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斩将,我终于走进北大

秋雨(李冰)

<p class="ql-block">过关斩将,我终于走进北大</p><p class="ql-block">秋雨</p><p class="ql-block">“过关斩将,我终于走进北大!”这是当年《郑州日报》刊登儿子一整版专访的题目。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6月7日09:00-11:30</p><p class="ql-block">语文,15:00-17:00数学,6月8日0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外语,每年此时,我都会想起自己的高考,想起儿子的高考。为此我曾写有一篇《孩子的教育》,希望天下学子都能不负今生,天下父母都能得偿心愿!今天,我再次把十多年前写的《孩子的教育》原文发帖如下:</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的教育,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教育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决定着社会的未来,既是为家庭,更是为国家。教育孩子只有经验之说,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孩子走好人生关键处的两三步。</p><p class="ql-block">然而,现行国家教育方式确实效率不高,国家教育达不到因人而已,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甚至一个班级六、七十个孩子,老师授课进度需要前后兼顾。优等生感觉课程进度太慢,差等生感觉课程进度太快,往往压抑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吓退了差等生追赶的信心和勇气。优等生只能在等待其他孩子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中无聊地打发时间,白白浪费了花季年华,差等生每天疲于追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是不堪回首的恶梦,也许这恶梦会伴孩子终身。</p><p class="ql-block">秋雨无意贬低国家现行教育制度,因为目前国情就是这样。现在的学校教育问题很多,为了分数,为了单纯的升学率,为了上名校,学校将这些指标直接与老师的前途命运、身家性命挂钩,老师也只好把一座座题山压向孩子们,让孩子们机械地重复着一道道验算,不给孩子们自我思考与拓宽知识面的时间,抹杀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多数孩子厌倦学校,厌倦学习。</p><p class="ql-block">一些热衷于望子成龙的家长,火上浇油,变本加厉,看不得孩子有点舒心空闲的时间,仇恨孩子就那么一会儿的欢乐蹦跳,横眉冷对,甚至粗野地暴打孩子,似乎只有看到孩子时时爬在书桌前才阳光灿烂,学校里的风刀霜剑已够残酷,想不到父母也会以命相逼,可怜的孩子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暗无天日,幸福的花季岁月就那样凋谢了!</p><p class="ql-block">学校和家长的传统教育理念,忽略了孩子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忽略了孩子的天真浪漫,哪里还有快乐健康的幸福童年,潜能彻底被铲除在萌芽状态,特长得不到发挥,把原本属于孩子的美好时光给白白侵占了,浪费了孩子大量的黄金岁月。</p><p class="ql-block">传统教育对孩子学习无益,对孩子性格习惯的培养也是作孽。一些孩子的学习拿了高分,上了名牌,可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实践能力实在低下,高分低能,难以生存。</p><p class="ql-block">其实,孩子不仅要考出好的成绩,更重要是要学会各种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无疑是在向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发出挑战。要把孩子培养成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对社会有益、对弱者关爱、勇于创造未来的一代新人,就要注重孩子书本知识之外各种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孩子成为完全自立的自然人。</p><p class="ql-block">现行国家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各项潜能,而家长更加注重物质和精神的付出,注重单纯的高分,不重视能力培养,不重视德行培养。这与现行的高考制度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之初,这一高考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现行高考制度如果不及时改革,就会像科举制度那样,没能与时俱进,结果会被历史所淘汰!</p><p class="ql-block">学会书本知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运用,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创新,能够奉献社会。而现行的国家教育,让孩子们学书本完全是当升学的敲门砖,学了不会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辜负了寒窗苦读。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除了替别人考试当枪手还会干什么?当然,这里有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但不可否认存在着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严重脱钩问题。</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们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课本知识将会是孩子们顺利走向社会实践的阶梯。因此,学习课本知识不是孩子们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它只是孩子们生存下去应该经历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学校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自己是社会人,需要在社会中积累经验、接受教训,在不断修正中成长,达到人生日臻完善,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生存,学会发展。</p><p class="ql-block">具体到某一个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长首先要清楚这个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习性、特点,掌握孩子的学习规律。譬如,孩子的记忆规律父母了解吗?这就需要父母下功夫试验,让孩子在一天里的某一时间,有意识地记些单词、公式、历史事件或唐诗宋词什么的,看孩子多长时间开始忘记,那就让孩子再记,再看多长时间能忘,再记再试,直到记牢。再试一天中哪个时段记忆最好。以后就按此时间、时段让孩子记应记的知识。记忆外语单词、历史事件、年代、范文、诗句。秋雨从不让儿子用完整的时间记忆外语单词和数理公式,而是用时间的边角,记忆间隔要符合自己的记忆特点,要科学。</p><p class="ql-block">学习重要,玩同样重要,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能开发孩子的智商,玩能使孩子感到学习轻松,玩能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再紧张的学习,秋雨都要求儿子每一小时必须出去玩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打球、跑步都可以,即使考试前夜,依然如此。对待考试要象平时作业一样,记得当时推荐考试,秋雨陪着儿子聊了一晚上的人生,课本一眼也没让儿子看。</p><p class="ql-block">学习重要,体育同样重要。秋雨要求儿子尽量多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直到大学儿子还是北大球队队员,儿子的体育爱好也十分广泛,经常与国内各大学进行比赛,据说把香港大学比得没有还手之力,香港大学还很高兴地从北大要走了学生,秋雨没同意儿子前往。身体是基础,身体影响一切。</p><p class="ql-block">学习重要,社会活动,学校班务也一样重要。接触社会、关心班务,可以锻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睹许多孩子自理能力甚差,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秋雨要求儿子首先要懂得如何生存、如何给予别人更多的关爱及如何奉献社会,在造福于社会的同时富足自己。</p><p class="ql-block">有意让儿子吃苦,锻炼他的意志。儿子12岁那年,因秋雨父母有病,把儿子自己留到家里,自己买菜做饭,长达两个月,亲人、朋友非要派人去照顾儿子,硬是让秋雨回绝,就是要找机会锻炼他,让他吃苦,体验生活,增加才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学会独立生存。</p><p class="ql-block">两个月,秋雨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期末竟然拿了学校几个第一。后来的考学、大学报到、出国,全是儿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出国也没送他,只是回国接了儿子一下,因为秋雨不忍心,也因为秋雨很想儿子。</p><p class="ql-block">秋雨总是想办法让儿子从机械的重复式学习中解放出来。茶前饭后与儿子聊谈,插入学习内容,聊谈中复习学过的知识,聊谈中加强记忆,聊谈中运用到学习的知识,聊谈中接受新的内容,把知识学活、用活。与儿子谈话中有意多用典故、历史、事件、诗句,潜移默化,把要学的知识化整为零,不知不觉中让儿子得到提高。初中还帮儿子解决某一道题,而高中只说学习方法、解题思路。</p><p class="ql-block">家长在孩子眼里总是伟大的,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常言说,要想当先生,先当好学生,作父母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父母要先当学生,学习孩子使用的教材,把握教材重点与特点,让孩子把书越读越薄,最后读成几页纸。用时,几页纸扩展成一本书,比教材还厚。作业重要,但学习笔记更重要,秋雨要求儿子要会压缩书本,自己整理文字,把书整理薄,整理成几页纸。</p><p class="ql-block">秋雨不赞成题山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让儿子去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只让儿子作类型体,一道题研究深研究透,用了那些定理、定义、公式,能否用最少的概念、公式,用最少的步骤。作文先审题,弄清是叫说什么的,达到什么目的,是记述、议论、散文、杂文,应取那些素材,如何表达,搞清构架,确定语言特色。作文不一定篇篇都写出来,搞清楚就行了,但段子是要经常写的,那就是日记、感悟,写出来要有文学味道。</p><p class="ql-block">学校不但要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们减负,给孩子们空出天真烂漫的时间。要想给孩子减负,老师需要辛苦,要提前把教材上的题自己作作,提炼出类型、典型来,而不是让孩子把课本里的练习一题不漏地全作,使孩子在题海里不可自拔。</p><p class="ql-block">孩子作题不在多,而在精,而在能把学的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由于儿子未按学校要求完成作业,秋雨曾与校方接触过,秋雨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并且对校方经常拿各种试卷当作业的做法表示不满,坚决不让儿子在那些卷子上浪费青春。儿子的成绩始终前列,校方无话可说,秋雨也就坚持了自己的做法。</p><p class="ql-block">儿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总担任班长,北大还开了二年级学生进学生会的先例,上大学后,儿子所在的初中、高中每年贴海报、邀儿子回母校座谈。</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现优点,多加鼓励。儿子中学时迷上了游戏,原本买了个机器是让他活动一下脑子,但却害了儿子,盛怒之下,秋雨砸了机器,父子成仇。</p><p class="ql-block">秋雨从不打儿子,父辈也从没打过秋雨,上代给秋雨探讨一些问题时,总是事先说明,要人人平等,大胆谈论。</p><p class="ql-block">秋雨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对儿子是过激了,就又买了个计算机,智力投资吗,儿子高兴了,千恩万谢,并进行了保证。</p><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不争气的儿子重蹈覆辙,学习成绩直线下跌。不再批评了,秋雨去外文书店买了一本很厚的原版外文游戏书,带有碟子,回家要求儿子按书玩游戏,限定两个月把书中游戏玩会,不去学校也可以。</p><p class="ql-block">儿子十分高兴,还夸秋雨是开明的父亲。几天后儿子要求给买一本《英汉大词典》和一本《汉英大词典》,秋雨就把自己的工具书送给了儿子。</p><p class="ql-block">两个月过去了,儿子要汇报成绩,秋雨翻开那本游戏书时吃惊了,上面密密麻麻全写上了字,游戏真的都通了。接踵而来的是学校老师要找秋雨,秋雨带着气去了学校,出呼预料,老师让谈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是成了丈二和尚。</p><p class="ql-block">原来,不争气的儿子成绩直线上升,英语全校第一,数学很好,方程全是编程序让机器解的,作文是用微机打的,还有插图。</p><p class="ql-block">大学因是保送,儿子半年在家,秋雨让他去学英语,星期天到外语角与外国人对话,参加各种竞赛,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大学报到前,儿子的英语通过了国家的CET六级,拿到了证书。</p><p class="ql-block">儿子从国外回来了,是北大送他海外深造的。孩子长大了,孩子说是父亲在他人生的紧要处救了他,是他人生路上的领航人。《郑州日报》刊登了儿子一整版专访,题目是《阳光男孩》,孩子的妈妈也被评为郑州市十佳母亲,一时间总有人邀秋雨去谈孩子的教育,而我却甘愿躲在幕后。中央电视台的奥运采访播放,儿子在屏幕中讲话,那晚秋雨接到很多电话。</p><p class="ql-block">儿子掌握了几门外语,出国前,因让他负责接待八国元首夫人进北大,夫人们给儿子很高的评价,半岛电视台为此播放了在中国对儿子的专访,驻外大使初次看到儿子直说认得他,自此总喜欢带着儿子参加国事活动,总不愿让儿子回大学居住。</p><p class="ql-block">首都各大学庆典,他是旗手,紧随国家仪仗队后面,原本总书记亲自前往接见,因国务原因临时委托其他中央领导接见,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直播。秋雨看着电视,回忆着对孩子的教育,秋雨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尤其在孩子人生的紧要处,作父母的一定要帮孩子走好那人生紧要处的三两步,愿天下父母都能如愿以偿。期盼所有朋友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既是为家庭,更是为国家。</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26日</p>

孩子

秋雨

儿子

教育

学习

学校

知识

家长

聊谈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