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东 溢彩株洲"画家渌口古镇写生创作活动

湖湘艺苑

<p class="ql-block">  渌口古称津口,后改为漉浦,因地处渌江汇入湘江的出口处而得名。渌口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梁年间,大约1400多年。</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渌口商业繁荣,尤其是明清时期,成为醴陵瓷器、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重要运输门户,水运可沿长江水系直达武汉、南京乃至沿海各地。</p><p class="ql-block"> 渌口古镇在民国时期拥有丰富的商业活动,有店铺529家,包括旅馆、银楼等多种行业。该地区的庙宇也很多,如天符庙、伏波庙等。</p><p class="ql-block"> 渌口古镇还曾是伏波将军马援征伐南苗时屯兵的地方,东汉时期在此建有伏波庙。</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3日,青年毛泽东曾到此考察农民运动,并在伏波庙里住宿。</p><p class="ql-block">渌口古镇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水上交通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8日株洲市中国画学会的画家们在渌口古镇、伏波庙等景区举行写生创作活动。</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携带画具,或坐于小凳之上,或择一青石而栖,纷纷投身于渌口伏波庙和古镇老街的如画景致之中。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在画家们的笔下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充满生命力的画作。此次活动的初衷在于借助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写生这一艺术实践,既表达对株洲美景的深深热爱,又弘扬了红色精神。</p> <p class="ql-block">编辑:马军、杨丹丹</p><p class="ql-block">一审:晏铭</p><p class="ql-block">二审:黄宗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