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评价《道德经》

释道而儒

<p class="ql-block">《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p><p class="ql-block">1、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①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②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2、德国哲学家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p><p class="ql-block"> 3、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关。</p> <p class="ql-block">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p><p class="ql-block">5、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p><p class="ql-block">6、德国总理施罗德: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7、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p><p class="ql-block">8、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p><p class="ql-block">9、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p> <p class="ql-block">10、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p><p class="ql-block">12、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p><p class="ql-block">13、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14、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道家)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p><p class="ql-block">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道德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16、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道德经》)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p><p class="ql-block">17、美国学者蒲克明:《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p><p class="ql-block">18、英国哲学家克拉克: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19、德国诗人柯拉邦德号: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生活,争做“欧洲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国际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在世界文化经典文献中,《道德经》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被翻译的次数和语种而言,《道德经》仅次于《圣经》,成为《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的外文著作。据美国学者邰谧侠于2019年发表的《&lt;老子&gt;译本总目》显示,《老子》译本的总目共涉及73种语言,1500余种译本。其中,在西方世界传播的《道德经》译本语种主要集中于英语、德语、西班牙语与法语。</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开始将《道德经》翻译成英语介绍给西方世界。此后的一百多年,西方逐渐认可和重视老子的思想。1988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使《道德经》风行美国,引得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p>