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 张 怡 图 / 徐群力</p> <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全国名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拓宽教育眼界,提升学校高品质办学内涵和高质量育人实践,2024年5月21日-24日,黄浦区教育系统第二期名校长工作室“登峰班”中学组学员一行在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张志敏副会长的带领下,赴广州、东莞和深圳的名校开展参访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下午,在导师张会长的带领下,登峰班一行来到考察学习的第一站百年名校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广雅中学党委书记叶丽琳、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吴颖民副会长全程陪同。</p> <p class="ql-block">广雅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前身是1888年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至今已有136年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的张之洞铜像。</p> <p class="ql-block">步入广雅中学的校园,登峰班学员沉浸式地感受这所典雅学府的优美之境和历史积淀。古树参天、亭台楼阁、曲流小桥、红墙黄瓦、府学楹联、古训碑文、雕梁画栋,步步是景致,处处是历史;山长楼、冠冕楼、昭明楼、琼华楼、含英楼等,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广雅的前世今生,并成为广雅的精神象征,也赋予了特殊的育人意义。广雅的校园充分彰显了“环境育人”的理念,让登峰班学员也在“阅读”一段鲜活的教育故事。</p> <p class="ql-block">步步景致,处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入校史馆“广雅博物馆”,登峰班学员沿着历史时间轴参观了“广雅书院 莲韬初盛”(1888-1912)、“省立一中 勇创先河”(1912-1935)、“穿荆度棘 弦歌不辍”(1935-1949)、“日新月异 继往开来”(1949-2008)等展区,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的视频影像,让大家进一步深入体悟到了广雅的办学初心、全方位领略到“广雅文化”的厚重底蕴。</p> <p class="ql-block">广雅校史馆:广雅文化,时雨春风。</p> <p class="ql-block">百年变迁:莲韬初盛 勇创先河</p> <p class="ql-block">雪泥鸿爪:张之洞手迹。</p> <p class="ql-block">1958年的广雅校服。</p> <p class="ql-block">清“寿”字滴水瓦</p> <p class="ql-block">清 广雅书院铭砖</p><p class="ql-block">清 光绪十三年 戳印墙砖</p> <p class="ql-block">广雅发展:改革春风吹满地。</p> <p class="ql-block">广雅新貌:穿荆度棘 弦歌不辍</p> <p class="ql-block">校园参观后,广雅中学党委书记叶丽琳为登峰班学员作了专题报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广雅实践》。</p> <p class="ql-block">叶书记从广雅的育人核心特质“品重学成 冠冕群伦”展开,介绍了广雅在人才培养上聚焦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构建了“学术素养-理性精神-责任担当”三维创新素养目标体系。学校紧紧围绕“规划—名师—课程—教学—氛围—平台”六大关键要素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探索了高中-高校贯通式培养中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校本路径,形成了既为拔尖潜质学生提供层层发展的培养机制,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程教学的深度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思维。</p> <p class="ql-block">叶书记的报告尽显了广雅的文化基因、红色基因和创新基因,让大家感到广雅加深加宽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优秀之本,广雅名师的深度研修是广雅的优秀之源,广雅课堂的“联结-生成-迁移”特质是优秀之基,唯有此方可更好地育优秀创新之才。</p> <p class="ql-block">交流中,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颖民教授也为登峰班学员全景式地介绍了广东基础教育的整体全貌,从高中的普及攻坚行动到广东分类发展建设特色高中,从广东中考高考改革到广东高中“双新”实施,从发展教师数字素养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p> <p class="ql-block">互动中,登峰班导师张志敏会长代表大家进行了点评,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张会长认为从广雅的高质量办学实践中看到三点,其一是校长必须要有智慧,要用常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去处理复杂的发展问题;其二是校长对问题的思考要前沿,一所学校的担当从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就可以看出。广雅的育人目标就能看出学校对国家、为民族、为未来培养人才;其三,广雅围绕关键词“创新”,从不同维度用“创新”这一主线串联起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体现了学校高位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登峰班学员一行走进了第二站百年名校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执信中学党委书记何勇、副校长林间开全程陪同。</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创办的一所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何书记、林校长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执信中学的校园。执信校园以“门、轴、山、水、廊、院”为核心,通过园林、山地、水系、廊院将岭南山水特色的古典与现代大气的建筑融合一体,彰显了学校传承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兼容并蓄。守常楼数学苑、香凝艺术中心、图书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实验楼、体育馆等先进的设施功能无不体现了校园设计的高质量、课程的多样化、对学生的人文性。</p> <p class="ql-block">数学广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正态分布实验仪。</p> <p class="ql-block">齿轮实验。</p> <p class="ql-block">学生心理中心门前的消息树。</p> <p class="ql-block">美丽执信。</p> <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一隅。</p> <p class="ql-block">考察学习中,执信中学党委书记何勇为登峰班学员作了专题报告《问题导向 项目驱动 助推教学方式改革》,全面介绍了广州市执信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p> <p class="ql-block">执信中学2020年被确定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学校、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学校始终以“更新教育目标、减负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学习”作为课改价值追求,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并重视联动、连贯的课改系统行动,也形成了“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的校本研修模式。何勇书记重点向大家分享了执信的四大改革项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与诊断量表”项目凸显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与可观察性;“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中学试题命制多维细目表”项目紧扣“一核四层四翼”,围绕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进行命题研究;“AI学+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学教研深度融合,发展了学生自适应学习,也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校本研修工程支撑”项目规划研修十大主题,聚焦问题行动研究,并用课题促进善教精研。</p> <p class="ql-block">聆听了何书记的报告后,登峰班学员、储能中学校长李文斌作了现场精彩互动。他谈到何书记专业的报告,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办学思想和育人情怀,看到了执信“双新”育人的微观行动。李校长谈到,执信的课改始终以项目为引领,能关注课程的现实生活意义,去打造学生适应未来的课程体系;能紧扣“双新”时代脉搏,激发老师落地到课堂的改革;能将学生科学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作为“双新”改革的重要抓手,进而实现全面育人的转型。这次的学习对登峰班学员来说收获良多。</p> <p class="ql-block">登峰班导师张志敏会长也进行了现场点评,张会长认为何勇书记在执信中学的办学实践充分展现了大师办学,大气育人。执信中学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都体现了站位的高度,学校办学场景大,格局大,五育并举;品牌大,特色显,办学内涵不断发展,领时代创新之先。</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上午,登峰班学员一行来到了本次考察学习的第三站位于东莞的清澜山学校,学校李文平校长、林静姿副校长全程接待。</p> <p class="ql-block">与前两所百年名校不同的是,清澜山学校是一所仅有7年历史的“年轻学校”,一所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国际化学校。在清澜山,登峰班学员感受到了当“华为”遇上“清华”擦出的创新火花。一步入校园,“尝试,一切可能”校训就映入眼帘,教学楼里随处可见清澜育人的六大核心素养。校园环境推窗见树、处处见绿;校园建筑红墙黛瓦、错落有致,楼道环境色彩艳丽、简约时尚,教学设施先进完善、实用便捷,处处体现了中西融合和育人理念。</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美术创意作品。</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入馆须知。</p> <p class="ql-block">中国心:传统文化的浸润与传播。</p> <p class="ql-block">世界眼:多元视角的冲击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安全教育在细节:小学部课后安全区域。</p> <p class="ql-block">小学部行为规范管理流程。</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廊道静音空间。</p> <p class="ql-block">关于学习和成长的温馨提示。</p> <p class="ql-block">尝试,一切皆为可能:学生画展。</p> <p class="ql-block">尝试,一切皆为可能:清澜好声音。</p> <p class="ql-block">尝试,一切皆为可能:创意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尝试,一切皆为可能:校园学习中心。</p> <p class="ql-block">参访中,林静姿副校长介绍了学校创办以来的基本情况与创新发展情况。学校立足于中国立场,融合于中西碰撞,服务于本土儿童,以“宽+深”的课程体系奠定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以“大+全”的学生活动发展特长,鼓励探索,以重点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清翔计划+澜途计划+FDD”搭建各层次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随后,清澜山学校李文平校长向登峰班学员作了专题报告《在校园营造“-0-1-0-1-”持续更替的集体创新生态》。李校长谈到,如何把已是国家战略的创新教育在学校充分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这是清澜山学校的立校之本。她带领团队通过“三个融入”,在课程设计、学科教学、教育生态上落地创新教育实践,学校对创造力的培养采用了螺旋式的培育方式,不断深化,诸如让学生从科技到科研;学校通过“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不断提升;培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创新教育土壤,实施发展导向的创新多元评价。</p> <p class="ql-block">登峰班导师张志敏会长作了现场点评,他谈到拥有“华为+清华”基因的清澜山学校,从创校伊始便立意高远,探索着中西方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是一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多元的清澜在育人探索中值得借鉴,学校致力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人的发展是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此学校搭建了很多发展平台,引入一切创新创业的丰富资源;学校校训“尝试,一切可能”有着丰富的育人意义,关键词“尝试”“可能”对丰富校长的办学智慧,调整校长的办学思路,培育创新人才的路径是非常有启示的,值得全体学员考察学习后思考。</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下午,登峰班学员一行来到了本次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深圳中学,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全程陪同。</p> <p class="ql-block">深圳中学创办于1947年,广东省重点中学、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新课改样板校。一进入校门,登峰班学员就被深圳中学大气典雅的校园所深深吸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跟随着朱校长,大家参观了深圳中学的校园。来到深中校史馆和图书馆,对深圳中学77年的办学历史及特色有了初步了解。教学楼里每一层的楼道墙上随处可见精心设计、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墙”,诸如“音乐之美”文化墙有中国民乐介绍,墙上的二维码随机用手机扫码,便能听到名曲响起。学校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室让登峰班学员惊叹连连,诸如工程技术创新体验空间里,从机械墙、制造中心到机器人、科普长廊、量子计算实验室、STM实验室等,精彩纷呈。整个深中校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那种“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科创中心。</p> <p class="ql-block">心辅中心。</p> <p class="ql-block">学习中心。</p> <p class="ql-block">随后,朱华伟校长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深中探索》为题,从办学理念、教师队伍、课程模式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学校自2017年以来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校本实践。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为目标,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开设各类博士工作室,助力教师成长成才;学校形成了“二维四组”菜单式课程,以“按需选学,按需施教”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满足学生在禀赋、志趣和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深中博士讲堂、科创课程、“两翼”社团活动等成为学生创新发展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深圳中学的考察学习让登峰班学员都非常震撼和感慨,朱校长办学的情怀让学员们感动和敬佩。深中不仅理念先进,开放包容,同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整体和系统的思考,深中的改革实践又专注和深入。</p> <p class="ql-block">登峰班导师张志敏会长作了现场点评,他认为深圳中学是一所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校,持续改革并保持着源源不竭的动力。深中有着大气恢弘的育人环境和育人空间,充分体现了深圳中学“办世界一流高中”的目标;深中有着崇尚学术的办学品质,学术性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点;深中也是精英高端的人才集聚地,发挥了人才的最大学术专长;深中有着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高位,又关注了人的全面发展,更助推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张会长希望登峰班学员能从深圳中学的办学实践中借鉴经验,并思考融入到自己学校的办学发展中。</p> <p class="ql-block">朱华伟校长为大家签名赠书。</p> <p class="ql-block">行深见远,探寻新路。本次黄浦区名校长工作室“登峰班”赴广州、东莞和深圳的学习考察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学员们收获满满。名校的办学经验让学员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名校长的实践路径也让学员增强了教育的情怀。“登峰班”学员会带着学习所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对自己的学校再一次进行细致深刻的审视,站在未来教育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探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以教育家型校长为榜样,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的建设办好自己每一所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