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的回忆一一当年打螺絲的经历

泥土瓦罐一lu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学梦和大学打工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女儿艳艳开车来我家,希望去武大中南医院看望她的公爹。他今年在中南医院已安装了七个支架,血脂高,到处堵塞。看完之后,说是去武大附小接外孙女。我这是第一次坐着小车去珞珈山。看了附小,时间还有2小时,就兴趣来了,想去寻找我当年在水利电力学院工作的场地。</p><p class="ql-block"> 1977~1978年近2年的时间,我们单位在此接了几个工程。那时根据甲方学院方要求必须有三个以上行业工程师资质的技术人员。于是就在武锅,武汉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大型企业聘请4位“星期天工程师"。因为聘请的工程师既不是一个单位,也是按天计酬,谁也没有责任,时来时不来,而且是一个星期只有一天。工地上任其师傅们去搞那些实验工程,有经验的却不懂实验目的,甚至是实验施工图纸。所以拖延工期,关健是一塌糊涂。水力电利学院把单位起诉,洪山区法院判赔百万给学院。在当时这个单位就是破产。</p><p class="ql-block"> 破产还不说,这个乱摊子工程,学院也一时找不到那家单位接手。</p><p class="ql-block"> 后来单位请求和解,表示给一年时间,重新组织施工队伍,完成合同而达成谅解书。</p><p class="ql-block"> 单位书记是汉阳区有名的女强人,曾于1954年在武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她与我交谈,希望我来接手。我以自己是机械加工,模具工而已,实验室技朮跨度太大,我也不具有工程师资质,我承担不了。但书记几乎是央求我,说谅解书没有要求工程师资质问题,看在全厂百余人破产生存问题,你去试一试,搞不好,决不责任于你。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接下任务。</p><p class="ql-block"> 主要问题是在水利电力学院水工能量试验室及气蚀试验室,承担为葛洲坝工程进行水工能量实验,水流产生汽泡对水轮机螺旋桨叶片腐蚀等的实验装置的制作与安装。我与室验室吳甲铨主任和林明灿教授请教,希望了解整个原理过程,他们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住在实验室,用了一个星期了解全部图纸,施工现场及问题诸多的实际。把主要的不合格的装置全部切割拆下来,大型构件都是重新在武重加工,重新安装。我带的都是企业年轻技工,只有一个比我年长的焊工,忙时全部不许回家,都在实验室住。前后二年,终于完成最复杂的气蚀实验室。几年后,几个实验室都取得实验成果,先后都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级实验室。几年后为评定职称,实验室为我开出工作经历。加上我在新的单位搞的产品设计,4次得到武汉市政府奖励证书,轻工业部集体项目创新证书以及江岸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专家。</p><p class="ql-block"> 当初兄长也是黄石路中学,市实验高中也是学俄语的,而77年高考只考英语,在获知恢复高考有3个月之机,从认识英语ABCD开始,“疯狂英语”了。熬过近十年的知青和木匠生涯,最后考进武大无线电系空间专业,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我在77年也做大学梦,拼命听中央广播台陈琳老师的英语讲课,数理化对我不难,想参加第2年高考,结果却进了武大水利电力学院,当了一个打“螺丝"的。当然是一亇打高一点的“螺丝"。</p><p class="ql-block"> 工程进行得很顺利,跟老师们也关係融洽。听说学院有为老师子女开设的考大学辅导班,而且是免费的。就请实验室主任或教授们推荐。</p><p class="ql-block"> 他们与我交谈,得知我年纪青青就已经是七级工,加上补贴奖金每月八十多,他们说我们都是61年~63年武大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虽然是实验室主任或付教授,文革时期经历辛酸,也没有升迁,至今每月工资也只有七~八十元,那你读大学,单位如不让你带这高的工资读书,或者是读完书,工资能有多大空间,你想好了没有?</p><p class="ql-block"> 想想老师们的看法确实是有道理。于是就推荐我们施工队中年轻的、参加工作不久的、高中生王建倍去半天上工半天去读辅导班。当初我没有告之厂里,王建倍当然是全勤的,考上读书期间则是政策规定的带薪读书。当然这也是王健倍自己的愿望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女儿开车带着我到处转,到处问,最后在一张武大指导图参考下,终于找到了47年前的我施工的实验室。尤其是水工实验室,还有部分实验装置仍在,与管理人员讲了当年经历及当时实验室主任,设计的教授,他打开实验室门,让我们进去,寻找并拍照。有的被折除,重新建设豪华的国家实验室,大学变化太大了,我凭记忆并查看学校内的地图,找到当年的泥沙实验室。</p><p class="ql-block"> 其中由谢鉴衡付教授设计的泥沙实验室,按缩小100倍建立的葛洲坝工程模型。其加工的管道绝大多数法兰直径都在六~七百毫米以上,我把厂里里车床从车床头,刀架,尾座都增加160,其直经增加了320毫米,加工出数百法兰盘,解决泥沙实验室的管道连接问题。谢教授因研究泥沙对水垻堵塞问题,作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他与我母亲同年,也是湖北人,洪湖赤卫队诞生的地方之人,也去世十年了,他的泥沙实验室已经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水资源与调度工程国家实验室",Ai实验室,谢老可以安魂了。林明灿教授广东人,命途多舛,出差途中,曾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六十多岁就走了,他为人亲和,当年大学的公开课他是主讲,可惜我听不懂。吴甲铨主任,如果健在,应该是近九十多岁,他为我写的工作经历我还保存着。真的是“珞珈山樱花依旧,老教授英姿何处?</p><p class="ql-block"> 发几张照片供诸位欣赏。</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大学梦,虽然没实现,但现实是:人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的是比学历重要。</p><p class="ql-block">刘恭信24年5月28日</p> <p class="ql-block">这个高压实验室的大门和钢屋架是我们生产或吊装的。现在看来实验室被高墙隔开了,原来的跨度有30多米。大门是铁道部的图纸,一吨多的大门,不费劲就可打开,是滑道式,现在就是一般门轴式,好象更换了?</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当年水利电力学院主要行政大楼,在大楼下行500米就是当年的葛洲坝缩小模型的泥沙实验室。如今已经是气势恢宏的“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国家实验室",Ai水资源实验室。也得到值班人员的确认,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站在武大1893校徽前,还有一亇永是珞珈一少年的标牌,我想外孙及外孙女从武大附小学习,我却不是的,我曾经在这里打过“螺丝"。当然也吃过近2年学院学生食堂的饭菜,还可以,至少比新疆连队伙房的伙食强得多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