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定游—定州贡院

桂增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始建于唐大中末年,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均有修缮。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p> <p class="ql-block">影壁,是考后揭榜的地方,同时具有遮蔽和装饰的作用。长22 米,高6米,砖木结构,当时发榜仪式非常隆重,要鸣炮、奏乐,场面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时搜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乾隆双槐,又称文昌槐,位于大门二门之间。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曾到贡院亲手植下了这两棵槐树,已有278年的树龄。</p> <p class="ql-block">二门:大门经过搜身以后,二门还要再次进行复查。如发现有挟带作弊现象,对所涉及人员均按大清律例加以处治,二门建筑已遭到破坏,此处为二门基址。</p> <p class="ql-block">读书人命运的守护神-魁星</p><p class="ql-block">魁星本作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民间有奎星主管文运之说,故改奎星为魁星,取高中魁首之意。魁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备受读书人尊崇。中国人讲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人能否取得功名,苦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掌管文运的魁星朱笔点中,也会名落孙山。现在我们看到的魁星手中朱笔就是专门用来批点名次的,故有“任你才学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由此看来魁星在读书人心目中具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它能保佑你金榜题名、官运亨通。尤其是高考、中考期间,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幕名前来祈福,凡所许愿望都能实现。如果你、家人或朋友正面临考试,不妨也拜一拜魁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不定你能超常发挥“一不小心”被点了个状元郎呢! </p> <p class="ql-block">考场</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小抄</p> <p class="ql-block">龙门,取自鲤鱼跃龙门之意,龙门本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门者,点额曝鳃“指伤其额”。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赶考的学子们也希望能跃过龙门,高中全榜,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试卷过了这道门,就再也收不回来了,这道门便成了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因此被称为龙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是考官议事、收取、封存试卷的地方,也是考生举行簪花礼的场所,由学政在大堂召集中试考生行簪花礼,再由知州携学子们到孔庙拜谒孔子,之后到学宫拜见老师,算是正式入学了。 </p> <p class="ql-block">簪花礼 ,颁簪花礼是学政大人对考取的新秀才进行祝贺性、勉励性礼仪。全部过程为赏给红花,并为新秀才帽子上插花,叫做簪花,然后到孔庙向孔子像行礼等。本场景为学政大人为新秀才颁簪花礼的情形。 </p> <p class="ql-block">二堂,是考官评阅试卷的场所,阅卷人不准由当地人担任,必须在本省五百里之外招聘,避免徇私舞弊的现象,这才是真正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二堂建筑已遭破坏,现为二堂基址。此雕塑表现的是考官批阅考卷的情景。 </p> <p class="ql-block">后楼,又称“揽胜楼”。廊下两层木制栏杆的看台,可供考官观看东侧武场比武场景。闲暇之时,来自不同地区的文人雅士常汇聚于此,尽揽霞光美景,题诗会友,后面房间为考官住宿之用。 </p> <p class="ql-block">王瑚啤,此碑为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冯玉祥为其老师王瑚所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梁建章撰文、冯玉祥敬书。内容记载了王瑚生平事迹,曾担任北京京兆尹、江苏省省长。赴日本考察、创建了保定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后跟随冯玉祥进行北伐战争,为开发建设东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逝世于北平,葬在定州南支合村。 </p> <p class="ql-block">《重修贡院碑记》, 碑记详细记录了清代定州行政区城的变化、定州贡院创建人、创建时间、 创建背景及重修展拓扩大规模的过程。此碑发现于定州电器设备厂机床加工底座,碑文字迹已遭严重破坏,牌记内容在《直隶定州志》中有记载。 </p> <p class="ql-block">2024.5.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