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寻踪

jsl金寿林

<p class="ql-block">25日下午1:00左右到达泉州,直上青源山。</p><p class="ql-block">泉州市,福建省辖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海星街266号。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8.3万人,城镇化率为70.79%。</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历史悠久,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境内有灵山圣墓、开元寺、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景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拥有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权。</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千米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称,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古城南侧有“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共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p> <p class="ql-block">丰泽区东海街道浔埔社区,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距城大约十几里远,距东海街道办事处也有7.5里。此社区古称前埔村,明清时浔埔顺济宫时逢妈祖娘娘(即林默娘)生日,晋江南岸洋埭村村民联合敬奉一幅锻面彩帐,错把前埔写成浔埔。</p> <p class="ql-block">发式与发饰中国人对发式的态度,曾是非常慎重和严肃的,甚至把它纳入礼法统辖的范畴。清末民初的泉州女发式,幼女留双短辫,沿两耳后边垂下;少女梳单长辫,扎红头绳,垂于背后;成年妇女挽发髻,别簪子,小型“包髻”“螺旋髻”,套发网。其中以东海浔埔妇女的发髻最有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浔埔妇女把长发梳成一串后,即把这串长发盘成几圈髻子,中间横插一根象牙或塑料筷子,两端外伸,就轻而易举地干脆利索地完成。</p> <p class="ql-block">据世代口碑相传,当时有一队官兵到这里围剿,当地老百姓慌成一团,到处乱窜,特别是妇女拖儿带女并随便带点生活用品,慌乱中头发散乱,严重影响逃生。为了求生,在慌忙中把头发随便卷几圈,就地拿起鱼骨或猪羊骨甚至墓中的人骨,往头髻横向一插,果然很实用。后人把这根横插发髻的材料换成象牙或塑料,但仍沿用传统称谓“骨格”,并以 “骨格”横穿发髻两端大小一样或一头大一头小,表明夫妻双双对对健在,或夫已亡故守寡。</p> <p class="ql-block">爱美是人之天性,特别是女性更是天性使然。浔埔妇女创造了既简便又牢靠的独特发髻,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感到必须在美上下功夫,除横窜的“骨格”从随地取材到采用贵重象牙或塑料制成外,花是女性装饰重要必需品,而东海的花色品种为泉州一带之冠。</p> <p class="ql-block">浔埔妇女便用花苞或花朵,用麻丝把它缀成一串串碗口大小的花环,然后在发髻四周围拢起来。平时只用一二串就够,每遇喜事时则围上四五环之多,有的还可再选一二朵美丽的鲜花,用镀金珠子针插在头髻上,使整个头髻花团锦簇,美丽而芬芳,形成浔埔妇女在头饰上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与头饰一样,耳饰也是妇女的特色之一。在头髻上还较难区别浔埔女的老、中、青辈分,但在耳环上却有明显的区别。未婚女子仅戴耳环,不加耳坠;结婚后即需在丁勾耳环下加上耳坠,特称为“丁 香”坠;做奶奶后,就改戴“老妈丁香”坠。这是外人区分浔埔女辈分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在生产中受风吹日晒,年轻妇女又在头上围一条花头巾,老妇人同样也在头上罩上一条红头巾,这也是海边妇女为防风日而形成的另一特色。</p> <p class="ql-block">浔埔男人服饰,与泉州沿海一带渔民所穿染柴汁酱黄色斜襟掩胸大裾粗布衣,无什么明显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而浔埔妇女的服饰,却与周边各地有很大的差别,除了要考虑到浔埔女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外,更要考虑到浔埔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浔埔女的服饰也很特别。上衣是藏青色或蓝色斜襟掩胸的大裾衫,裾是圆形,乍一看,与惠东女的特点有点相似,其实有很大差别。</p> <p class="ql-block">惠东女的特点是“衣短露脐”,极易引人注目。而埔妇女是衫不露脐,不带腰饰。至于裤都是清一色黑色大筒裤,裤头为腰部的两倍宽。她们一劳动就腰缠围巾,卷起裤筒,赤着双脚,行走迅速。</p> <p class="ql-block">短袖、斜襟、圆裾、围巾、大筒裤等,这些都是生长在海边,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的浔埔女,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有利于海上操作的服饰,因此,可以说这是劳动创造一切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原来惠东女、湄洲女与浔埔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享誉海内外。惠东女、湄洲女,解放以来,经过发掘、加工,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朵奇花,而浔埔女却尚在沉睡中,无法与各方见面。浔埔女应急起直追,社区中应组织专人抢救,使浔埔女能够不落人后,与惠东女、湄洲女相媲美,真正成为福建三大渔女</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早上8:00出发,本想去楠溪江游览,因天下大雨,故就直接回家,与朋友轮着开车到嘉兴己是下午5:30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