600年的皇朝帝子御笔和皇族后裔真迹尚存于世间,其艺术价值和人文历史意义自不必说!重要的是似是可为这中国明代这一段历史悬案补上一笔新说,也为这充满神奇的明代灰色地带补上一抹清晰明了的亮色!</p><p class="ql-block">多么荣幸,二幅历史老画,却在共同讲述着那一个充满神秘的中国600余年的神奇故事,见证了那一段历史风云变幻莫测。</p><p class="ql-block">真切地希望建文帝的历史重重谜团早一天大白于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六一于厦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曾我萧白《钟馗》(此画中的印章与我珍藏画中的印章一致)</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欣赏:曾我蛇足《山鹰图》(日本室町时代),尺寸为89 x 39 cm,纸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欣赏:《人物图》曾我萧白(江户时代·10代蛇足),尺寸为127x52cm,纸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感谢有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路同行</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