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前飞来云南基于两方面的原因:1.疫情稳定可控;2.暑期来临,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预订7月2日机票,是计划离开上海两周后即可自由去往各地。</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日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p><p class="ql-block">来源: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p><p class="ql-block"> 2022-07-04 09:24:43</p><p class="ql-block">7月3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例。累计确诊病例154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30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022年7月3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60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17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838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19人。</p><p class="ql-block">全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解除医学观察者,尚在医学观察15例(境外输入10例)。</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却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本世纪初正式定名为翠湖。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门是翠湖公园的入口,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汉白玉墙面和碧绿栏杆为特色,冬天是观赏海鸥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翠湖”面积21公顷,水面就占了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美韵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阁外型美观,飞檐黄瓦,点缀着翠湖春色,亭内有前后两个内院,为各种展览举办之地。</p> <p class="ql-block">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p><p class="ql-block"> 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p> <p class="ql-block"> 景区旁边的茴香云南盛·过桥米线(翠湖店)价格有些小贵,但仪式感很强,应是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 南强街巷是昆明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区,该街区由南强街、鼎新街、北后街、金碧公园、端仁巷、履善巷、宝善街、晓东街、南屏街、祥云街等组成。南强街巷占地面积 3.5 万平方米,东西长约800米,街区现有商户200余户,从业人员超3000人,日均人流量超4万人次,年营业额过3亿元。</p> <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占地面积89公顷,是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傣族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傣家竹楼,通过蜿延的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以及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家的浓郁风情,是傣寨真实的民间景观再现 。</p> <p class="ql-block"> 水族寨依水而建,围农具成景,主要由云南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代表性的板屋系“街面房”式的建筑,以及八卦轮、龙潭、大龙树等景观组合而成,表现了水族文化的祖风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 布依族寨子傍水而建,两幢民居忠于民间的构建方式,实现了邛笼系与板屋系建筑手法的完美结合。寨内水榭回廊,曲径通幽,既是民居风情的浓缩,又是园林景观的新创,颇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 布朗族寨与佤族寨毗邻相连,寨内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表现了布朗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同时,广场也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举行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苗族村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颇具代表性;以典型的板屋系“吊脚楼”等民居为构建主体,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脚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了生活起居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独龙寨以一栋典型的板屋系木楞房民居为主体,迁入母子二人入住,展示了一幅人问烟火的真实画面。同时,又营造了一栋树居建筑,于是,寻回一段历史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 普米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垛木”双层民居样式为主,按民间方式合院围成。酥里玛酒以大麦为主料依土法酿制而成,向来有“土啤酒”的美誉,西头建筑营造了酥里玛“作坊”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怒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石片瓦顶民居为主体,或穿堂通达,或套房瓦连,台地石阶从容点缀,充分表现了怒族建筑生动的空间构成,以及营造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组合功底。</p> <p class="ql-block"> 傈僳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千脚落地”民居建筑为主体,表现了傈傈族民间台地环境的造型特色和组合形态,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傈傈族民众的审美情趣与豁达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p> <p class="ql-block"> 回族村落,主要由民居楼、清真寺及街区等建筑群组成,并有园林园艺景致点缀其间,较完整地表现了云南回民建筑的布局风格与构建特征。</p> <p class="ql-block"> 瑶族寨子由民居吊角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一些道教文化元素的渗入,颇具典型性。</p> <p class="ql-block"> 拉祜族寨与基诺族寨紧紧毗连,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葫芦平面,核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诞生于葫芦中,因此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p> <p class="ql-block"> 佤族寨位于“翠漪洲”东南角。寨内分布有茅草顶的干栏式建筑群、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司岗里石雕以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场正中的牛角为佤族的寨桩,广场前的两个石人分别为佤族的男性和女性祖先。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场中两个石人雕像分别为佤族最崇拜的“木依吉”和“阿依娥”。</p> 刀杆广场表演 <p class="ql-block"> 基诺族寨与佤族寨、布朗族寨一桥相连,隔水相望。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幢幢基诺族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群众的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p> <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白族村占地62.5亩。村内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白族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戏台”、“本主庙”以及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业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p> <p class="ql-block"> 壮族村,迎面有祭祀龙王的龙柱,两边是先民绘制的天王崖画和为纪念传说洪水泛滥时帮助先民度过劫难而建的石葫芦亭。祭祀玉皇大帝的昊天阁和传说能驱邪纳福的硕大铜鼓耸立在广场两侧。杆栏式和麻栏式民居、壮族青年社交休憩的“情廊”、村寨长老议事的“老人亭”,及龙树和“三七”园,稍远处别致的风雨桥和旋转的水车,映衬出一派秀丽的壮乡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摩梭民居就地取材,用圆木横垒为墙,建成合院式寨楼居住,这类井干式建筑又称木楞房,具有较好的御寒保温性能,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生态观。摩梭人保留了母系大家庭的基本形态,呈现在您眼前的是一个完整的摩梭家庭的四合院,由正房、经堂、花楼、门楼等构成,正房坐北朝南,通称祖母房。居住一家中最年长的女性,同时也是一大家人饮食、待客、议事的核心场所和与神灵接触沟通的地点。花房称阿夏房,是婚龄女子的住房,一人一间,供走婚用。经堂,供佛及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摩梭院内外,</p> <p class="ql-block"> 纳西族村占地49.5亩。入口处有纳西族保护神“三朵”塑像和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重彩绘画和精细木作为特色的“三坊一照壁”、“民居院”、“花马坊”、“工艺楼”、“廊房”等重要建筑围合烘托出“四方街”。</p> <p class="ql-block"> 彝族村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头内祖师形象表现了彝族虎鹰文化。太阳历广场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10个朝向不同的月球造型,外圆周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歌舞楼、民居房、汤锅坊及织绣间,以及土司院等,表现了生态和谐。村中建有斗牛场和茶山园,还有秋千等民间体育设施。</p> <p class="ql-block"> 哈尼寨占地15亩,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爱尼母子房,日月广场;有表现哈尼族关于鱼生万物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表现哈尼族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 德昂村建筑纳入了能容纳数十人居住的德昂大房子,毡帽顶的小房子,还有颇具浪漫色彩的大公房、小公房……还建有“龙阳塔”标志及佛教奘房、佛塔。</p> <p class="ql-block"> 景颇寨占地15亩,有宽敞大方的各式民居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山官房”。建筑形式集中表现了景颇族“干栏式”、“倒T型”等结构特征和布局形制。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案和雕塑象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愿和骁勇刚毅的性格。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奉鬼神,崇拜祖先。</p> <p class="ql-block"> 阿昌族寨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藏族村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中甸地区的坡顶民居和德钦地区的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从民族村南门出来向正南方向步行200多米便来到滇池海埂公园。</p> <p class="ql-block"> 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p><p class="ql-block"> 天然的海埂公园,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佳境。画阁、石舫、观海长廊、葱绿的草坪、艳丽的樱花林、豪华游艇、海滨休闲广场、冬春飞来的千万只海鸥,使人与自然和谐浪漫。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项目,整洁葱绿,动、静结合的自然环境。如身临其境,能使您情趣盎然、心旷神怡、美在其中,流连忘返。海埂公园欢迎四方朋友来相聚,共同度过一个温馨浪漫的假日良宵。</p> <p class="ql-block">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中国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期184天,国内外参观人数达到950万人次。整个园区结合世博会主题和园艺博览会特点,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布局,自然、弯曲的路径体现了追随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 昆明金殿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p><p class="ql-block"> 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年),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且保存最完好。</p><p class="ql-block">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悠久。金殿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