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新课标视域下的习作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婺城区小学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和学生习作素养。5月28日,婺城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在金华市新世纪学校如期开展。 本次培训活动以“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探寻习作教学路径”为主题展开,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和专家讲座两部分。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单志明老师为大家做专业指导。婺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蒸老师和参训的语文教师们全程参与。 课堂展示 互学共研 第一节课由金华市新世纪学校的宋嫣然老师和四(3)班的同学们合作带来的《我的自画像》。宋老师亲切地分享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打开了这篇习作课的大门。课堂上,宋老师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从教材中找到本次习作的目的和对象,根据写作提示明确可以从多方面自我介绍。通过交流人物卡片,筛选出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再借助对教材中气泡内容的解读,知道用上事例说明特点,由此完成初步习作。根据学生初步习作的问题,巧搭支架,顺利帮学生突破重难点。 第二节课由北苑小学的包晶老师和三(1)班的同学合作带来的《我的心儿怦怦跳》。包老师用一个冒险箱快速调动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心儿砰砰跳的习作主题。课堂上包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回忆生活情景,在真实的体验中尝试写作,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有话说,有情感可表达。包老师巧用心电图这一工具,非常直观地把学生说不清楚的心理变化显现了出来。通过直观的发现,学生能有条理地理清了一件事中自己内心起伏的变化,习作时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的具体了。 第三节由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徐碧碧老师和四(2)班的同学合作带来的《我学会了____》。徐老师课前能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学情,发现这篇习作学生的共性问题。用一个短视频就突破了这篇习作的难点。整节课徐老师能创设真实的情景,不光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分享的欲望。习作时徐老师巧搭支架,用流程图引导学生梳理事件,用“小锦囊”来帮助学生进入习作,“分步写”来突破重点,最后链接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写法,总结“困难阶梯”提升学生的习作内容趣味性。层层递进,让习作教学有了指导的梯度。 专家领航 赋能前行 下午,浙江省特级教师单志明带来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设计与指导》专题讲座。单特指出习作最终要落实到研究学生,研究习作的本身上。单特从省质量检测的习作题目为出发点,点明习作前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表达需求。不管是习作的命题还是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平时的习作的课堂,要关注习作的类别,凸显习作功能,引导学生树立习作的读者意识和习作目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分别是: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书写修改四个方面,而小学生的习作更应该关注语言表达,要用精准的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树立学生审题意识、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激发创意思维,丰富习作材料,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自我监测上,成长为独立的读写者。 以课促思,以评促研,研无止境。专家的引领厘清了习作教学落实的具体思路,明晰了习作教学中老师的困惑,为一线老师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路径。我们将继续探索和落实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习作教学实践。语文教学之路,且行且思,不断前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徐静、毛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宋嫣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朱纯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黄荣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