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梦的路上》~我的回忆录

美好时光

<h3><font color="#010101">  前言 往昔,那些充满活力和梦想、充满希望和阳光的日子总觉得是长长的,我乐天自在,无所畏惧,挫折也好失败也罢,因为自己有大把的青春年华,有着足够的一辈子的时间去改变,所以我不怕。而现实却是,一转眼,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流逝一年又一年,光阴就这样不声不响掠过一载又一载,不知不觉自己的人生就迈入古稀之年了。我本想默默地静静地让时光离去,平淡而坦然地面对未来,可还是忍不住记下了这往日的一切,以此祭奠我曾逝去的青春年华,纪念我曾美好的岁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1956年8岁入学,是母亲亲手给我缝的书包,写字的文具是石板和石笔。晚上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妈妈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看我歪着脑袋写作业,清晨妈妈最喜欢听我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妈妈给我缝棉衣,我穿棉衣要爱惜。"小学一至四年级就读于汨罗沙溪关山小学,这期间记忆最深的是我十岁那年,个头刚好高出讲台,就在万人大会上对着喇叭放声歌唱:"生产大跃进啰,大家一条心,农业纲要四十条,五年来完成……"另一个历历在目的活动就是,每次周末放学后,老师就指导我们几个优秀学生拿块小黑板站在十字路口教过路人识字,一定要过路人认熟几个字例如"人民公社"、"大跃进"等等才准过路,那是一次"全国扫盲"运动。我1962年高小毕业于汨罗沙溪完小,沙溪完小的校舍曾是一个大富人家的祠堂,叫做伏家屋场。读高小时,最喜欢音乐老师教我们唱《洪湖水浪打浪》,很羡慕老师会弹脚踏风琴,多想自己也能坐在琴前,十个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出动听的声音。照毕业照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有点紧张,果真照出个丒小丫。</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62~1965年初中就读于原湘阴六中,后来汨罗县由湘阴县划分出来了,改编为汨罗四中,因学校地理位置于铜盆公社的一座小山坡上,所以又称为铜盆中学。校舍虽然都是平房,但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教室洁净明亮课桌椅整齐有序,课间欢歌笑语,一派生机勃勃。在初中,我于1964年被评为湘阴县优秀少年。担任学生会文娱部长兼班上文娱委员,领舞最逗乐的舞蹈是《菜地里的欢乐》中的一段“大白菜呀小白菜呀,长得象个姑娘胖又矮呀,大冬瓜呀青又白呀,一五一十,十五二十,瓜架上吊下来,吊下来……”。最得意的、由语文老师批改后张贴在“学习栏”里传观的作文是《小菜半年粮》,那是一篇简短的论说文。最酷爱的科目是数学与俄语,无论哪种级别的竞赛总是名列前茅,能让老师满意开心。有时我也淘气:有一次还没打下课铃,我的眼睛就望着窗外那条通往学校食堂的泥泞路,几何老师周宏凯用小粉笔头丢过来打中了我的额头,那是在提醒我,上课别开小差。毕业前夕,有一天我困得很,就和同伴女同学邹金枝逃课到旁边的铜盆小学的二楼木地板上睡了一大觉,被班主任唐雨阳老师发现后,狠狠批评了我们一顿。我梦想将来去当一位优秀的俄语翻译,能走遍天涯海角,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课余时间我最喜欢打乒乓球,渴望被选入校乒乓球队,能代表学校去县城参加乒乓球比赛……1965年我初中毕业了,满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将来去当一位好老师”的远大理想考入了岳阳师范。</span></p> <p>下图是我初中毕业52年后的2017年9月30日,和几位老同学回探母校~原湘阴六中,想去寻找昔日我们课余漫步的足印,谁知时过境迁,人去房空,校园面目全非。当年我们书声琅琅的教室(见左上图)和谈笑风生的宿舍(见左下图的房屋)均变成了杂草丛生的废墟;曾经宽敞洁净的林荫道两侧的绿茵大树下,矗立着同学们学习交流和校刊张贴的玻璃窗框(见下面两图的道路),如今变成了一条泥宁小路;右上图是当年班主任唐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如今千疮百孔不堪入目……我们很惋惜,心情多不爽,却又不知变故之原由,我们只能把52年前放飞青春梦想的美丽校园印象深深地烙在自己的脑海里,作为永久的美好的回忆。</p> <h3>回忆母校~岳师:岳师的旧址在岳阳乾明寺街,高高的校门上框横书着“岳阳师范”的校名,我第一眼见到它时心里很激动~乡里妹子终于考入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岳阳师范”,来到城里读书了!走进校园,道路右边是一栋三层楼的女生宿舍,都是上、下两层单人铺,我好运气,分住在二楼的一个下铺。报到那天下午,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寒琦和不少女生想家,躲在宿舍哭鼻子,倒是好奇的我却提出来要“去岳阳楼玩”。女生宿舍楼右边就是学校师生就餐的食堂,还有浴室等等;我总是盼望围桌吃红薯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上街下馆子了,我一个人可以饱吃一顿。道路左边是一栋平房男生宿舍,站在女生宿舍窗前左望,可以看见男生出入。再沿道路往前走就是学校的篮球场,我们33班男生篮球队曾在这里参加比赛夺得全校第一名;我也爱好篮球,是班上女队的后备队员,可惜由于个子矮从未正式上过场。并列篮球场的左上方是学校大运动场如跑道等等,全校师生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在这里举行;我最害怕体育考试,尤其是惧怕跳高和跑800米。篮球场右边是一栋办公楼,办公楼的一楼除了档案室、资料室以外,还有一间宽敞明亮的音乐教室和许多小琴房,我们第一堂音乐课学唱的歌是《边疆处处赛江南》,我们班参加学校文艺汇演的节目是女声表演唱《种地瓜》,一群少女扮演农村姑婆种地瓜,逗得观众笑得前俯后仰;课余时间我常去琴房弹脚踏风琴,我很喜欢音乐。经过篮球场再往前走过一段石梯就到了我们的教室,晚饭后我常在教室里练习拉二胡,二胡是母亲托人用竹筒蛇皮自制的,因此,每当听到我的琴声,就有同学笑话我“是个算八字的”;我依然喜欢数学,什么“函数、三角”等等居然还有外班的同学经常问我有关概念和问题。照片中的“岳阳师范”是我们毕业若干年后修建的新校园,是我们当年进行劳动锻炼的农场,在县城郊区,离乾明寺街至少5里路,原来是一片荒土地,杂草从生,我们在那里开垦种植,自产自消的西红柿2分钱一斤。</h3> <p>  1966年4月底,我们被分配到岳阳黄沙街参加“春插”,我班易岳湘同学的家就在黄沙街。我们分散居住,我被分配到一家三代五口人的农民家里住下,三岁的小女孩很可爱,亲切地叫我“满满”,大概是称呼我为“姑姑”吧,她那娇嫩柔软的小手每天拉着我送出迎进。她奶奶对我很关心,家里好吃的都让给我,春插结束离开她家时,还塞给了我六个熟鸡蛋,这段情终身难忘。我在农村长大,在老家生产队春插时就被评为过插秧能手,所以这次支农不觉累,只是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中有时也伸伸腰四处张望一下,希望能看到本班的同学。</p><p> 这一年9月份,由学校审核批准,我们33班有20位学生代表赴北京参观学习,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心情多么激动!我们赶紧在天安门前请摄影师给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在毛主席身边 1966.9.6.留下这幸福的时刻!(前排左数第五是我)</p> <p>我单人照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借了张桂兰同学的。</p> <h3><font color="#010101">从北京参观学习回来不久,学校就进驻了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每天带领我们进行军事训练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照片中前排右一是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虽说我们走出了校门,离开课堂也长了不少见识,可在岳阳师范度过的三春四秋中只上了7~8个月的文化课,荒废了三年学业,虚度了三年最美学习年华,将来如何去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知所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8年12月,三年半的岳师生活过去了,我们将何去何存?迷茫中,我们找到岳阳县委强烈要求毕业分配,在岳阳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每人发一份介绍信回原藉找工作,就这样,我们没领毕业证,稀里糊涂从岳师毕业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离校时,全班师生难舍难分,留下了这张“山花烂漫,难以忘怀”的合影,前排左一是我,坐前排正中间的是我们的班主任盛老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男同学照了集体照。我们班男女界限很严,平时男女生之间几乎没有往来,可就在1968年12月25日晚上,在校的男同学相约全部来到女生宿舍,腼腆地问长问短:有关帮助女同学打包行李、明日乘车相送的一些事宜。女同学非常感动,找来一点柴火用盆子燃着,倾其所能买来一点炮米花,大家围坐着,话语都不多,也不知说什么好。哎,同窗三载半平日少联络,明天就要分开,各奔西东,何日能相见?此时各自心里都不知滋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女同学的集体照,第二排第四位是我,前排右三是寒琦。离校前,我俩约定要求分配在一起工作,便于互相照顾,于是离校时,我俩的被子衣物都捆在一起托运到越江火车站,共用一份托运单,可回到汨罗县分配时,她和31班的两位同学去了智峰公社,我选择回到家乡沙溪公社。在汨罗县分配的当晚,因囊中羞涩,是凤英同学(前排左一)把我带到她亲戚家留宿一晚。</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沙溪完小与三位校领导(校长陈陆斌,教务主任周瑞和,总务主任巣金城)一共四人创办乡村中学~沙溪中学。这所学校校舍曾经是一个大家族的祠堂,办学条件很差,加之当时还受“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根本就没有学生主动来报名上学。我们几位老师分别走羊腸小道,涉水流小溪,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请学生来读书。经过我们的努力,学校从无到有,由小逐渐变大。全体师生肩挑背扛,把“伏家屋场”祠堂拆迁,换学校旧貌为新颜。就这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发展壮大成了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初、高中兼备的完全中学。</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沙溪中学规模最大时,女教师仅三人: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工友,我,周金华,周群英。我担任一个班数学教学和全校的音乐教学。</span></p> <h3><font color="#010101">1977年2月正是寒假期间,汨罗县召开全县宣传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我与沙溪全体代表合影留念,第二排第五位是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1968年12月至1977年7月这十个年头里,我在汨罗沙溪中学和师生们一道艰苦奋斗,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憧憬着有朝一日能钻出鸟笼飞向云空,能跳出池塘游向大海,去更广阔的天地锤炼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挥洒自己的热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7年7月,我有幸调入了株洲市六o一厂子弟中学。六O一厂是1954年由苏联专家帮助办起来的国家级重点工厂,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知识分子扎堆在这里,子弟中学是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摇篮,来这里任教的老师真是任重道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要为争当一名优秀中学教师而继续奋斗。 1978年10月我的数学公开课受到了株洲市教委检查团的极高评价,他们夸我的教学水平是文革前重点中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就这样为我初到异地扎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当年获得了总厂百分之二的工资抜尖升级。1983年,苦读了五年的函授学习终于结束了,我以优秀学员第四名的成绩取得了数学大专毕业文凭。1986年由于工作扎实,教学业绩名列前茅,再次获得总厂半级工资奖励升级,同年5月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下面是我函授学习期间的课内外数学练习题集(将近30本)、毕业证、优秀学员证、名列第四名的奖品~《数学辞典》以及后来被评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的资格证书。</font></h3> <h3>1982年暑假,学校公费让老师们自由组合外出旅游,我和李令香等五位老师坐火车到了厦门,游览了普陀寺、鼓浪屿望江亭等景点,自己买螃蟹在宾馆煮着吃;然后坐8个小时汽车到了汕头,汕头的自由市场很繁荣,购买商品一定要防止商贩作弊;从汕头坐海轮到广州,我中暑晕船很厉害,身体似乎难以支撑,庆幸自带了“霍香正气水”解决了急患。从此,我每次远游都带着它,小小正气水,确能解决大问题,或帮助别人或方便自己。</h3> <h3><font color="#010101">1984年暑假,学校发给教职工的旅游费正好够我们全家去南岳旅游两天一晚,我们登上了南岳顶峰,这是我今生唯一一次与全家人一起的旅游,记忆犹新,终身难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南岳最高处的“祝融峰”,我们凌晨四点起床观日出,早餐后步行下山,羊腸小道路难行,可孩子们一点也不觉累,全家人游憩在郁郁葱葱的草丛中其乐融融!</font></h3> <p class="ql-block">1984年秋,我带领学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到岳阳市一中参观学习,由于事先未联络吃了个“闭门羹”,担心回校后挨领导批评,于是我找到在岳阳市三中任教语文的老同学李淑华帮忙,想要她请该校的数学老师给我们上上公开课,让我们作点听课记录好回去交差,可人家没有准备哪会接受?没辙了,我建议大家干脆到君山岳阳楼玩一趟再说。其间,我特意去看望了在岳阳“代代红小学”工作的谢凤英和陈岳保两位老同学。这一趟差事,我的运气真不错,等我们在岳阳玩了两天返回到学校时,由于学校曝光了个别领导人关于期中考试卷“舞弊”的丒闻,所以一把手当即换人了,根本没有人理睬我们外出学习的事情,哈,我们赚了一次忐忑不安的旅游。</p>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暑假,我和胡珍静老师由学校公派来到北京,参加在北京人民电影院举办的全国数学骨干教师教学培训班的学习,兼并旅游,历时23天,游览了北京所有著名景点,领略了首都的美丽风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文革串联期间的1966年我曾两次来到北京,都受约束未去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次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梦。</font></h3> <h3>1986年春季,全校老师到株洲市石峰公园踏青,我和郭华老师在公园合影留念。我身边这位年轻的郭华老师刚毕业时分配在我们年级组当外语老师。在1987年下学期~1990年上学期期间,我任教了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成绩突出,所以于1990年九月我被调到学校教务科工作,担任教务员、教务副科长等职。九十年代中期,我和郭华老师都调到了学校教科室工作,我任教科室主任,主持全校教研工作,兼任初中一个重点班的数学教学,和老师们一道研究操作着由我主拟的课题《精讲精练》。郭华老师担任外语教研员,逐步成长为了株洲市外语学科优秀带头人。九十年代末我俩都被评为了中学高级教师。</h3> <h3><font color="#010101">1986年秋季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瞻仰毛主席故居韶山和刘少奇同志故居花明楼,表示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革命传统。</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87年暑假,厂教育中心组织优秀教师赴张家界旅游,看我和徐翠华老师的着装和神态,大家都戏称我们像“长征路上的女干部”。张家界给我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夫妻岩,武士驯马,点将台,天女撒花,黄龙洞……因为这些景观是自然形成,所以它奇。又因为这些景观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艺术家们考究而命名,所以它名副其实。</span></p> <h3><font color="#010101">1987年寒假,我和焦罗英老师参加了全国数学骨干教师在上海举办的由徐方瞿老师主讲的平面几何基本图形分析法的实验教学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盖匪浅,在后面的平面几何教学中,方法更科学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成效显著:在1989年株洲市举行的初中数学竞赛中,我班数学科代表钟遒同学以105分(满分120分)的成绩夺得全市第一名,团体总分名列全市第三,这是学校有史以来在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在1990年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我另一班的数学科代表刘海涛同学获得三等奖,打破了学校在该项竞赛中获奖的零的记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参加学习,孩子们也放寒假了,在家无人照顾,我们只好把他们带在身边,学习之余,顺便带孩子们游览了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等地的著名景点,让孩子们也开开眼界,如照片中的太湖、西湖等等,美丽西湖的“三潭映月”我也是第一次观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8年暑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途经武汉到庐山旅游,这是我第一次登庐山,对庐山景点比较陌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悬崖边上的那棵劲松!在武汉街上,小偷把我背包口袋拉链拉开了被我发现没受损失。从庐山返回时在九江市买的江西五香豆豉和凉粉,确实味道不错!</font></h3> <h3>1989年秋,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游览了“滴水洞”,书记抢拍的这张照片,大家都夸我西装革履象个“来访外宾”。</h3> <h3><font color="#010101">1990年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游览革命圣地,我们来到了黄洋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1年9月国际烟花节在株洲举行,开幕式上我们学校担任了第一个节目‘’扬琴齐奏‘’的表演,学生家长统一着装当工作人员,我女儿担纲扬琴领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4年,厂教育中心举行厂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电大等五校的教学联赛,担任评委的我们虽然很辛苦,但是竞赛结束后领导奖励我们去深圳、珠海等开放区旅游一趟,由我领队。当年凡去深圳“中英街”的人,必须持有深圳市公安局长亲自签字的批条,我们享受了如此待遇,真是非同一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从珠海坐汽车到广州时,上了一辆黑车,汽车即将启动时我问了当地旅客才知道我们每人被宰了30元,于是我迅速下车拖住售票员已踏上踏板的单车后坐,这时,黑车司机“嘀滴……”不停按汽车喇叭,其意就是催我赶快上车,情急之下,我高声嚷道:“你不退钱我就报警!”于是售票员拉开钱袋拉链,我从中抓了200元就急忙上车。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太危险!</font></h3> <h3>1995年春节过后,刚满花甲之年从台湾旅游回来的班主任盛老师邀同学们到岳阳聚会,当我接到好友谢凤英同学的通知时,高兴的心情不可名状。1965年~1995年整整30年,这是我们入校30年的纪念。这次聚会由于通讯不便,许多同学未接到通知而缺席,只有平江县的同学到得最多,他们租了一辆中巴车当日来回。聚会主要由岳阳的谢凤英、陈岳保、叶世金等同学张罗组织,收集和打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通讯录,班主任盛老师向同学们赠送了她从台湾带回来的礼物,照集体照时,女同学都系上了盛老师赠送的丝绸围巾。晚上,胡足平同学做东,请我们留宿的同学在娱乐厅唱歌跳舞玩游戏,同学们推荐我参加了一个用淘汰方式抢坐凳子的游戏,即开始6个人只有5条凳子,不准用手去抢只准用臀部去坐,没坐上的就淘汰,淘汰一人就减少一条凳子,依此类推,最后我胜出了,为大家赢得了4罐饮料的奖品,哈……没负众望,真爽!</h3> <h3><font color="#010101">1997年,刚上任担任教科室主任的我,带领学校教研员和各科教研组长赴南方广东东莞一中参观学习。我们游览了东莞虎门等景点。途经广州时,游览了越秀公园等美景,在“五羊”雕塑前拍了集体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8年夏日的清晨和女儿一起在生活区的怡山公园舞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8年秋,我和张静岚老师随‘’厂工会职工福利北京旅游团‘’来到北京颐和园,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北京。这一次我随团集体又一次登上了万里长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9年冬,我以学校教科室主任和厂文教办评委的双重身份,带领学校三位参加厂教育中心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选手在海南旅游。有一个晚上我们住在“红灯区”,听说了不少红尘故事也遇到了一些趣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2年,年轻的教科室主任上任,即将退休的我最后一次主持召开学校教研工作会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3年7月20日,家有喜亊,女儿女婿携手从美国回来举行婚礼,才得以留下这珍贵的全家福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3年我送走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和所有教毕业班的老师一道,来到了香港、澳门等地旅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享受公费旅游。 澳门赌场是世界第三大赌场,室内金礕辉煌,门口有保安威武把守,戒备森严。据说赌徒进门很有讲究,若从正门“老虎口”经过则必输不羸。因我们只是去看热闹,所以就特意去看那“老虎口”张开究竟有多大。其实去那里参赌的人并非都是富豪,年龄上从齿嫩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有,赌资一两百元也能去玩玩“老虎机”、押猜数字大小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六0一中学这所人才济济的大熔炉里,我努力学习和工作,在年级组或教研组一直担任重点班的教学任务并兼基层管理工作,1990年调入教务科任教务员,而后担任了六年教务副科长,当了五年教科室主任,1999年被评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可算自己没有枉度光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4年12月退休后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为首创建了“快乐姐妹”腰鼓舞蹈队,教学的《中国鼓》在株洲市优秀节目展示中获奖。我们常在滨江广场、湘江风光带上集体排练,还曾经被邀到了“油菜花开”的村庄去表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8年暑假,跟随好友李细元老师所在的中学“市五中”组织的教师旅游团到云南旅游,我们游览了石林、蝴蝶泉等许多有名的景点;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花市买了七彩鲜花;夜晚漫步四方街时,彩灯普照,华丽夺目,虽是夏夜却有丝丝凉意,于是买件披肩留影纪念。</font></h3> <p>  我和好朋友李细元在云南“石林”的合照。</p> <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10月,我和丐帮主~郑梅秀老师、还有群主严百舸老师、老同事刘月莲等七位朋友来到美丽的古城“凤凰”旅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凤凰,我们品偿了特色小吃,观光了琳瑯满目的夜市,清晨听了艘公的号子,午夜抓了偷吃的老鼠,游玩了周边的山水,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欣赏了他们的歌舞,真是满载而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4年五一节,应侄女红卫侄儿备荒之邀,游览了望城靖港。解放前的靖港是豪门富家子弟寻欢作乐打牌赌搏的地方,只有一条水路通行,远道者坐船需要两至三天才能到达,所以官方也无法追踪。宏泰坊青楼文化艺术馆前言中如此写道:“窃宨争妩媚,娇姿别样柔,寻欢逐乐步青楼。”“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窃宨淑女,君子好逑。”</font></h3> <h3>早在读初中时我就爱好乒乓球,后来分配在沙溪中学工作时,几乎每天晚饭后都打乒乓球,那时乡村中学没有电灯,天黑了我们就凭听觉判断落球点还继续打,曾经担任过学校女子乒乓球队的陪练。调来株洲后,偶尔和老师们一道于放学后打打乒乓球,有一次参加学校教职员工的乒乓球比赛,获得女子第一名。2014年国庆节有幸结识了球友杨资益(右上照片),她从中学到大学都是校乒乓球队员,持横拍,反手抽球很厉害,被大家尊称为“杨一板”,退休后花了10万元在自家楼顶盖了一间标准的乒乓球室,她很想找一位“球逢对手”的朋友在一起玩,除了打球,最好还能在一起拉二胡弹钢琴,就这样我俩“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4月18日通过微信平台找到了分別近半个世纪的闺蜜罗玉英和刘爱英在家团聚,高兴得跳起了洗衣舞。回忆七十年代初,我们仨都是乡下少有的知书达理人见人爱的青春少女,为了实现我们各自的远大理想而劳燕分飞。后来刘艾英从政为民当好官,罗玉英从医为民解疾苦,我从教视教书育人为己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月20日我们结伴回家乡,寻找少年时的并肩足迹,在闺蜜罗玉英刘国强夫妇新房楼台练习我们儿时的压腿动作~真是功夫不减当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月21日上午,两位闺蜜陪同我探望阔别38年暨曾经为之奋斗过十个年头的汨罗沙溪中学,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心里酸酸的,真叫人留连忘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6月24日和学校全体退休老师一道再度游览望城靖港,与几位好友在街心合影。</font></h3> <h3> 游靖港,我记忆犹新的是“陨石博物馆”前门的一副对联:</h3><h3> 右联 天外若来莫道灵光惟一瞬</h3><h3> 左联 人间仰止纵成顽石亦千秋</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仲夏的夜晚在湘江风光带与琴友杨资益等人练习二胡,与网名为“老虎”的琴友合奏“粱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9月为庆祝第31个教师节排练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大刀进行曲》,我担任指挥。(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华诞,也曾担任过合唱指挥。)在9月10日的庆祝会上,我们还表演了舞蹈《天露》,女声小组唱《我爱米兰》和《茉莉花》,我与徐健老师为女声小组唱伴奏。演出非常成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10月24日,应闺蜜罗玉英刘国强夫妇之邀,我们相聚在岳阳楼,故地重游,感慨万千。见到了40多年未曾见面的乡邻彭荣毅:老乡见老乡,乡情聊不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11月24日,我、徐老师、李老师三人做东邀老同事老朋友相聚在“红满锅”酒楼。当日下午我们来到为之奋斗多年且久别的校园,开心的舞呀唱呀,尽情歌唱“校园多美好,我们笑开颜……”感到特别亲切和温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离校多年的美女谭宁从珠海回来与我们一起在校园内练习舞蹈《大海航行靠舵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岳师33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相互打听寻找,于2015年11月以微信为平台建立了“岳阳师范同学群”,12月12日我们居住在长株潭的同学应老同学何观政之邀,相聚在湘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分别47年未曾见面,变化实在太大了,几乎互不认识,但是真挚难忘的“同学情”让我们感觉很亲切,没有一点陌生感,见面时如同兄弟姐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久别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相聚短暂,难舍难分,祈盼来年再重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12月29日,株洲市成立刚一个学期的二胡班举行迎新春联欢会,我独奏了名曲《良宵》,还带领姐妹们齐奏了《南泥湾》、《放风筝》、《敖包相会》等三首小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农历正月初六,为欢迎分别47年的蒋月娥同学从北京远道而来,我们相聚在长沙华雅大酒店。</font></h3> <h3>这天下午我们去了盛老师的家,给久别的已有80高龄的班主任拜年!由何观政同学先生黎总做东,在长沙海鲜楼与老师共进晚餐!</h3> <h3><font color="#010101">4月30日,迎庆五一国际劳动节,学校老教协组织全体退休老师游览参观株洲“流芳园”。见到在此展览的飞机,我俩情不自禁的也想飞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5月7日,我们祝贺好友李细元老师乔迁长沙,应邀相聚在其家,当天晚上我们住宿在好友宋丽梅老师家,一聊到深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月8日,气温骤降,我们长衫短套,谈笑风生,一路欢歌,漫步在湘江之滨,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温馨的节日~伟大的母亲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5月27日,我到广州美国大使馆签证顺利通过,即将到梦寐以求的美国去看望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兴奋之情难于言表。这次签证由儿子佩灵全程陪同,早去晚归,一天来回。清晨7点多钟从株洲出发坐高铁到广州南站,在广州工作的外甥黄凌驾车接我们到离大使馆较近的豪华餐馆就午餐,下午1:30是我约签的时间,排着长队,入场检查过了一关又一关。从未见过这种世面的我完全按工作人员的指挥一个窗口一个窗口的过关,关键的签证窗口到了,我前面一个年轻女孩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签证官对话被拒签了,久久不愿离去;还有一位老人因签证表上的英文“O”打印成了数字0也被拒签了。高大魁武的美国签证官面试我了,问了我不少问题,其中一问是“您是到那里去工作吗?”……我带了很多资料如工资卡、银行存折、退休证、房产证等等,我要让美国佬知道我不是到美国去养老的,我是去探亲旅游的。签证官详细看了我女儿女婿的“绿卡”资料,收下了我的护照,我明白:我的签证通过了😀!</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6年7月8日,我和歌友们来到庐山旅游(详琴见另一视频《难忘的2016江西游》)。记得我第一次登庐山是1988年,真是光阴似箭啊,一晃快30年了。</span></p> <h3>  我们颠簸了397道弯,来到庐山顶的如琴湖~湖面像一把小提琴(庐山之行详情见小年糕影集)。游览了离湖近在咫尺的花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出自这里。</h3> <p>  9号凌晨4点我们起床步行到庐山观日台看日出,在观日台上我们合影留念。</p> <h3><font color="#010101">10号上午我们来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游览了大唐皇族世外桃源避难地~十里瑶湾,“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就是婺源瑶弯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7月24日,株洲市二胡班的全体师生欢聚在市人大多功能演播厅举行笫二学期二胡培训结业音乐会,我们二胡高级班的全体同学齐奏了二胡名曲《赛马》,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8月16日,我们随“夕阳美”团来到氧疗圣地神龙谷,在神龙谷我们入住“五湖山庄”,它面对风水宝地,正中午烈日高照,却有凉风丝丝掠过,很感惬意。</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8月17日上午我们游览大峡谷,镜溪桥是通往大峡谷两岸的必经之路,桥下泉水湍急,怪石磷洵。溪的两岸是棧道,棧道依山一侧的树木郁郁葱葱。</span></p> <h3><font color="#010101">8月18月日观赏“亚洲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珠帘瀑布”。请看:瀑布自48.2米的绝壁上轰鸣而下,水珠飞溅,如滚珠喷雪,迷雾茫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9月20日岳阳师范33班的全体师生相聚在平江,这是我们分别48年后通过微信平台历时十个月苦苦寻找到80高龄的班主任盛老师和健在的47位同学的第一次大聚会,人人笑逐颜开,个个激动不已。(详情见另一美篇《喜圆相聚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两位好姐妹寒琦(右)和超纯(左),比我早一刻到达宾馆,当我走进宾馆大厅时,她们就非常热情地来接待我,相拥着我来到宾馆房间,老同学王志球赶紧给我们三姐妹在宾馆房间里拍一张合照:等待这一刻,确实太久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居住长株潭的同学在平江“元帅广场”合影留念,并在聚会联欢晚会上集体朗诵了易岳湘同学为聚会撰写的诗歌《平江聚会同学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抓紧为联欢会排练舞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1日我们游览地处湘鄂赣交界处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石牛寨”。我们乘览车上行到达了523米高处的玻璃桥,我们穿过玻璃桥开始步行下山,下山棧道又宽又平坦,护拦结实安全,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欣赏,极目腑瞰,石牛寨的秀丽风景尽收我们眼底,一览无余,心情爽朗不觉累,胜利回到了山下。</font></h3> <h3>身背单反机的摄影师易岳湘同学步行上山又步行下山,很快追上了我们,给爱俏的女同学拍了许多照,年近七十的我们翩翩起舞也如此妖娆。</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我们几位同学高兴地游览石牛寨,当我和刘美平同学并肩漫步时,引起了我的回忆:五十年前的1966年11月,许多同学都外出串联,而我两都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打成“黑五类”,同学们都怕受牵连而没邀我们。在学校恰巧遇上了刚从上海一带串联回来的男同学易岳湘,他想去北京,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对于我来说,那是当年第二次去北京。我们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已是晚上,急性子易岳湘同学随着潮水般的人流先出了火车站,把随身携带的行李托给陌生人排队等汽车,自己却辗转回来找我们。我们四位女生出站后跟着拥挤的人群排队上了开往“中国建设委员会”的汽车,就这样走散了。第二天一早,我们请接待站工作人员写好了“寻人启事”,挤公共汽车去火车站寻找易岳湘,车上挤得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挤下车:糟糕,“寻人启事”被挤掉一大截,内容不完整了,气得我差点哭了……幸有上苍保佑,在北京车站茫茫人海中我们居然碰到了易岳湘,大家都喜出望外,高兴得无法形容。但是一晚未眠心情焦急的易岳湘同学被折腾得又黑又瘦,行李也:没了,他见到我们时流泪了……在接待站,我们大部份时间是由解放军组织我们学毛著,教我们训练队形。六人一排,手捧毛主席语录齐步走,有节奏的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后来我们才知道,解放军严格训练我们,是因为毛主席准备11月26日在北京西郊飞机场第八次接见红卫兵。11月26日那天,我们凌晨3点多钟起床,列队小跑步到达飞机场。飞机场很大,一望无边,全部站满了红卫兵。那天晴空万里无云,虽是寒冬,因为毛主席要来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美滋滋的。下午3点多钟,一辆载着毛主席向红卫兵频频挥手的敝篷车驶过来了,大家欢呼雀跃,车速很快,一掠而过。尽管如此,我们也算是受到毛主席的检阅了,幸福的经历终身不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真是人生如梦,一晃就是五十年过去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平江聚会时间非常短暂,明天我们又要分别了,怎能舍得这相聚的美好时光?!</font></h3> <h3>在21日晚的联欢会上,最后一支交谊舞曲《今夜无眠》让我们意犹未尽……无论我们有多么的不舍,可世上从来没有“不散的筵席”。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只能各自多珍重,祈盼下一次的再重逢!</h3> <h3><font color="#010101">平江聚会后,我们9月26日来到长沙鄢克斌同学家,看望因病未参会的鄢克斌同学,并转交老师同学所赠礼品,传达同学们的深情问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10月11日十八中全体退休老师欢聚在“六零后大不同”大酒店,庆祝老年人自己的节日~重阳节,联欢会上我独奏了二胡名曲《赛马》。这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二胡独奏,特意花了128元从网上购买了二胡专用播放器。我演奏时没有带耳机,听不到自己的二胡声,表情很紧张,以为没播放出去,下面为我拍照的朋友们都高声嚷道:“笑一笑啰!”……演奏完了,听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才知道自己拉得还行!✌</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联欢会上,我们跳起了非常渲染热闹气氛的圈圈舞~格桑花,还尽情的歌唱了《老年的朋友来相会》:“老年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欢聚在一起,开怀暢心屝……让我们共同举起杯,祝福你,祝福我……”</span></p> <h3>11月2日阳光明媚的早晨,由儿子陪同我和女婿乘车到达长沙黄花机场,从这里由女婿领航,经过长沙~上海~美国达拉斯~圣安东尼奥的飞行,到女婿家去看望我的女儿和两个外孙,和他们团聚!并此正式开启了我向往已久的美国之旅!(详情见《美国游记》一至十)</h3> <h3><font color="#010101">谢谢易岳湘同学为我的“回忆录”撰写对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编后语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1956~2016正好一个花甲年,似乎就在眨眼之间。忆往昔尽显美好时光。展未来,祈盼壮志凌云再活一个花甲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读者评论精选<br>盛老师 看了你图文并茂的简历,为你高兴,你用自己的艰苦努力走出了一条坚实的人生路,你成功了!<br><br>毛用民 相册很美,但更美的是人,你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用辛劳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光环。<br><br>卢远英 精美的相册,记录着深浅不一的印记,从中找回闪光的回忆,重温过去,真的让人愉悦。<br><br>彭均琪 光辉的足迹,我们的楷模,顽强地拼搏,铸造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可歌可赞。<br><br>蒋月娥 花甲之作令人惊讶,你不仅记忆力好,收藏也好,制作更好,你的人生很精彩。<br><br>魏灿云 你的音乐相册,真是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你的一生真是富有成就的一生,快乐的一生,幸福的一生,令人贊美令人羡慕的一生。</font></h3> <h3>网名为“小城故事”的学生陈赤兵的评论</h3> <p class="ql-block">附:2010年女儿一家回国过春节,带回了摄影机好玩给我录了一段舞蹈。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我小学五年级学唱的,是我最喜欢最常唱的歌曲,伴我走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