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槐树

小李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槐树有两种:洋槐和国槐。</p><p class="ql-block"> 洋槐是国人的叫法,其学名刺槐,原产北美洲,17世纪被引入欧洲,20世纪初由德国引入山东胶州栽培。刺槐繁殖力极强,适应性突出,具有固沙保土的功效,遂被广泛栽植。它的花期为每年4-6月,花呈白色,香气清淡,可入茶、入馔,人们常说的“五月槐花香”即指此花。洋槐果实为扁平的荚果。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国槐则是我国特产树种之一。早在汉景帝时期,大臣公孙诡就曾赋诗云:</p><p class="ql-block"><b> 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质如湘缛,文如素綦。呦呦相召,《小雅》之诗。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b></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有《槐树赋》,赋中吟到:</p><p class="ql-block"><b> 惟中唐之奇树,禀自然之天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祎祎以畅条,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b></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古人大有以槐寄情,以槐言志的况味。</p><p class="ql-block"> 国槐也是北京市的市树。张恨水先生1948年在文章《五月的北平》里写到:</p><p class="ql-block"> <b>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b></p><p class="ql-block"> 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稍微大一些的庭院里往往会植有国槐。它树干粗壮高大,树冠覆盖面广,“亭亭如盖”,在炎炎夏日“大树底下好乘凉”,故深受北京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也是在老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所住的大院子里就种着四颗高大粗壮的大槐树。现在回想起来,它们的样子实在不能算好看,疤疤瘌癞、大粗腰,不过贵在枝叶繁茂。春天,它会给灰不拉几一冬天的大院住户们带来勃勃生机的绿色。每年夏末开花,其花蕾俗曰槐米,可入药。花开时节,满树都遍染淡黄色的槐花,清香之极,亦为优良的蜜源。槐花还可入药。夏天,槐树爱生“吊死鬼儿”,淘气的男孩子们常常用它来吓唬胆小的女生。放了暑假,院子里的孩子们常常在大槐树下支起小桌椅,写作业、下棋、打扑克。晚饭后,大人们尤爱坐在槐树下,摇着大蒲扇,读报,喝茶,唠家常。入秋后,果实逐渐成熟,绿色、光洁、串珠状的荚果一串串密密麻麻挂在树上。荚果同样可以入药,常有药商拎着袋子走街串巷收购。小时候北京的冬天很冷,天黑的也早,孩子们放学时往往天已擦黑儿,甭管路多远,只要远远的望见自家院子里的大槐树,便仿佛回到温暖的家。在老北京人看来,找到了大槐树就算是找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甲辰初夏于京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