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侍郎的传说 作者:白春峰

山野听风

<p class="ql-block">  话说邠州明代成化年间出了一个侍郎官,侍郎官名叫阎本。他出生在邠州西南塬永平里一个叫碾子园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相传,侍郎出生的那天夜里,山崩地裂,狂风暴雨,山字头村碾子园对面的红崖洼被文曲星踩了一脚,踏了一个豁豁,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那座因雨水冲刷塌方的山叫“靴子山”,大家认为靴子是达官贵人身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又传,阎本出生时,他的舅家牛堡村附近也山崩地裂,二山凸起,中间聚成了一池水,四季清澈无浑,人们把那两座山和水组成的景观,称为:“二虎望潭”。其实,那池水,是阎本成化年间回乡侍奉双亲探望舅父时发现那里的村民缺水,便动员衙役和村民修筑的一个坝,水是从邻村用牲畜驮运过来的,大有南水北调的意思,有效地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问题,直到侍郎官阎本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将这潭水取名:“侍郎池”。</p> <p class="ql-block">  据说,阎本自小就天资敏捷,读书过目成诵,心胸豁达,树有远大理想,且善于作文。于是,他父亲阎绅就把他送进了邠州儒学堂,给他拜了夫子,经过寒窗苦读数十载,他精通了《五经》《六艺》。在他二十岁时便顺利中举,这年他的同乡好友刘昭考中了进士。谁料他中举后不愿意做吏部天官。于是,经好友刘昭等举荐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子监深造,十年后正值而立之年,天遂人愿,他也高中进士。</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天顺年间,阎本有了功名以后,他的父亲阎绅也被皇帝赐了功名。有了功名之后,阎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随着家庭人丁的增加,原有的碾子园的一孔窑洞已经住不下了。于是,阎绅就在阎家堡村北涝池岸台地上修建了新庄基,取名“古孟村堡”,全家搬了进去。堡子东边、西边和北边,三面临沟,大门在南面,门楣上方刻有“古孟村堡”四个大字。门前有便桥一座,城内有围墙一周、土窑一十六孔,天井一口,山神庙一座。</p> <p class="ql-block">  在阎本三十一岁时皇帝就授予他户部山东司;三十七岁时升任户部广西司郎中;四十岁时在河北遵化和天津两地督察粮储;四十二岁时,因其正直廉能、练达老成被众臣举荐升为都察院都御史,前往东北平乱;四十五岁时,在京城巡防,督察官吏,振扬风纪,明宪宗擢升为中宪大夫;四十六岁时,因父母年迈多病,辞官奉养双亲,在这期间他还撰写了《成化邠州志》;五十五岁时,正值成化十五年,吏部举荐,应诏进京,明宪宗将其升为户部右侍郎。第二年春天,天子让其前往榆林督办粮储,夏四月他顺利完成任务,还朝时,连夜雨中骑马奔驰,到达京城以后,风热感冒,卧床不起。一个月后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二十九日,朝廷宣布他遽逝了。</p><p class="ql-block"> 关于侍郎的死至今都是个迷!是真正的“疮发于脑”,还是被害?谁也说不清,道不明。</p> <p class="ql-block">  不过关于侍郎公的死,在我们彬州西南塬的永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舌战南蛮有功,凯旋而归。皇上带文武百官,夹道相迎。庆功宴上,娘娘赐了一只玉帕,皇上赐了一杯御酒。由于疾病不适而亡。”</p> <p class="ql-block">  阎侍郎猝亡以后,满朝文武伤痛不已。由于侍郎生前廉洁奉公,家中无钱财料理后事,夫人吕氏昼夜哭泣。后由在京为官的乡亲刘昭等人捐资治丧,明宪宗知情后,非常感动,追赠侍郎公为通议大夫,赐墓碑,石马四匹,楮币三千,让礼部派遣官员代表自己祭奠,让工部派遣官员营造墓穴,让兵部派遣舟船马车载灵柩回乡厚葬。侍郎公的儿女亲家刘昭时任司空一职,他分别邀请了礼部右侍郎华容黎淳为墓志铭撰文、户部左侍郎殷谦篆盖、通政使右参议赵昂挥毫书丹。</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运送安葬用的材料,料理丧事的官员买通了从邠州城到永平的驮道,后取名:“阎家胡同”。因路途遥远,还在马家斜建造了一个歇马场,由驻扎兵丁看守。丧事完毕以后,歇马场的场址也成了阎家的一份田产。下葬时,皇帝还派遣了陕西布政司右参议赵锐前往谕祭。</p> <p class="ql-block">  民间之所以将侍郎墓称为“石马坟”,是因为宪宗帝谕葬时,朝廷曾给茔前配有四匹石马。据说墓前神道石刻列有石马两对,圆柱华表三对,翁仲(文臣)一对,石羊一对。墓前有墓志铭一通带碑座,御碑一通。</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到了大明嘉靖十七年,邠州知州在州城儒学东建造了乡贤祠,供奉木主一十七位,这一年阎本、阎让父子因官声清明,双双入乡贤祠,受到了明清两朝官吏和当地老百姓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白春峰,字少白,号渭北散人。陕西省咸阳市彬州人。咸阳市“花好月圆话咸阳”系列活动“绿水青山”征文赛成人组二等奖获得者。中国·古豳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秦都》《秦风》《秦地》《咸阳日报》《咸阳文艺》《咸阳诗词》《静宁文艺》《旬邑文艺》《豳风》《人文古豳》《紫微》等刊物,深受读者一致好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