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16日 星期一 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河南我们领略了商朝的都城,了解了甲骨文的发展史,观看了母亲河在地上的壮观景象,参观了龙门石窟的精美艺术,走进了白马寺,观赏了绝美的牡丹花……包青天让我们敬仰,张泽端上我们赞叹,少林武功让我们惊异……告别美丽的河南,我们一路向安徽驶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地域宽广,辽阔的大平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挟着泥土散发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吹得犹如涟波荡漾。麦苗绿得发亮,油菜刚抱上角角,一穗穗一串串挤得密密麻麻。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行道树笔直站立在两旁,一路赏美景,一路品美食,到达安徽省青阳县,我们选择“妈妈徽菜馆”用餐。一道道美食摆上桌,真是色、香、味俱全。那臭鳜鱼入口香美,那红烧肉肥而不腻,那毛豆腐别有一番风味。那菜系酸辣苦甜,咸鲜醇浓,香脆嫩绿,汤汁调和得恰到好处,...徽菜真是名不虚传,我们边吃边聊,真的好幸福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九华山确实很有灵气,一到风景区就能感觉到那种禅意的气息。刚刚下过雨,群山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我们沿着步道前行,远远的地藏菩萨大佛在烟雨朦胧的云雾中显出半身,渐渐地好像坐着莲花,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真佛仿佛就在眼前。同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双手合十拜起佛来。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喜乐,幸福安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我们到达九华山下楠栖小居入住。店主人是个师气的小伙子,人很热情,把自家的厨房借给我们,大家齐动手做饭,地道的家乡饭一会儿就上桌了,大伙吃得香喝得美,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月17日 星期二 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天阴沉沉的,我们将要登上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据说很有灵气,李白曾写到:“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摆渡车来到九华山下,雾里看山,九华山山顶晨雾渐起,远山额黛,明眸善睐,鲛人醉眼迷离。云雾中的九华山,多了三分柔美,少了二分英气。步行不远就来到祗园寺,游客还不少。首先礼佛三支香,左手点香,右手插香,俗称净手敬香。我想古时没有手机,发不了信息,这敬香可能是向神佛通知“我来拜佛菩萨了!”然后向东南西北的佛菩萨各拜三拜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祈求佛菩萨保佑健康平安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祗园寺我们步行去百岁宫。我们用脚丈量台阶,祈诚地登上一千四百多个台阶,汗流浃背,累得直喘气。到达百岁宫,人真多,随着人流朝拜菩萨,又转到供奉无瑕和尚肉身佛前跪拜,看着这尊矮小的肉身佛,他双手作向外推势,据导游讲,这是有一年九华山失火,火势汹猛,人们请肉身佛灭火,老佛双手一推,火势渐弱,最后熄灭。虽是传说,但也说明九华山的佛菩萨非常灵验,所以众生们纷纷前来,这里的香火一直很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肉身殿,来到五百罗汉堂,这众多的罗汉个个塑造得惟妙惟肖,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嬉笑颜开,有的端庄静坐,有的低眉沉思……各具神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东崖禅寺,来到地藏殿,我对建筑和雕塑了解甚少,但看着这些精美的雕刻建筑,慈祥端庄的佛菩萨就心生敬意,心里默念着祈求他们保佑众生平安健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雨渐渐地大起来,雨中的九华山似乎穿上了神密的纱装,山若隐若现,庙宇在山体中似有若无,更给九华山增添了几分妩媚和神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踩着雨水,我们离开了九华山,那飞来观音院,那天然卧佛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月18日 星期四 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天气晴朗,正是游黄山的大好时光,我们心情格外激动。因为黄山是我们这次游玩的重头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我们没有提前预约,所以只好临时加入一个旅游团,我们选择了从前山上后山下的路线。导游带领我们乘坐摆渡车到达索道口,我们乘坐开往慈光阁的索道上山。我们十人正好一车,当索道车沿着钢丝向上滑行,黄山的美景渐渐印入眼帘。黄山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刻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丰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约摸十多分钟时间,我们到达索道口,我们紧跟导游沿着栈道前行,人挨着人,一步一步往前挪,来到玉屏峰,导游指着前面的一棵树说那就是迎客松。注目远眺,迎客松倚青狮石,破石而生。它以其独特的姿态和位置,成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和安徽省的象征之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迎客松树龄至少有1300多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它的枝叶舒展,就像一位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到来的客人,因此得名“迎客松”。迎客松的形态优美、枝叶茂盛,加上其顽强的生命力,使得它成为人民大会堂中的一幅国画。好多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友人在这里合影留念。它象征着坚强、和平、热情和包容。因此,迎客松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客们纷纷在迎客松下拍照留念,人挤得水泻不通,我们只好远远的观赏,拍照。黄山松,奇松挺拔,树冠平整,具有强大的趋光向阳性,生命力旺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 沿着栈道继续前行,黄山以奇石著称,形态各异的怪石遍布山中。导游边走边介绍这里是猴子观海,远远望去还真像是猴子眺望远方。那仙桃石,仔细一看,那形状像一个大桃子,仿佛是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落下来的。还有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门……让人怀疑它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能工巧匠雕刻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突然前面有人喊:“快看云海!”我们向远处望去,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导游高兴地告诉我们:“你们真是有福之人,这云海,在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1天能看到。”仔细看那云海,特别奇绝。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表达出来。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我看得惊呆了,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画面。游客有的赞叹不已,有的举着手机录视频,还有点一动不动地站着观赏……大家都停上脚步,尽情地观赏这稍纵即逝的美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光明顶,光明是黄山的第二高峰,站顶上观看才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黄山好美!远处云海翻腾,近处奇峰突兀。大自然的奇妙造化让人不禁感叹宇宙之奥妙!大家干脆坐在光明顶观赏,久久不愿离去。 从光明顶往北山走,一路风景不断,感觉看不够,赏不完。黄山处处是美景,时时有奇观。来到飞来石旁,据说这里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女娲补天时留下的就是这块石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开始下山了,一天的黄山之旅真是不妄此行。奇松,怪石,云海尽收眼底。黄山美景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久久不能忘记!这回才真正理解了那句“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正含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