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行(四)—伊斯坦布尔

宋彦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6日从伊滋密尔到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在古老的拜占庭首都,博斯普鲁斯海峡像一条缎带,把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和亚洲部分分开。马尔马拉海沿岸,夜空中到处是闪闪发光的清真寺和细长宣礼塔的轮廓。正是晚祷时分,全城各地的高音喇叭都回荡着唤拜声,呼唤人们去做礼拜。</p><p class="ql-block">La-ilaha-ills-Allah</p><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有一个上帝。</p><p class="ql-block">就在那些虔诚的人匆匆赶往清真寺时,这座城市的其他人却头也不抬地继续着他们的生活。喧闹的大学生们喝着啤酒,生意人达成交易,小贩们叫卖着香料和小块儿地毯,游客们则惊奇地看着这一切。</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一座充满对立力量的城市—宗教的,世俗的,古老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这座永恒的城市横跨亚欧两大洲之间的地理边界,是旧世界通往一个更加古老世界的桥梁——-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曾经是东罗马帝国一千年和奥斯曼帝国470年的帝国首都和宗教圣城。</p><p class="ql-block">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是它在不同时期的名字,因此 伊斯坦布尔可谓全世界历史背景最丰富多样的地方之一,从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到圣索菲亚教堂,从托普卡帕宫到蓝色清真寺,再到七塔城堡,这座城市,到处都在讲述着战斗、荣耀和失败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豪华游艇和巨型游轮正快速进出伊斯坦布尔港,滨水区到处可见宣礼塔 细长优雅的身影高耸在圆屋顶清真寺上,默默地提醒着人们,伊斯坦布尔虽然是座现代化的世俗城市,它的核心却深植于宗教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b>、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b></p><p class="ql-block"><b>1、君士坦丁大帝选址建都</b></p><p class="ql-block">公元四世纪早期,罗马帝国陷入争权夺位的纷争中,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位)在罗马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实现了大一统以后,为了保证东部的安全,他选择拜占庭古城来建造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p><p class="ql-block">拜占庭原是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古城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侧(即欧洲一侧)的小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金角湾,轭守马尔马拉北通黑海的入口,地处欧亚的交界处,博斯普鲁斯海峡即马尔马拉海北通黑海的海峡分割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欧洲,东侧为亚洲部分。西面居高临下,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同时这里还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大道和小亚细亚地区军事公路的交汇点,是通向亚洲的必经之地。由于它控制黑海经由爱琴海进入地中海的水上交通要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330年5月11日,新都落成庆典,拜占庭全城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中,人人都聚集在战车竞技场,这是整个城市的娱乐中心,君士坦丁大帝御驾亲临,来此出席一场盛大的庆典。这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地方,战车竞技场长430米,宽120米,很难想象当时的场面有多壮观。君士坦丁把古老的拜占庭敬献给一位新的神明,并奉上了一份壮观的献礼,一排排气势恢宏的方尖碑代表着历代被奉若神明的帝王,拜占庭从此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历史,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大胆的迁都。神圣的罗马历经千年的辉煌和荣耀,君士坦丁大帝悍然将它抛之脑后,他选择迁都拜占庭是有很充分的战略原因,罗马帝国的东部正日渐强盛,却远离原本的政治中心罗马,而且帝国最重要的敌人是波斯,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轭制这两方面的势力,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竞技场落成仪式之前20年,君士坦丁就蓦然改变信仰成为基督徒。那是在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内战中,在一场争夺罗马的决定性战役中,他在战争前一晚看到天空中出现基督教的神启,“视此神迹,则预示汝之将胜”,后来他的确取得胜利,于是皈依了基督教,他的决定改变了世界历史。根据传统说法,君斯坦丁想要建一个和罗马截然不同的纯粹的基督教城市,不受任何异教的侵蚀。</p><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大帝被视为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这位圣人改信基督教这一决定,让这个小教派一跃成为西方世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p><p class="ql-block">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其后,又于公元</p><p class="ql-block">326年进一步将<b>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b></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在临终之前卧床受洗,再次确定了他的基督教信仰。很显然他信仰上帝,但或许他的意识中仍残存着自己所成长的异教世界的观点,相信帝王是神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b>圣伊莲娜教堂</b>(Hawks Eirene)曾经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教堂,修建于君士坦丁时期,是君士坦丁大帝最后安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2、查士丁尼时期</b></p><p class="ql-block">在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的版图臻于极盛。</p><p class="ql-block"> 查士丁尼是位伟大的立法者,他对所有现行的罗马法律进行了编撰整理,并收录在《国法大全》里。</p><p class="ql-block"> 查士丁尼得到了他伟大的妻子狄奥多拉皇后的鼎力相助—-她年轻时就是个不一般的女孩儿,曾经是一个据说了解书里所有技巧的妓女。</p><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统治了艺术的黄金时代,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圣索菲娅大教堂的宏伟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查士丁尼和他的妻子提奥多拉皇后六世纪初登基。在查士丁尼和提奥多拉登基五年后即公元532年,一场动乱几乎颠覆了他们的皇权。历史上称为“尼卡暴乱”。竞技场最大的赛事是战车赛,参赛的两大队伍为绿队和蓝队,常常会演变成双方的群体冲突,查士丁尼判决蓝绿两队的一些队员犯有谋杀罪处以死刑,这一结果遭到了双方的坚决反对,一位不受欢迎的皇帝做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决定,当晚,竞技场中嘘声一片,并逐渐从暴动演变为公开的革命,反叛队伍迅速占领街头,火烧皇宫所在的区域,高呼着另立新皇,在一片混乱中,查士丁尼被包围在皇宫里,查士丁尼想要逃走,但提奥多拉鼓励他留下,她说 宁愿穿着皇袍死,也不能如丧家之犬苟且偷生。两人招来深受他们器重的贝利萨留斯将军,他带着军队血洗竞技场,杀掉了3万多人。并将他们全部就地掩埋。查士丁尼这位狡滑的统治者把这次惨剧改写为他自己的胜利,认为这次成功镇压叛乱是他君权神授的最好证明,于是下令在废墟上建立起一座大教堂,这座教堂后来成了这座城市的神权和皇权的最佳写照——圣索菲娅大教堂,神圣智慧教堂。</p><p class="ql-block"> 它宣告了君士坦丁堡对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西罗马帝国早已沦陷,但他和提奥朵拉决心夺回罗马帝国被占的领土,之后帝国杰出的将领贝利萨琉斯和纳尔西斯夺回了许多古罗马帝国的领土,其中包括希腊、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北非大部分地区和西班牙南部。查士丁尼相信自己已经以皇权、皇城及圣索菲娅教堂为中心,统一了整个基督教世界。</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Aya sofya)建于(公元532-537)是拜占庭帝国东正教的宫廷教堂,在接下来的900年里最至高无上的教堂,是与罗马教皇平起平坐的东正教教宗任职的地方,象征着东正教和拜占庭帝国的辉煌。查士丁尼皇帝在圣索菲娅大教堂落成后曾后退几步,骄傲地宣布,</p><p class="ql-block">“所罗门,我超过了你”。</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它一次次被征服,一次次被改变用途用于满足不同获胜权贵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1204年,威尼斯总督 恩里科.丹多洛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将它改为了一座天主教教堂,在十五世纪穆罕默德二世占领君士坦丁堡将其改为清真寺,1935年后成为一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典范,更为后者提供了奥斯曼建筑风格的范本,</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的皇冠—-金色圆屋顶,高150多英尺</p><p class="ql-block">40根拱肋像阳光一样从正中央朝四周放射开来,伸展成了一个圆形拱廊,上面有40扇拱形窗户。白天光线透过这些窗户倾泻进来,在金色铅板中镶嵌的玻璃片上反射、再反射,营造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著名的“神秘之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天堂悬下的穹窿,如果说万神殿让罗马人相信宇宙的和谐完美,圣索亚大教堂则让基督徒们相信天堂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娅大教堂惊人的空间有两个用心,其一,它在向上帝证明,人类会竭尽全力向他表示敬意,其二,它也是对礼拜者的一个休克疗法。一个宏伟的物理空间会让那些进入其中的人自觉渺小,他们的自我被抹平,他们肉身的存在和宇宙的重要性会在上帝面前缩成斑点大小......如同造物主手中的一个原子。正如马丁路徳所说:“<b>直到一个人变得微不足道,上帝才能重新创造它”。</b></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建筑漫长的历史中,最令人痛苦的一刻发生在1453年5月28日晚上,奥斯曼人聚集在城墙外,拜占庭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11世和一群担惊受怕的市民一起静静的守夜祈祷。第二天早晨,在奥斯曼的最后一轮进攻中,君士坦丁11世战死在城墙上。当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骑马进城时,他无视他残暴的军队掠夺的破坏造成的场面,直接奔向圣索菲亚大教堂去庆祝他的胜利,并下令立即将其改为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穆斯林和基督徒都会欣赏阿亚索菲娅的建筑之美,而且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建筑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最浪漫的传说之一是,当1453年奥斯曼人从廊柱大厅闯进来时,一位拜占庭主教正在主持弥撒,他爬上楼梯到画廊,从一扇小门消失了,而那扇门立刻变成一堵石墙,奥斯曼士兵似乎曾尝试穿过去,但未能成功。据说廊柱大厅恢复基督教祈祷的那一天,主教将会从那扇门出现,从他离开的那个时刻开始继续主持弥撒。</p> <p class="ql-block">圣坛</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娅大教堂圣坛穹顶的马赛克镶嵌画,《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回廊上有许多细腻精致的马赛克镶嵌画,它们是拜占庭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娅大教堂马赛克镶嵌画——《基督与佐伊女皇帝夫妇》(Christ With Emperor Constantine IX Monomachus and Empress Zoe)耶稣基督两侧是佐伊女皇和他的第三任丈夫君士坦丁九世。</p><p class="ql-block">财富(一袋黄金)及皇帝代基督在俗世治国的权利(纸卷),是马赛克镶嵌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奉献物</p> <p class="ql-block">《祈祷图》是东正教圣像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耶稣居中,打着祝福的手势,圣母居左,画像残片中,圣母脸上悲悯的神情依然清晰可见,约翰居右,神色戚然。</p> <p class="ql-block">索菲娅大教堂马赛克镶嵌画(公元994年)——君士坦丁大帝(右)和查士丁尼一世(左)向圣母子献礼。</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大帝献上的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模型,在厚实的基座上可见蜿蜒的城墙和城内的标志性建筑;查士丁尼一世献上的是圣索菲娅大教堂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南侧右边的三个圆屋顶,地窖式的辅助建筑突出在大教堂之外,是历代苏丹墓。</p> <p class="ql-block">公元十二世纪,君士坦丁堡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二、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崛起</b></p><p class="ql-block"><b>1453年5月29日奥</b>斯曼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b>伊斯坦布尔</b>,千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b>君士坦丁堡陷入伊斯兰教的统治</b>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罗马的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公元二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p><p class="ql-block">公<b>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b></p><p class="ql-block"><b>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b>)(公元395年一1453年)成为延续千年的超级帝国,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取代</p><p class="ql-block"><b>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结束——</b>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覆灭后,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后来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成了东、中、西三大法兰克王国(就是欧洲各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也称德意志第一帝国—德国;中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意大利;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法兰西王国—法国)。欧洲封建制度确立,一群分裂的欧洲王国在罗马教皇的统一意识形态主导下,正处于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b>即一方面野蛮人征服了罗马,另一方面,野蛮人又皈依了基督教</b>。</p><p class="ql-block"> 罗马虽陷入蛮族的统治, 但与此同时,罗马作为基督教世界中心的地位开始凸显。这可以追溯到公元64年 使徒彼得和保罗在罗马的殉难,从五世纪开始,教宗们开始使用使徒的权威来发布命令,而不再引述政治权威。 因此,<b>教宗与王朝的结合</b>转而成为新的起点,这致使<b>教宗国</b>产生,东法兰克王国被教宗封为“神圣罗马帝国”称号,<b>政教结合</b>将延续欧洲漫长的中世纪,这种神圣权力与世俗权力的结合是矛盾的,并且在现实的世界里表现出此起彼伏、互相利用的交织状态,注定了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相互争斗。</p><p class="ql-block"><b>2.东西教会大分裂</b></p><p class="ql-block">伴随着东西罗马分裂还有基督教内部的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两个教派都宣称自己是正统的基督教中心,也都有自己的教宗,天主教称为教皇,东正教称为大牧首,</p><p class="ql-block"> 自从西罗马陷落之后,只有在圣索菲娅教堂加冕的皇帝统治着整个基督教世界。但1054年这里的宁静被打破,拜占庭帝国一统基督教世界的愿景也被打碎,老对手罗马再次复兴,罗马教皇对他们发起了挑战,1054年7月16日,一群教皇使节冲进圣斯菲亚大教堂打断正在进行的宗教仪式,在祭坛上宣布革除东正教教宗的教籍。四天后,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教宗宣布开除教皇教籍。这次争端看似只是持续数百年交战中最新的一次冲突,但事实上,正是这次冲突最终导致了这座城市的倾覆,这次争端被称为<b>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自此分裂为彼此敌对的两大阵营,</b>一边是拜占庭说希腊语的东正教,另一边是拉丁基督教。因为他们的宗教仪式是用拉丁语非希腊语举行的,但两者的差异远非语言的差别,真正分歧在于两个教派对上帝的理解有着根本的不同,</p><p class="ql-block">东西教会大分裂后,基督教世界的两大宗派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战争不断,但双方的仇恨不仅源于宗教,也源于文化差异。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植根于希腊文化,与拉丁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b>3、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遭洗劫</b></p><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堡是宗教与权力交汇的地方,它就像一杯美味诱人的鸡尾酒,为所有帝王觊觎垂涎。数百年来,两种不断兴起的势力都野心勃勃地想要以上帝的名义统治世界,一边是伊斯兰哈里发,另一边是罗马教皇。</p><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堡自诩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他们是伟大的罗马帝国奉上帝的旨意统治世界,而西方人只不过是一群不修边幅,只会舞刀弄斧的野蛮人。基督教分化为两个阵营:文质彬彬地说着希腊话缺乏生气的拜占庭派系,推崇战斗文化的勇猛民族组成的西方拉丁语派系,但故事即将迎来转折点,拜占庭对西方战斗民族的依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罗马教会分裂仅70年后,<b>基督教世界和拜占庭</b>遇到了生死攸关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公元11世纪,千年帝国拜占庭到了没落时期。北部被斯拉夫人占领、东部被波斯人占领、南部被阿拉伯人占领,拜占庭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和周围的核心地带,此时从东方又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突厥人</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占领过,但当时穆士林并没有阻挡西方前去朝圣的基督徒。不仅如此,通过朝圣之路还把基督教世界与阿拉伯人紧密地联系起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到公元11世纪后,突厥人已经多次攻打拜占庭帝国,当时占领了除首都君士坦丁堡外的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今天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耶路撒冷落入突厥人手中。后来土耳其伊斯兰人准备向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的时候,惊恐中的拜占庭皇帝向罗马教皇求援。伊斯兰人的攻伐征战已经持续了400年,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君士坦丁堡和基督教世界能否继续生存下来,这是一场持续了400年的争斗。一边是土耳其穆斯林,另一边是长期不和的基督教东西两大教派,双方需要暂时搁置分歧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新上任的皇帝硬着头皮给教皇写信求助,恳请对方派兵对抗异教的威胁,他希望能获得一至两个训练有素的骑士军团协助,最后来的是十字军,几乎所有的西部势力都倾巢而出,从亚得利亚海到直布罗陀,各国都来到君士坦丁堡,就是大量的武装人员,人数达8万以上,既有乌合之众的暴徒,也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都来到这里,而这正是拜占庭皇帝最怕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这就是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的<b>十字军东征</b>。目的是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 因为 东正教更接近早期的基督教,这里有很多基督教的伟大遗产,教堂比欧洲的任何地方的教堂都更加古老,西方的拉丁基督教憎恨东正教以及东正教神学,因此十字军一开始是拜占庭人在弱势时的同盟,但后来却成为他们的对手成了复仇的女神涅墨西斯。最终决定这座城市的命运的不是和穆斯林土耳其人的战争,而是他和基督教盟友的纷争。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一波又一波的拉丁十字军在前往圣城耶路撒冷的征途,铁蹄踏过这座城市,拉丁人和希腊人之间充满相互怀疑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领导人是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Enrico Dandolo,1107年-1205)他成功诱导十字军把矛头从耶路撒冷转向君士坦丁堡。千年古城被十字军烧杀抢掠、付之一炬。十字军以此为据点,建立起了拉丁帝国。57年后,残存的拜占庭势力又夺回了他们首都。</p><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堡 圣约翰斯图迪乌修道院 曾经是最伟大的修道院,劫后只剩下断臂残羹,而这里曾经聚集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哲学家、艺术家以及学者,还有最神圣的经文和手稿,这里只剩下碎石和灰烬,对拜占庭基督教圣物的破坏持续了长达两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14世纪的君士坦丁堡,除了响亮的名字,早已辉煌不再。帝国东部已落入穆斯林土耳其人之手,西部则有十字军铁蹄肆虐,甚至连港口都被外包给热那亚的意大利人,曾经坐拥50万人口的拜占庭只剩下35000人,但他们仍然开始重建城市,打造出最后一次文化繁荣。</p><p class="ql-block"> 基督教的敌人是穆斯林,但更多是从自身内部瓦解的。</p><p class="ql-block"><b>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b></p><p class="ql-block">十三世纪一位名叫<b>奥斯曼的土耳其</b>首领的故事,它的领地只有安纳托利亚的一小块儿地方,奥斯曼成长为一位光芒四射的人中俊杰。他去拜见一名叫艾德巴利的圣人,想要求娶他的女儿。艾德巴利说不行,但在这个时候,月光穿透艾德巴利的胸膛照进奥斯曼的胸膛,在连接两人的光辉中,长出了一棵巨大的树,树荫绵延万里,遮蔽了全世界的山川大河,高加索山脉、巴尔干半岛、幼发拉底河、多瑙河、尼罗河,这些树荫覆盖下的还有一个伟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和艾德巴利的女儿结合,孕育出一个伟大的王朝,一直统治这个城市到1922年,即奥斯曼帝国。</p><p class="ql-block">一个不起眼的安娜托利亚小公国,在奥斯曼带领下通过武力扩张建起王朝,他的子孙后代又把这个王朝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到了15世纪中期,横跨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全面超越拜占庭帝国,从各个方面向拜占庭逼近,他们占领了安纳托利亚外,还征服了更西边的巴尔干半岛,但这座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城堡是距离君斯坦丁堡最近的一处堡垒。</p><p class="ql-block">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继承皇位时,他年仅19岁。甚至连手下的官员都认为他难当大任,但正是这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被后人称为征服者,因为是他终结了君斯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不是普通的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他善于左右时局,奥斯曼皇室残酷的宫廷斗争让他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同时在道德准则方面,他博学而又富于世界性的视野,他信奉希腊,拉丁和犹太哲学,他对神秘主义的痴迷具有典型的波斯王室特点,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又让他变得勇敢、聪明 细腻,同时他又野心勃勃的想要成为下一个亚历山大大帝。对穆罕默德二世来说只有一个帝国 奥斯曼,只有一个宗教 伊斯兰教,只有一个帝王 他自己、只有一个首都 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比所有人认为的都更加伟大,他带领帝国开始了征服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凭借的不是年轻人的无知无畏,而是横扫一切的强硬作风。博斯布鲁斯海峡宽度仅600米,穆罕莫德的第一项大举措就是在拜占庭土地上建起一座城堡 如梅利堡垒,位于罗马人领地上的城堡。他把这座城堡称为“割喉刀”,堡垒的作用也名副其实。一艘由里左船长指挥的意大利船只从这里经过,如梅里堡垒的卫兵让他们停下来。但他无视警告继续前进,穆罕默德下令用炮弹将船炸毁,并将船上的船员全部斩首,除了可怜的船长李佐,他被用棍子穿肠而过做成真人版稻草人儿摆在那里,警告欧洲人穆罕默德二世言出必行。</p><p class="ql-block"> 酝酿了400年的正面对抗终于暴发,奥斯曼土耳其人几乎胜券在握,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率8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分别从海陆两路进攻君士坦丁堡,经过了53天的激战,在5月20日夜攻破了坚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城墙,一批又一批的战队破城而入,此时君士坦丁11世转身看着他身边的人说,来让我们一起共御蛮族然后他就投身到战斗激烈的地方奋战,从此再也没人见过这位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此刻似乎突然间历史的车轮逆转了方向。一个游牧民族的后代占据了这个文明古国的首都,至今仍是希腊人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p><p class="ql-block"> 穆罕默德二世成为预言中的征服者。他自称为新罗马的凯撒。 十字军来是为了掠夺和毁灭,奥斯曼帝国来是为了遵循上帝的旨意,在这里建立伊斯兰王国的首都,在君斯坦丁堡的废墟中,一个新的城市即将重生,并将因为它伟大的宗教建筑以及圣洁的宗教音乐驰名整个世界。 象征拜占东正教的建筑艺术被加上了浓重的伊斯兰风格,如东正教的圣索菲娅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增加了四座宣礼塔。奥斯曼人带来的宣礼塔,是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但巨大的穹顶都是源于圣索菲娅大教堂的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穆罕默德二世对基督教表现出相对宽容的态度,但许多东正教学者和民众人纷纷离开伊斯坦布尔,他们带着拜占庭保存的古罗马文献和阿拉伯人翻译的先进著作前往欧洲。这些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在回到欧洲后,使得生活在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学者看到了人性的价值,特别是在经历了十字军的失败和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无数欧洲学者开始用理性思维来理解基督教神学。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如火如荼的展开,宗教改革运动也开始萌芽。</p><p class="ql-block"> 公元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去世,他的儿子巴耶赛特登基后,奥斯曼帝国将扩张重心转向地中海。因为在拜占庭帝国末期,希腊地区的许多商业港口被威尼斯占领,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巴耶塞特开始加强奥斯曼海军力量的建设,他在1499年打败了威尼斯,夺取夺取了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沿岸的许多贸易据点,此后整个儿丝绸之路完全被奥斯曼帝国垄断,并对过往的西方商人征收重税,这迫使西欧国家寻找一条辟开奥斯曼的新航路,大航海时代由此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奥斯曼帝国扩张对欧洲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成为历史上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跨三洲的大帝国。埃及末代哈里发在埃及沦陷的同一年,将“哈里发”头衔让给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成为了伊斯兰世界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和庇护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b>Sultan Ahmet Camii)苏丹艾哈迈德一世(1603–1617在位)</p><p class="ql-block">“哦,上帝,这是你的奴隶艾哈迈德的功劳,请让他在你眼前被认可吧! ” </p><p class="ql-block"> ——-艾哈迈德一世</p> <p class="ql-block">拥有大量的穹顶和半圆顶,是伊斯坦布尔最伟大的瑰宝之一,曾经,如果周五中午你在他附近,你可能会看见艾哈迈德一世领着一列华丽的随行队伍来向上帝祈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拥有六座宣礼塔,虔诚的穆斯林指责这是艾哈迈德一世企图与麦加建筑相抗衡的渎神之举,对此满不在乎的苏丹则下令在麦加清真寺旁增建一座宣礼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距不到200米,都位于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上,两者的宣礼塔加起来共10座,构成了伊斯坦布尔最美丽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内部被20000块蓝色伊兹尼克瓷砖贴满,大多数镶嵌成不同的郁金花图案,它为如此强大的帝王与神沟通提供了相匹配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b>穆斯林</b></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是一座伊斯兰城市,伊斯兰教有五大核心:信仰安拉和他的先知穆罕默德,一天祈祷五次(因此需要定时的祈祷召唤),救济穷人,在斋月进行斋戒,一生去麦加朝圣一次</p><p class="ql-block"><b>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主要的特色是米哈拉布及一个面向麦加的装饰华丽的壁龛,旁边是称为敏拜楼的神圣的大理石讲坛,周五礼拜时伊玛传道《古兰经》</p><p class="ql-block"> 每座清真寺都至少有一座宣礼塔,宣礼塔每天五次召唤穆斯林做礼拜:“安拉是唯一的神”</p><p class="ql-block">进入清真寺要带头巾,脱掉鞋。</p><p class="ql-block">奥斯曼的苏丹每周五要到清真寺做礼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新帝国的首都</b></p><p class="ql-block">奥斯曼统治者们破城而入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古老的圣索菲娅大教堂改造成为清真寺,君士坦丁堡曾经的拜占庭得以重建并重显活力,称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土耳其人把这座城市视为世界之都,包容其他一切宗教,</p><p class="ql-block">如基督教和犹太教,前提是他们要承认伊斯兰教和奥斯曼苏丹的无上地位。除了他们自己的土耳其骑兵外,他们的军队和执政者即维齐尔,基本都是基督教徒组成,这些基督教徒被迫改变信仰</p><p class="ql-block"> 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征服亚洲之前就已经征服了欧洲的东南部。在16世纪初,奥斯曼的苏丹们就统治了大半个巴尔干半岛,从现在的塞尔维亚、希腊到波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个欧洲国家。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疆土达欧亚非三大洲,从小亚细亚到黑海、阿拉伯半岛,北非的埃及全在其掌控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托普卡帕皇宫(Topkapi Sarayil)</b></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周边环境优美,可以俯瞰博斯布鲁斯海峡。自从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选择把新皇宫建在拜占庭古城的旧址上,这里一直是苏丹的主要官邸。在大约450年的帝国时期,36位苏丹中的半数在托普卡帕宫。从托普卡帕皇宫可以了解苏丹如何统管广大的领土。</p><p class="ql-block"> 皇宫的布局由四个庭院组成,庭院之间由高墙隔开。</p> <p class="ql-block">议政厅:位于第二庭院</p> <p class="ql-block">后宫Harem</p><p class="ql-block">后宫自成一个完整的社区,曾经有600人居住在内,经过历代苏丹的整理增建 ,里面有两个清真寺,300个房间,9座浴场,3个游泳池,</p><p class="ql-block">1座监狱,另外还有医院,宴会厅,宧官宿舍。</p> <p class="ql-block">皇帝厅(Imperial Hall)</p> <p class="ql-block">谒见厅:</p><p class="ql-block">第三庭院的谒见厅建于16世纪,又在18世纪改建的奥斯曼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苏丹在此接见各国使节</p> <p class="ql-block">艾哈迈徳三世图书馆(library of Ahmet lll)</p><p class="ql-block">第三庭院内 位于谒见厅正后方,建于1719年,收藏了许多皇家图书、3500件手稿</p> <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巴格达亭(Baghdad Kiosk)是托普卡帕宫最开阔的空间,为苏丹专用的咖啡厅,这座最具代表性的奥斯曼式建筑是穆拉特四世(Murat lv)为庆祝攻下巴格达的胜利,专门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亭内可望不远处的金角湾和加拉太桥</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圣物室内有穆罕默德的斗篷、信件、长袍等遗物、穆罕默德的脚印模型</p> <p class="ql-block">皇宫 的后花园临博斯普鲁斯海峡</p> <p class="ql-block">苏莱曼大帝</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统治者是苏莱曼一世及他的父亲塞利姆一世。</p><p class="ql-block">塞利姆是一个令人胆寒的勇士,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的出色诗人,在如毒蛇巢穴般的奥斯曼皇宫中逐渐磨练成长起来。塞里姆并不经常待在伊斯坦布尔,他总是在马背上东征西战,在位的八年半里,他先是击败了伊朗的什叶派国王,又摧毁了马穆鲁克王朝,征服了包括圣地麦加、麦迪那及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中东地区,他骄傲的称自己为圣地的守护者。不仅如此,让赛利姆骄傲的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圣物,先知穆罕默德的宝剑还有斗篷和圣旗,这些都是他带回托普卡帕宫的宝物。塞里姆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苏莱曼王子继位。</p><p class="ql-block">苏莱曼一世继承了奥斯曼苏丹和哈里发头衔,继位后第二年,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为争夺意大利北部爆发战争,苏莱曼和法国结成同盟,对神圣罗马帝国发动攻势,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奥斯曼帝国不仅征服了大片东南欧的土地,甚至差点攻陷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随后整个匈牙利平原和多瑙河上游完全落入了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中,奥斯曼帝国在西边的影响力开始深入到欧洲腹地,而在东边,奥斯曼帝国是自视为逊尼派正统者,与信仰什叶派的波斯帝国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到了1533年,两国之间的冲突正式升级为全面战争。苏莱曼在战争中占领了两河流域的大部分土地,大部分领土赢得了星月沃地,将奥斯曼帝国在东边的势力扩展到了波斯湾地区。与此同时,西班牙通过征服美洲获得了大量财富,国力日益强大,为确保奥斯曼帝国的稳定,苏莱曼任命与西班牙长期对抗的著名海盗巴巴罗萨.海雷丁为奥斯曼海军总司令,负责组建一支能与西班牙抗衡的海上舰队,在海雷丁的领导下,</p><p class="ql-block">1538年奥斯曼帝国舰队组建完毕,数量超过了所有地中海国家舰队的总和,并在同年成功击败了西班牙舰队,从而开启了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统治霸权。</p><p class="ql-block">苏莱曼一世统治的奥斯曼帝国在当时是世界最强的帝国,他的强大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财富,让西方人称他为苏莱曼大帝,苏莱曼一世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在位期间,整理了历代苏丹的法令,采纳了罗马法和伊斯兰教习俗,制定了《苏莱曼法典》。这套新的法典适应了奥斯曼帝国的快速发展,被历代苏丹沿用300多年。</p><p class="ql-block">苏莱曼的后宫有300名女人,但是她只钟情于其中一位,她就是美丽的奴隶海赛克.胡伦,当苏莱曼娶她为妻时,为其取名洛克塞拉娜。渴望权力的洛克塞拉娜说服她的丈夫处死大维齐尔 易卜拉欣.帕夏以及他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人穆斯塔法,因此她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莱曼去世后帝国曰渐哀落,原因归结于奥斯曼统治者的反复无常,随着帝国逐渐扩张,苏丹们开始疏于征战和理政,越来越多的沉溺于宫廷的享乐。穆罕默德二世生了102个子女,以至1597年他的儿子穆罕默德三世继位时,对大量王子进行屠杀,在他登基的第二天,手足相残的政策达到了最残忍的顶点,令人触目惊心,19个兄弟被杀死,最小的仅有五岁。接下来的两个世纪,整个帝国停滞不前失去了活力,帝国的根基开始瓦解。</p> <p class="ql-block">多马巴赫切皇宫(Dolmabahce Saratoga)</p><p class="ql-block">全新的多马巴赫切皇宫建于19世纪中叶,其富丽程度远超过欧洲任何一座皇宫,通过借景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座皇宫显得气势非凡,它也宣告着奥斯曼苏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现代化欧洲君主,这里的一切都是欧洲的顶级珍宝。建造它的苏丹想要显示我统治下的帝国依然是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帝国。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事实却大相迳庭。</p> <p class="ql-block">帝国落幕前常有短暂的华丽一现。</p><p class="ql-block">多马巴赫切皇宫正显现了帝国悲凉的华丽,它建于奥斯曼帝国没落之际,给帝国带来几乎无法承担的压力。1856年建成后,每一位苏丹在这座皇宫里只能短暂居住,不到70年帝国崩溃</p> <p class="ql-block">1918年,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获得胜利的协约国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长达400年的伟大都城最终陷落.....将军凯末尔率土耳其人击退英法的入侵......</p><p class="ql-block">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 1924年3月,大国民议会通过投票决定废除哈里发制度。1926年 新的民法典通过,伊斯兰教法被废除。1928年宪法中关于伊斯兰教作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款被删除,</p><p class="ql-block"> 废除了哈里发制度的第二天拂晓,军队包围了多玛巴赫切皇宫,哈里发带着家人和少数仆人收拾细软离开了宫殿。当晚最后一任哈里发乘坐东方快车开始流亡生涯,奥斯曼王朝与伊斯坦布尔之间500年的联系就此终结了。</p><p class="ql-block"> 凯末尔封锁了城中的宗教场所,将其中一些改造成了博物馆,许多圣祠 宗教学校以及托钵僧的住所被关闭。他说,没有哪个文明国家会在酋长,托钵僧和预言家的指导下前进,宗教信仰只是个人问题。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不在这里建都,伊斯坦布尔这座因为有着屈辱的历史而被他抛弃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他说:“也许黑海会淹没博斯普鲁斯,共和国也可能成为下一个拜占庭,<b>当它沉溺于污秽、谎言和不义时,就早已失去了它的无限价值”。</b></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人也称自己是罗马的继承者,他们是东方民族,但追求的是西方文明,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构成了土耳其革命的两条基本原则。对凯末尔来说,“土耳其本质上的欧洲性是不变的,这不是从地理而是从文化上来讲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1世纪初,土耳其努力申请加入欧盟,希腊人则百般阻挠,而在欧洲人的潜意识中,他们依旧是攻占了基督教世界之都的敌人。</p> <p class="ql-block">90年代 凯末尔世俗的理念仍被许多土耳其人视为唯一的出路。伊斯坦布尔如今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500万,是土耳其的文化和经济中心。现在的土耳其政治制度走的是温和的伊斯兰主义路线,而奥斯曼帝国的的荣耀和理想也逐渐悄然复兴,街上有人戴着头巾,还有朝圣者到昔日苏丹墓祈祷。伊斯坦布尔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似乎在是否遵循更严格的伊斯兰主义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p> <p class="ql-block">1453年历史上被解释为文明的冲突,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很大程度上都首先是毁于自身的堕落,其次才是外部的威胁,这似乎是帝国的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我们看到了号称新罗马的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在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神圣罗马帝国走向崩溃,古希腊罗马的精神则在复苏,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将希腊式的罗马与拉丁化的罗马联系起来的,竞然是它们几个世纪以来最重要、最激进的敌人—-从阿拉伯到奥斯曼帝国所代表的伊斯兰文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离开伊斯坦布尔。在过去的1600年里,它曾经是希腊的拜占庭、在1100年里它是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在500年里它是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令人惊叹的建筑 阿亚索菲亚 (Aya Sofia)是它的见证,它仍是一座伫立在东方和西方,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相交汇的十字路口的伟大丰碑。在1600年间它历经罗马帝国和苏丹的统治,有过庄严雄伟也见证过屠戮和毁坏,经受了权力与信仰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